
张炎
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先世凤翔(今陕县名),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六世祖张俊为南渡功臣,封循王。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张炎为词主张清空、骚雅,倾慕周邦彦、姜夔而贬抑吴文英。他的词多写个人哀怨并长于咏物,常以清空之笔,写沦落之悲,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因他精通音律,审音拈韵,细致入微,遣词造句,流丽清畅,时有精警之处。但由于他过分追求局部的诗情画意,在整体构思上不免失之空疏,故境界开阔而又立意甚高者并不多见。张炎是最早的词论家,著有《词源》一书。在论述乐律部分,书中保存了有关乐词的丰富资料,是一部有权威性的理论专著。他的创作主张,强调艺术感受、艺术想象与艺术形式,有许多经验之谈,至今尚可参考,但其观点带有门户之见,难免有偏颇之处。张炎的创作和词论对后世均有深远影响,清代许多词人都尊崇张炎,把他和姜夔并称。主要代表作品有《南浦》《高阳台》、《月下笛》、《解连环》、《甘州》等。(1248-1314后)字叔夏,号玉田、乐笑翁,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张俊后裔,枢之子。宋亡,其家亦破,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北游元都,失意南归。晚年在浙东、苏州一带漫游,与周密、王沂孙为词友。其词用字工巧,追求典雅。早年多写贵族公子的优游生活,后期多追怀往昔。又曾从事词学研究,对词的音律、技巧、风格均有论述。著有《词源》、《山中白云词》(又名《玉田词》)。主要作品有:高阳台(接叶巢莺)八声甘州(辛卯岁)清平乐(采芳人杳)解连环(楚江空晚)朝中措(清明时节雨声哗)
已阅 67117 次 |
喜欢 10438 次 ❤
更 多
作品风格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是宋词的最后一位重要作者,一般选宋词的书,选到最后,就得选张炎,讲到最后,也得讲张炎。可以说,在宋词这支柔丽的长曲中,张炎的词,是最后的一个音节,是最后的一声歌唱。由于他的词寄托了乡国衰亡之痛,备极苍凉,所以也可以说,他的声音,也就是南宋末期的时代之声。张炎为词主张"清空"、"骚雅",倾慕周邦彦、姜夔而贬抑吴文英。他的词多写个人哀怨并长于咏物,常以清空之笔,写沦落之悲,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因他精通音律,审音拈韵,细致入微,遣词造句,流丽清畅,时有精警之处。但由于他过分追求局部的诗情画意,在整体构思上不免失之空疏,故境界开阔而又立意甚高者并不多见。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词论家,他写的《词源》,在词的形式研上,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启迪。在论述乐律部分,书中保存了有关乐词的丰富资料,是一部有权威性的理论专著。他的创作主张,强调艺术感受、艺术想象与艺术形式,有许多经验之谈,至今尚可参考,但其观点带有门户之见,难免有偏颇之处。此书分为制曲、句法、字面、虚、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十三分。其论词的最高标准是“意趣高远”,“雅正”,“清空”。有词集《山中白云》及词学专著《词源》传世。主要代表作品有《南浦》《高阳台》、《月下笛》、《解连环》、《甘州》等。生平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他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张炎出身世家,曾在贵公子的生活中悠游多年。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即落魄鲜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他怀抱空狂,又恃才傲物,几乎日日花前为醉,号呼挥写,以至于郑思肖评价他说:“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秀山水,犹生清响。”
