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云: 鞠问明台情莫隐,包公神智耸京都。 梦中已识僧人姓,夙世冤家一旦除。 话说西京离城十五里,有一地名大树坡,人烟稠密,亦是个冲要所在。时有姓程名永者,曾是牙侩之家,通接往来厚商,颇置其业。令管店家人张万者,但遇往来投宿之人,或得经纪钱,皆私记于薄书。 一日,有成都幼僧姓江名龙,要往东京披剃给度牒,那日恰行到大树坡,就投程永店中借歇。是夜江僧独自一个于房中收拾衣服,将那带来银子铺于床上。正值程永在亲戚家饮醉回来,见舍窗里有光露出,忖道:“今夜此店里莫非有人投宿?” 遂近前视之,见一和尚在床上收拾银两。程永见了,便道:“这和尚不知是哪里来的?带有许多银两,若使图谋将来,胜做数年经纪。”常言道:财物动人心。不想程永只自忖说,到有心要谋他之意。夜深时候,四顾无人,向店中取出一把利尖刀,撬开僧人房舍,入去喝声:“尔谋人得许多财,不分我些?”江僧人听罢大惊,一时辩理不及,被程某一刀砍死,就掘开床下土埋了尸首,收拾起那银两,进入房中睡去。次日起来,并无人知觉者。正是:谋财害命曾无报,古往今来放过谁?当下程永得那僧人银两去做买卖,未数年起成大家,再不思为经纪矣。娶城中富室许二之女为妻。许氏贤惠,甚称夫意。 生一子,名程惜,容貌极其美丽,父爱之如掌上珍珠无异。年纪稍长,不事诗书,专好游荡。程永以其只是一子,不甚拘管他
1 / 8
第六十三回 判僧行明前世
。或时言之,其子必怒恨而去。只其母虑子后去不肖,破荡家业,所以日夜忧心。 一日,程惜令匠人打造一把鼠尾尖刀,遇暇日,径来彼父严正家云:“严叔叔在家否?”适严不在,其妻黄氏出来应云:“是谁叫?严某侵早出庄所未转。”程惜直入云:“是我要寻严叔,有句话商议。”黄氏一见是程惜直入,云:“是我侄儿,快进家里坐。”便邀惜至中堂坐定云:“难得侄儿来到,待我去整午餐,待等叔回。”惜云:“反成扰动婶娘。”黄氏入厨下整备午餐已熟,恰值严正回来,见着程惜,不胜之喜,便令黄氏安顿酒席,引惜进偏舍斟酌。酒至半酣,严问云:“贤侄到我家,莫非程兄有请否?”惜不觉恨激于心,怒目反视,欲说难于启口之意。严怪而问云:“侄有何事,但说无妨。”惜云:“我父是个贼人,侄儿要刺杀之,利刃已准备下了,特来通知叔叔,明日便下手。”严正不听此事便罢,一闻他说,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乃云:“侄儿休来累着我!尔父子至亲,今要行此大逆之事,倘成,官府宁不疑我唆教?那时怎生分说? 此事从今休提,若使外人知之,了不得祸患!”惜云:“决不敢负累叔叔,要刺之情,不是明日,只在早晚间。”言罢,抽身走去了。 严正惊惶不已,将其事与黄氏道知。黄氏云:“此不是小可,彼未曾与夫商议,或有不测,尚可无疑;既今来我家道知,久后事露,如何分说?”严云:“然则如之奈何?”黄氏云:“如今之计,莫若先告首与官府知之,方可免受累矣。”严依其言。次日,
已阅 14236 次 |
喜欢 8280 次 ❤
- 清心镜 叹世
- 题实相海上人沧江一叶诗卷
- 范元卿中秋词帖赞
- 次韵王立之雪中以酒见饷
- 忆松溪三兄县尉
- 侃老舍天宁寺往游何道二山二首
- 大雾沿江晨步
- 福建长乐柯生乔可尚迁博学士也斋戒三日尽弃其学而请学焉喜而与之诗二首 其二
- 扶胥浴日
- 喜蚊勉儿辈二首 其二
- 溪上独往命酒自随
- 与诸子登岘山
- 雨后往视田园同田熊二子二首
- 田间杂诗十四首 其九
- 大散关
- 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 和孙侔鴈荡山二首 其二
- 上张丞相十首 其九
- 历阳倅蒙庵郑公卒于位记岁在丁丑与仆有交承之契方来自镇西而仆亦自安丰往邂逅于合肥驿中获为三日之款所谈无非周易太玄老庄之书开警蒙昧多矣公平生学佛行一着端的不昧所谓毫髪无遗恨者仆老矣请从其后而为浄土之游似不晚也作是诗以吊之 其一
- 和奉和严公军城早秋
- 八十吟十绝 其一○
- 颂古三十六首 其一七
- 解剡孝嘉道中答溪民群来遮轿问新知县如何二首并寄李宰 其二
- 思佳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