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才须好,何女何男何老?十岁闺娃天掞藻,直压群英倒。温李笑他纤巧,元白怪他潦草,绣口锦心香指爪,直个千秋少。 右调《谒金门》 话说廷臣得了考较诗文旨意,不敢迟慢。礼部便将考较事宜商量停当,奏闻朝廷道: 礼部为遵旨回奏事,谨将条定考较事宜,开列于后: 一考期,拟于七用初三。是日立秋,正才子宾兴之候。 一考时,限辰时齐集玉尺楼,巳时考书法,午时考填词,未时考诗,申时考文,酉时考古。先时而成者为优,过时不成者为劣。 一考书法,真、草、隶、篆各一纸。 一考填词,宋词、时曲各一阕。 一考诗,五言近体一首。 一考文,或论或赋,内科一道。 一考古,诘问往事三段,不多不寡,庶寸晷可完。 一出题,召翰林院官齐集文华殿,临时拟上,御笔亲定,走马赐考。 一题文完,走马呈览,再发二题,庶无私传等弊。 一监考,委司礼太监一员,并窦国一、山显仁督同纠察,庶无后言。
1 / 8
第四回 玉尺楼才压群英
一考后,除山黛幼女免赴,其余俱至文华殿,听候圣上亲定优劣功罪,庶免虚传妄报。 以上数款,俱考较事宜,谨遵旨条奏,乞圣明裁鉴定夺。 御批:条议允合,俱依拟。 旨意下了,周公梦即知会夏之忠、卜其通、宋信、穆礼、颜贵等同集窦国一私衙,商议道:「山家小女,我闻她前日朝见时,笔不停腕,而赋《天子有道》三章,古雅绝人,所以天子十分宠爱,恐与寻常浪得虚名者不同。列位先生,亦不可轻视。」窦国一道:「周老先生,如何这等说,莫说虚名,就是真才实学,一个十岁女子,能读多少书,岂有转胜似列位老先生之理!此一考较,立见其败也。周老先生更何疑!何虑!而为此言?」宋信道:「若说考古做文,我晚生学疏才浅,实实不敢夸口。倘祇要做这五言八句的歪诗,我晚生遍游天下,凡诗社名公,词坛宿彦俱曾领教。无过是限韵,无过是刻烛,从未见笑于人。岂至今日而失利于弱女。我晚生一山人布衣尚且藐视,何况列位老先生金马名卿玉堂学士,不必明日旗鼓相当而丧其气,即此先声所至已足令彼胆落闺中矣。」大家齐笑道:「宋兄之言有理。」窦国一道:「祇有一事可虑。」众问:「何事?」窦国一道:「所虑者传递耳。虽说召学士纠察,也须大家觉察。临考时或有疑难,彼此须互相提拔方不失利。」众人道:「这个自然。」商量停当,遂各个散去。 到了七月初三正日,山显仁早在玉尺楼御书才女匾额之下铺设龙案,焚香点烛。下面设三座。为司礼太监、窦国一并自已纠察
已阅 12221 次 |
喜欢 5548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