-
流水人家,乍过了斜阳,一片苍树。怕听秋声,却是旧愁来处。因甚尚客殊乡,自笑我、被谁留住。问种桃、莫是前度。不拟桃花轻误。 少年未识相思苦。最难禁、此时情绪。行云暗与风流散,方信别泪如雨。何况夜鹤帐空,怎奈向、如今归去。更可怜,闲里白了头,还知否。
-
羽音辽邈。|怪四檐昼悄,近来无鹊。|木叶吹寒,极目凝思倚江阁。|不信相如便老,犹未减、当时游乐。|但趁他、斗草筹花,终是带离索。|忆昨。|更情恶。|谩认著梅花,是君还错。|石床冷落。|闲扫松阴与谁酌。|一自飘零去远,几误了、灯前深约。|纵到此、归未得,几曾忘却。
-
记横笛、玉关高处。|万里沙寒,雪深无路。|破却貂裘,远游归後与谁谱。|故人何许。|浑忘了、江南旧雨。|不拟重逢,应笑我、飘零如羽。|同去。|钓珊瑚海树。|底事又成行旅。|烟篷断浦。|更几点、恋人飞絮。
-
旧家池沼。寻芳处、从教飞燕频绕。一湾柳护水房春,看镜鸾窥晓。晕宿酒、双蛾淡扫。罗襦飘带腰围小。尽醉方归去,又暗约明朝斗草。谁解先到。 心绪乱若晴丝,那回游处,坠红争恋残照。近来心事渐无多,尚被莺声恼。便白发、如今纵少。情怀不似前时好。谩伫立、东风外,愁极还醒,背花一笑。
-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薄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
西风暗翦荷衣碎,柔丝不解重缉。荒烟断浦,晴晖历乱,半江摇碧。悠悠望极。忍独听、秋声渐急。更怜他、萧条柳发,相与动秋色。 老态今如此,犹自留连,醉筇游屐。不堪瘦影,渺天涯、尽成行客。因甚忘归,谩吹裂、山阳夜笛。梦三十六陂流水去未得。
-
看涓涓、两水自东西,中有百花庄。|步交枝径里,帘分昼影,窗聚春香。|依约谁教鹦鹉,列屋带垂杨。|方喜闲居好,翻为诗忙。|多少周情柳思,向一丘一壑,留恋年光。|又何心逐鹿,蕉梦正钱塘。
-
一春不是不寻春。终是不忄欠人。好怀渐向中年减,对歌钟、浑没心情。短帽怕粘飞絮,轻衫厌扑游尘。 暖香十里软莺声。小舫绿杨阴。梦随蝴蝶飘零后,尚依依、花月关心。惆怅一株梨雪,明年甚处清明。
-
记凝妆倚扇,笑眼窥帘,曾款芳尊。步屟交枝径,引生香不断,流水中分。忘了牡丹名字,和露拨花根。甚杜牧重来,买栽无地,都是消魂。 空存。断肠草,伴几折眉痕,几点啼痕。镜里芙蓉老,问如今何处,绾绿梳云。怕有旧时归燕,犹自识黄昏。待说与羁愁,遥知路隔杨柳门。
-
绿房几夜迎清晓,光摇动、素月溶溶如水。惆怅一株寒,记东阑闲倚。近日花边无旧雨,便寂寞、何曾吹泪。烛外。谩羞得红妆,而今犹睡。 琪树皎立风前,万尘空、独挹飘然清气。雅淡不成娇,拥玲珑春意。落寞云深诗梦浅,但一似、唐昌宫里。元是。是分明错认,当时玉蕊。
人物链接
- 九陇津集
- 句
- 采桑子
- 小雨
- 寿懒庵赵先生十首 其一
- 怡亭
- 咏史
- 送汝循秀才秋试二首 其二
- 酒品前后二十绝 其二十
- 江亭对雨有所怀
- 寒食
- 无题为刘师浩作
- 歌风台
- 杂画十一首 其十一
- 晚次普门寺作是日发郢诸公饯于池河
- 庞祖如以张乔美人画兰见赠诗以答之 其四
- 送高仪卿广文归海昌
- 瑶华 闻妙香感咏
- 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 其十一 陈先生季鸣
- 秋日怀黄宝虹夫子三首
- 诗三百三首 二十九
- 句 其六
- 宫词 其八五
- 七月十有五夜一再梦故舒州使君侍御公宛如平生且于其案间得若纸若缯者一沓皆公所书或印者繙之有如帜者三有曰苛政曰赃吏忘其一焉问傍立者以何所用云始朝议欲遣公为某使故建此云觉而赋诗四绝 其三
- 徐道士水墨屏 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