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寅
行政思想
纵观胡寅思想,我们可以对胡寅的社会行政思想的主要特点作一小结:
第一,其思想始终以“尊王攘夷”为其宏旨。维护宋王朝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这是胡寅理论和行动的出发点,也是其终点。无论是修内政,还是平内乱、攘外夷,其根本目的都是想恢复北宋王朝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并力图实现其理想中的统治模式。
第二,轻民思想。对于下层民众,胡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他也曾上书建议统治者爱民、以民为本,但他仅仅把民众看作是被统治的对象,只要求统治者作到使民不乱即可。“固结百姓将离之心,勿致溃叛,乃爱民之实也”。他还认为民众是是非之端,“凡事皆本于民,无民则无事,无事则无官,而民终不能无也,故因事建官,使民出粟以养之事治则足矣”。民众奉养官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因此对于人民的起义理所当然地应予以镇压。可见胡寅地行政思想指向是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的,这完全是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现实体现,走的是修、齐、治、平的思想理路。
第三,坚守儒家传统学说。胡寅论事皆以儒家元典为据,其言行皆以礼为守则。湖湘学派务实的思想、原始儒家身体力行的实践思想在其身上明显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胡寅不愧是一个真正的儒家。但是正因为如此,胡寅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对王安石的变法和其新学都有所排斥,他要求的是用儒家传统的治世之道来拯救南宋王朝衰亡的命运。然而其学说多不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后人这样评价他所著的《读史管见》:“寅作是书,因其父说,弥用严苛。大抵其论人也,人人责以孔、彦、思、孟,其论事也,事事绳以虞、夏、商、周。名为存天理,遏人欲,崇王道,贱霸功,而不近人情,不揆事势,卒至于窒碍而难行。”这也可以作为对胡寅整个思想的一个评价,虽然此评有刻意抨击宋明理学之嫌,但也有可借鉴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胡寅的社会行政思想深深根源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南宋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辽、金等国强悍的攻势相交织而形成的强弱鲜明对比为其背景的,而其思想源头则终归于儒家正统元典。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一特有的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新儒学的兴起是否因单纯的道统延续的使命感使然;近世以来的实学救国思想的渊源何在;儒学的真正意义或其真谛是什么,等等。胡寅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理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我们如何去正确、客观地对待他以及他所反映的历史和由他而引发的思考,这是应该继续深入探讨的。
-
汉水萦州北且南,大堤花映府潭潭。若非刺史裨颓缺,鸭绿浇成几醉酣。
-
天涯羁枕看三山,一日皇恩诏使还。君子但知为善乐,岂同馀臭满人间。
-
绍兴乙卯选贤时,弋水鸣琴有去思。文石对扬言动听,演纶无愧改官词。
-
盍簪相与记春芳,落去争如桂影香。故觅层台延旷望,可无尊酒泛寒光。交挥玉麈倾怀尽,半仄冰轮耿夜长。坐到银河分晓色,彤霞金晕更苍凉。
-
晓来儿女共諠哗,喜见东风飏水花。鹤羽赐衣方一袭,小巅冠玉已三加。高眠有客关蓬户,低唱无人拍翠牙。白帝出游应最乐,月旌蜺旆正豪夸。
-
阴机谁使弄哗哗,摽彼无梅漫有花。银海夜潮犹未落,火轮朝驭早相加。应惭馀润归麰麦,未怯隆寒战齿牙。莫笑鬓毛轻点缀,龙钟奸黠两矜夸。
-
鸿雁分飞接翼难,稻粱谋隔水云寒。千山路远劳魂梦,一纸书来强笑欢。东榻人材惭润玉,西昆诗韵胜芳兰。从今更励男儿操,金铁为心石作肝。
-
何事团炉一笑哗,穷冬才许见琼花。细论剪刻谁能解,欲斗轻明岂易加。且共落梅纷沼鉴,未须融玉挂檐牙。知君素有阳春句,可但梁园著赋夸。
-
不虞集霰与飞霜,可但寒梅度暗香。翠碧重敷秋后叶,玉明争绚晓来妆。应怜高架袅清艳,谁道疏条无妙芳。折向清尊沾剩馥,与君冬日对春阳。
-
闻道园池各著名,起予归梦过临蒸。已开尘外寻山眼,更曲堂中饮水肱。有地且须多种秫,好閒何必苦邀僧。杖藜他日端来去,但恐公朝正与能。
- 挽黄存斋先生
- 周宗庙歌十二首 其九 皇夏
- 韦道安(道安尝佐张建封于徐州,及军乱而道安自杀)
- 次韵何子应留诗为别 其二
- 再和二首 其一
- 清平乐 其二 为儿铁柱作
- 丙戌除夜泊舟东湖用白石归苕溪韵书怀 其二
- 钱塘秋夕旅舍感怀
- 叔问作崇兰馆图画叔问去非与余相从林壑间二公各题二绝句余同赋四首 其一
- 贡士张智观登禾山白云峰绝顶爱其清旷乃结庵辟谷凡十年后遂落发法名永元绍兴三年夏访予于城中具道所以出家及携诗东游之意因作是诗以饯之
- 次韵南轩喜雨 其一
- 远怀
- 余读元次山与瀼溪邻里诗意甚爱之取其间四句各作一首亦以示予幽居邻里 峰谷互回映
- 遣兴
- 沧浪亭作
- 明月棹孤舟 茗花
- 采菱曲
- 阁试中秋
- 舟中对月示诸亲友
- 见山
- 别四兄归粤
- 感事(正德丁卯)
- 齐天乐 西湖雪霁,泛舟湖心亭,绕孤山麓而返
- 十劝 六
- 夏日五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