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苏州有一个顶阔的乡绅,姓吴,官名一个图字;父亲吴祝,由翰林出身,开了坊,升到工部侍郎,虽没有外放,钱却弄得不少。是什么缘故呢?原来这吴祝跟一个军机大臣是亲戚。他在这军机大臣面上,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有些人想放缺的,想得差的,总得孝敬这吴祝几个,求他在军机大臣面上吹嘘吹嘘。或者写封把书字给该省督抚,那是比圣旨还灵。而且这吴祝“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如蒙枉驾,不误主顾。”这个名气传扬开了,他的生意就十分拥挤,日积月累,他的宦囊也就可想而知矣。等到吴图出世,吴祝早已一病身亡,幸喜丢下万顷良田,千间广厦,过的日子着实富裕。 吴图幼年在书房里用功,等到十七八岁,就出去考小考。 学台大人点名的时候,看见他的三代,就晓得是吴祝的儿子,因此留了神。等到发案,高高的进了。次年乡试,三文一诗,做得花团锦簇;只不过请人家抢了一个头场,又买了三场誊录,等到发榜,又高高的中了。吴图进学中举,却如此容易,人家总以为他这进士,总别在荷包里了。哪里知道三上春官,挣不到一名进士,便把他气的死去活来。幸亏他有的是家当,便援海防新例,报捐了一个道台,分省浙江,也当过几回差使。只是他的人糊涂不过,无论什么事,一味的敷衍。抚台见他这样,便叫人通个风给他,劝他不要候补了,还是回去享现成福吧;倘然恋栈,就要把“心地糊涂,遇事颟顸”八个字,参他用银子换来的功名。吴图无可如何。后来一想,索性趁老太太还在,告个终养;不为忠臣,便为孝子,也叫人家说得好听些。
1 / 8
第四回 装模样乡绅摆酒 运财物知县贪赃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吴图在家不知不觉已是两年多了。 在苏州颇结交得两个势要:一个叫潘明,是位惰回籍的太史公;一位李百德,是位原品休致的臬台。这三个人如兄若弟,天天聚在一块儿饮酒看花,倒也不至于寂寞。有天潘明写封信给他道:明日在仓桥滨张红玉家,请一位北京来的同年,要吴图跟李百德二人作陪。吴图答应了。等到明日,吴图一早起来,梳洗过了,用过早膳,便传轿夫伺候,顺路拜过几个客,看看到了午牌时分,轿子便望仓桥滨如飞而来。原来苏州的规矩,要是有人到妓女家里请客,上半天就得过来,起码要扰他一顿中饭,一顿点心,这妓女家里,就得伺候他一天。这是各处的风俗不同,也不用细述。 话说这张红玉已牌抽身而起,才洗脸,潘明已经来了。正在闲谈着看张红玉梳洗,外面传呼吴大人进来。婢女打起帘子,吴图早已进来了。张红玉把他上上下下一打量,见他穿的是竹根青宁绸夹袍子,枣红摹本缎马褂,脚下一双三套云的镶鞋,袜子却是乌黑,想是许久不换之故。只见他坐下来,对着潘明寒暄几句,嘴里就叫一声“来!”房门外一个二爷答应了个“是。”只听见他吩咐道:“把东西拿进来吧!”二爷又答应了个“是。”才匆匆的走了出去。先搬进一只小轿箱,外面是用青布套套就的,却不曾落锁。二爷随手把轿箱开了,取出一件又长又大的品蓝线绉的背心来。吴图立起身来,把马褂解开钮子,两只手就不动了。二爷轻轻的替他脱去,把背心替他披上,这才回过身来,把马褂叠好,放在轿箱里。又在轿箱里拿出一套白铜的漱盂,一只江西细窑的饭碗,一双镶银的象牙筷,把轿箱关了,望美女榻底下一塞。吴图还骂道:“混帐
已阅 13867 次 |
喜欢 8532 次 ❤
- 送琴与阎子静承旨
- 夜归
- 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寄呈五绝句 其四
- 送张少卿赴召十首 其四
- 七月二十三日南极老人星歌上叔父十三致政一杯千岁之寿
- 次韵
- 瑞庆节集英殿宴致语口号
- 游终南山杂咏 宿紫阁
- 咏项籍庙二首 其一
- 次韵刘谦夫同年二首 其一
- 因何彦明赋八新效其体 其四 新草
- 怀仙吟 其八
- 斋中绘五岳为图称卧游焉各系以诗 其三 嵩山
- 谒闵子祠 其二
- 挽户部朱晓村
- 寄畅园二十咏 其十 邻梵阁
- 送肖鹤陈邑侯五首
- 秋怀 其一
- 书叹 其二
- 秋日同愔仲剑丞病山彊村勉甫游西溪访交芦庵秋雪庵遇雨归作西溪泛雨图题四绝句 其一
- 颂古十首 其七
- 雨后十小绝以一雨洗残暑万家生早凉为韵 其一○
- 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 玉泉
- 句 其三
-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