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李纲

朝代:(宋)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更 多

成就

  李纲为社稷生民安危,有效地组织了东京保卫战的城防,屡次击退了金兵。虽然朝廷不用他的建议,或者用了他的建议不久又废除,可是他的忠诚义气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李纲有著《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文章、歌诗、奏议百余卷,又有《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建炎制诏表札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其中《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建炎时政记》等,系李纲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时的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的记录,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生平

早年经历
  李纲祖籍邵武,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父亲李夔,是北宋龙图阁待制。
  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进士及第。政和五年(1115年),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改任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宣和元年(1119年),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抵抗金兵
  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完颜宗望(斡离不)所率东路军直逼宋都开封。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
  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李纲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

宦海沉浮
  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辞职,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
  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北宋已经灭亡。
  宋朝皇室南渡以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建炎元年五月甲午(1127年5月5日)宋高宗(赵构)一度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李纲正在赴开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赶到南京,竭尽思虑,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组织抗金,并同高宗周围的汪伯彦、黄潜善等投降派展开尖锐斗争。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罢和议”,严惩张邦昌及其他为金兵效劳的宋朝官员,以励上节。为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分别任河北招抚使、河东经制副使。他还针对北宋以来军政腐败,赏罚不明等情况,颁布了新军制二十一条,着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深防御。
  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宋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因此,他们又设法驱逐李纲。首先,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辞职。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十八日便遭罢相,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抑郁而终
  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八日,受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罢观文殿大学士,仍留提举洞霄宫之职。居住鄂州,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间朝廷命其移往澧州(治今湖南常德市澧县)。御史中丞王绹弹劾李纲“经年不赴贬所”。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四日,又被贬谪万安军(海南岛)。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与子李宗之南渡琼州。建炎四年(1130年),遭贬流放遇赦后,隐居泰宁丹霞岩。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议和,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
  李纲一生著述甚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于世。


轶闻故事

滞留雷州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李纲被贬海南,因海南有黎族人做乱,就在雷州停了下来。传说李纲在雷州,寓居西关天宁寺一间一丈见方的禅房内。
  在雷州滞留约一年的时间里,李纲先后写了《论语详说》十卷、《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还写了20多首诗歌。
  李刚受既是福建同乡、又是京师同窗的湖光岩楞严寺长老释琮之邀到雷州府遂溪县的湖光岩一游。与僧月下对饮,互说世道世情,畅饮行吟。明代万历年间的高州、雷州两府的地方志,就收有李纲在居留期间写的《天宁寺阁提花》与《赠琮师》。

贬琼一月
  建炎三年(1129年)11月25日,李纲和儿子渡海抵达琼州(今海口)。传说李纲一上岸,马上就入乡随俗,嚼起了槟榔果。父子俩向人打听去万安军如何走,当地人告之:万安离此地还有五百里,是罕有的敝陋之地,那里根本找不到生活用品,走山路还会遭劫。于是李纲登上东山岭,准备皈依佛门,就在刚要削发之际,被方丈一眼看出其“尘缘未了”,不肯为之剃度。李纲无奈,只好在寺中带发修行。就在修行的第三天,朝廷发来公文,:李纲被皇上赦免,准予放还,居住在何处自便。李纲父子俩听到赦免消息后,并没有马上返回,而是在海南逗留了一个多月。在李纲的诗歌总集《梁溪先生文集》中,共收录有建炎三年冬至之后,与渡海及海南有关的诗九首,可从中约略知道李纲在海南的行迹。


后世纪念

李纲墓
  李纲病逝于福州后,本欲送回故乡,但是路途遥远,坎坷难行,故将李纲葬于福建闽侯县大嘉山南麓。李纲墓于196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后花费十几万元整修墓园,今李纲墓已具规模,新立有诸多名人名家题跋,如王世襄、史树青、杨仁恺、郑乃珖等等;另外还有黄瑞霖亲题的“抗侵功业垂青史,经邦清名留人间”碑刻。

忠定公祠
  李忠定公祠座落于邵武市的李纲路。始建于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系朱熹在邵武讲学倡修的,并为之撰书建祠碑记,后毁。宋景定间(1260年-1264年)迁建于城东行春门外。元至正十六年(1729年)又移建于樵溪书院。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书院为府学,祠遂废。明正统四年(1439年)复建于府学大成殿之东,成化六年(1470年)迁建樵溪四曲之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于现址。其后历乾隆、道光至民国间都有多次修缮。1983年予重新整葺,辟为“李纲纪念馆”。

