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繁华靡丽,甲于天下。独城之东南有一锦秋墩,上有亭,名陶然亭,百年前水部郎江藻所建。四围远眺,数十里城池村落,尽在目前,别有潇洒出尘之致。亭左近花神庙,绵竹为墙,亦有小亭。亭外孤坟三尺,春时葬花于此,或传某校书埋玉之所。那年春闱榜后,朝议举行鸿词科,因此各道公车,迟留观望,不尽出都。 此书上回所表韦痴珠,系东越人,自十九岁领乡荐后,游历大江南北,酉登太华,东上泰山。祖士稚气概激昂,桓子野性情凄恻,痴珠兼而有之。文章憎命,对策既摈于主司,上书复伤乎执政。此番召试词科,因偕窗友万庶常;同寓圆通观中,托词病暑,礼俗土概屏不见。左图右史,朝夕自娱。 光阴易度,忽忽秋深,乡思羁愁,百无聊赖。忽想起陶然亭地高境旷,可以排拓胸襟,也不招庶常同往,只带随身小童,名唤秃头,雇车出城,一径往锦秋墩来。遥望残柳垂丝,寒芦飘絮,一路倒也夷然。不一会,到了墩前,见有五六辆高鞍车,歇在庙门左右。秃头已经下车,取过脚踏,痴珠便慢慢下车来,步行上墩。 刚到花神庙门口,迎面走出一群人,当头一个美少年,服饰甚都,面若冠玉,唇若涂朱,目光眉彩,奕奕动人。看他年纪,不过二十余岁。随后两人,都有三十许,也自举止娴雅。前后四个相公跟着,说说笑笑。又有一个小僮,捧着拜匣。痴珠偕秃头闪过一边,举目瞧那少年,那位少年也将痴珠望了一望,向前去了。 痴珠直等那一群人都出了门,然后缓步进得门来。白云锁径,黄叶堆阶,便由曲栏走上。见殿壁左厢,墨沈淋漓,一笔苏字草
1 / 8
第二回 花神庙孤坟同洒泪 芦沟桥分道各扬镳
书,写了一首七律。便念道: “云阴瑟瑟傍高城,闲叩禅扉信步行。 水近万芦吹絮乱,天空一雁比人轻。 疏钟响似惊霜早,晚市尘多匝地生。 寂寞独怜荒冢在,埋香埋玉总多情!” 痴珠看了一遍,讶道:“这首诗高华清爽,必是起先出门那位少年题的。”再看落款,是“富川荷生”,也不知其姓名。正自呆想,只见一个沙弥从殿后走出来。 痴珠因向前相见,随问他:“可认得题诗这人?”沙弥道:“这位老爷姓韩,时常来咱们这里逛,陶然亭上也有他题的诗,却不知道官名住宅。”痴珠道:“这首诗好得很,是个才子之笔。你对汝师父讲,千万护惜着,别涂抹了。”沙弥答应了,便随痴珠逦迤上陶然亭来。满壁琳琅,痴珠因欲读荷生的诗,且先看款。忽见左壁七律一首,款书“春日捆芝香、绮云、竹仙、稚霞诸郎,修楔于此。”后面书“荷生醉笔”四字,不禁大笑,便朗吟道: “旧时烟草旧时楼,又向江亭快楔游。 尘海琴樽销块垒,春城写燕许勾留。 桃花如雪牵归马,湘水连天泛白鸥。 独上锦秋墩上望,萧萧暮雨不胜愁!” 痴珠想道:“此人清狂拔俗,潇洒不羁,亦可概见。惜相逢不相识,负此一段文字缘了!”沉吟良久,向沙弥要了笔砚,填《台城路》词一阕云: 萧萧落叶西风起,几片断云残柳。草没横塘,苔封古刹,才
已阅 16705 次 |
喜欢 5843 次 ❤
- 落梅风
- 题罗稚川小景
- 宿山家
- 乐府杂词三首 其三
- 寄沈时仲 其二
- 书怀奉简张谦父
- 蕃与斯远季奕同生于十二月蕃初五日季奕初十日斯远十八日近辱季奕贶诗犹未获报兹及斯远之寿并此奉颂二首 其一
- 證道歌 其四十五
- 四月池上
- 谒金门(寄远)
- 步虚词 其七
- 何处难忘酒
- 遂初堂为尤茂先作
- 季贞风流
- 牡丹 其二
- 六十三初度君谦以词为寿和之 其一 一封书
- 怀友
- 三姝媚 四月十四日病起,偶过咫村,回忆年时吟事甚盛,此时好梦难寻,孤游易感,不知来者之何如今也。赋寄叔问苏州、叔由芜湖
- 回疆竹枝词三十首 其二十五
- 观莳
- 雨后泛舟二首
- 读简庵近作,用其除夕柬潭秋韵即寄
- 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 二
- 绍兴祀高禖十首 降神用《高安》。 其一
- 唐何循吏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