【展开内容】
  • 囊封论水谪天涯,才到沙阳火复随。|本为玄冥遭放逐,却因回禄更惊疑。|生辰端是穷申未,学易何曾悟坎离。|烂额焦头那足惜,只愁蓬迹久飘移。
  • 𫘧骥有骏足,调御始服舆。|天资已髙迈,淬砺资群书。|敏学复好问,端由方寸虚。|超然适正道,克慎在厥初。|百家见异户,六艺知同闾。|愽观而妙柬,奥义将灿如。|纤缴下云鹄,沈钩出渊鱼。|精思理难遯,笃志道匪疏。|溉根食其实,浚源导成渠。|反已类学射,求心犹放猪。|精英谢糟粕,光景走蟾蜍。|寸阴宝尺璧,旨味胜浮蛆。|是中苟得趣,何适不可居。|问言何以然,得之在学欤。|譬犹大农家,丰年多蓄储。|人皆升斗窘,已独仓箱余。|自饱以及众,愽施诚乐且。|文章乃余事,笔墨为耕锄。|当为丹山鳯,勿作黔中驴。|本末固有序,未菑那得畬。|致身霄汉上,登降白玉除。|朱云既折槛,辛毘亦牵裾。|爱君当以诚,危言岂邀誉。|自古富贵者,磨灭同丘墟。|何如任直道,用舍随卷舒。|不能乃自弃,君子其疾诸。|愿言力学人,去去无踌躇。
  • 昌黎文章伯,乃是圣人耦。|传道自孟轲,渊源极师友。|雄词障百川,伟论挂众口。|余事付诗篇,雅健古无有。|尤工用险韵,妥贴等妍丑。|毅然倔强姿,挥此摩天手。|立朝著大节,去作潮阳守。|驱扫云雾开,约束鲛鳄走。|位虽不称德,妙誉垂不朽。|譬犹观泰山,群岭皆培𪣻。|又如众星中,错落仰北斗。|籍湜何足云,齐名岂其柳。
  • 栟榈百里远沙溪,水石称为小武夷。|千古碧潭涵夜月,两涯翠𪩘拂朝霓。|猿猱饮涧联修臂,椶木连云擢老枝。|天下幽奇多僻远,只疑造物恶人知。
  • 一缕铜𬬻沉水烟,庵中晏坐孰为禅。|灵山法会何曾散,莲社高风尚宛然。
  • 明月如玉盘,飞上青霄东。|徘徊斗牛间,照我禅室中。|爽气霭亭户,清光透帘栊。|我虽不解饮,敢辞玉樽空。|举酒对明月,起舞聊相从。|身世两翛然,如游广寒宫。|夜久风露冷,草根吟候虫。|咽咽不能已,岂自鸣其穷。|天涯多雾雨,好景诚难逢。|哦诗不成寝,颇类鱼𪡋喁。
  • 浮云不成雨,晶晶行晴昼。|朝蔽扶桑暾,夜掩长河宿。|回𩙪一扫除,戢戢见远岫。|青天与白日,四顾喜瞻搆。|愿乘六气辩,抚手磨宇宙。|冷然御风行,平昔笑御寇。
  • 岧嶤古城隅,下为凤凰池。|凤去不复返,池水空涟漪。|傍有幽人庐,松竹森四围。|结构极爽垲,借问居者谁。|先生闻道久,昨自海上归。|食枣大如瓜,定曾见安期。|不知修何术,能夺造化机。|金鼎灿含葩,玉池滟生肥。|颠倒出龙虎,腾降分坎离。|行年五十余,气貎如婴儿。|余暇付图史,不废酒与诗。|髙堂会宾友,落笔风雨驰。|戏事聊复尔,一笑初何为。|悬知广成子,千岁形不衰。|顾我抱迂拙,与世真相违。|徒欲睎骥𫘧,曾未窥藩篱。|寓居迩函丈,数造董公帷。|愿闻众妙门,成此一段奇。|胡为久闭拒,客至輙围棋。|归隐志已定,后会知何时。|铭心誓相学,发药幸教之。|他年倘有得,同驾云中螭。
  • 造化𬬻锤巧,山谿鑛镤良。|精金付欧冶,妙手铸干将。|淬砺呈锋锷,飞腾辨耿光。|青黄司火候,爪髪助祈禳。|桃氏几时献,龙文难久藏。|鳞皴识松理,乙屈认鱼肠。|黯黯青蛇色,炎炎赤帝祥。|提携起三尺,驾驭牧群狼。|弹铗悲冯子,夸镡悟赵王。|神功归不试,利用运无旁。|赠客千金直,方人百炼钢。|还须玉具饰,何用蒯缑装。|讵使妖腰喜,当容节士狂。|纯卢非娬媚,巨阙太坚刚。|郁勃冲牛斗,蛇蜒接混茫。|畴能宝于越,俱议刻艅艎。|抆拭资神土,珍藏閟宝房。|斩蛟诚壮勇,剸象见铦铓。|韩信归髙祖,朱云赐尚方。|雄材元倚仗,佞胆已飞扬。|浑脱公孙舞,缦胡庶士伤。|吴钩能曲折,蜀汉有文章。|六赐恩何厚,三名怨未偿。|先知吼蛟兕,摩钝凛冰霜。|犬子尝思击,猿公莫敢当。|翁归备文武,季路戒彊梁。|疾视真何事,要盟或可臧。|镵天隳彗孛,适野走徬徨。|麾拂飞雷电,轩昂变雨旸。|刺强同匕首,定乱岂长枪。|叔向排当御,昭王畏拙倡。|买牛今欲老,铸鏄岁方穰。|徐国留吴札,鸿门蔽顶庄。|拄颐真贵盛,击柱妄披猖。|曜儹山妖见,秦兴水怪彰。|万人犹可敌,一吷未应敭。|不动惊公胜,为夸异伯阳。|断匜犹未妙,穿屋始非常。|止水涵晶莹,疏星点角芒。|聊须为武备,何必事戎行。|要并宗臣履,休同小盗裳。|冲星怜杜子,斫地叹王郎。|不假蒙须便,真成刃手创。|新硎如可发,故物未应忘。|黠虏称兵急,王师击鼓镗。|氛埃期扫荡,心胆为开张。|未斩楼兰级,那销黔首疮。|几回开匣罢,但欲引杯长。|聊复防身佩,毋为跃水亡。|报君吾志毕,以尔倚扶桑。
  • 山空鸟雀傍簷楹,景邃惟闻钟鼓声。|懒瓒但知煨紫芋,少陵何处𣃁黄精。|江南寇盗休无赖,塞北烟尘迄未平。|太息浮生端值此,不如无念契无生。
影相集珍
  • 上古雕纹玉环
  • 母子象尊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青铜飞天神兽
  • 精美青花瓷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