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贾似道看见家人送“京报”进来,猛然想起巫忠昨夜说还有一件喜事,看“京报”便知的话,正不知有何喜事,想来看“京报”可知的喜事无非是升官;然而升官之喜,当是自己先奉旨,何必要看“京报”呢!一面想一面接过那一本“京报”,揭开看时,里面第一页上夹着两张红纸条儿,先看第一张上面是写着: ○○奉皇太后懿旨:婉妃张氏,妄造谣言,荧惑圣听,致令皇帝受惊,圣躬不豫,实属罪大恶极。张氏着革去“婉妃”名号,交三法司处斩。钦此。 似道看罢拍掌道:“这才消却我心头之恨也。巫忠说是喜事,大约就是这个;虽然不算喜事,却也可算得一桩快事了!”想罢,再看那第二张,上面是写着: ○○奉旨:权守鄂州张世杰奏报大获胜仗一节,深堪嘉尚。张世杰着授为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仍责令相机进兵。钦此。 似道看罢,心中又是不快。想道樊城、襄阳的事已是隐过,这鄂州胜仗又何必奏闻呢。如今他授了都统制,倘使他得了此职,不去退援江州,岂不是白费了手脚么?闷了半晌,叫人去请梦炎来。同他商量,叫他再专人赍了伪诏旨去催张世杰退援江州。梦炎只得依命而行去了。 看官,你道樊城、襄阳已经失守,鄂州系毗连之地,自当震动,何以反得了胜仗呢?原来樊城的守将是范天顺,手下有两员大将:一名牛富,一名王福,皆有万夫不当之勇。襄阳的守将是吕文焕,手下也有两员上将:一名黄顺,一名金奎,算来也是两条好汉。所以元朝的征南都元帅伯颜,同了副元帅张弘范,带了精兵三十
1 / 8
第三回 守樊城范天顺死节 战水陆张世杰设谋
万,围住了樊城、襄阳两处,已经四年,还攻打不下。 内中单表这张弘范,他本是大中华易州定兴人,从小就跟他父亲张柔,从金朝投降了蒙古,慢慢的他就忘记了自家是个中国人,却死心塌地奉承那蒙古的甚么“成吉思”,并且还要仇视自家的中国人,见了中国人,大有灭此朝食之概。这回挂了副元帅的印,跟着伯颜来寇襄阳,围了许久,攻打不下。那时帐下有个行军参谋,叫做董文炳,本是中国真定槀城人。他父亲董俊,曾事金朝,后来也降了蒙古。文炳从小就有许多小智计,此时拜了行军参谋,来寇中国。当下文炳见久围襄阳不下,因上帐献计,请分兵去围樊城,以破其犄角之势;所以张弘范带领一半兵马,去围樊城,却也是日久无功。 一无恼了张弘范,亲自率兵来攻城。城中守将范天顺,也在城楼指挥兵士,竭力守护。弘范督率众兵,叠架云梯火炮,向前攻打。城上擂木矢石打下,无法可以近城。弘范见城上守御有方,乃用马鞭一挥,约退兵士一箭之地,纵辔向前,扬鞭指范天顺道:“将军苦守此城,已近四年。心力俱竭,徒然劳兵费饷,终久有何用处?而且南朝奸臣当道,宗庙社稷旦夕不保;今我朝分兵南下,倘一旦临安有失,宋室君后,尚当投降,那时将军苦守此城,为的是甚事来呢?莫非那时还替大宋出力么?古语有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何不及早投降,当不失封侯之位。我爱将军智勇兼备,所以特来相劝,将军切勿执迷不悟。”范天顺大怒道:“有日援兵一到,我要生擒你这忘宗背祖的东西。剖你心肝出来,看看是个甚么样儿。你也不想想,你出身的易州地方,本是中朝土地,你便是中朝
已阅 10710 次 |
喜欢 8346 次 ❤
- 求仙辞二首
- 杂曲歌辞 少年行二首 其一
- 立秋前九日大雨凉甚二首 其二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一一三 郭林宗
- 谢秦桧
- 鹅湖仁寿寺
- 和张子寿二首 其一
- 补种牡丹二绝
- 和毅夫病目三首
- 十月二十三中宵起赋杂诗十二章 其八
- 子与病后见贻新诗六章次答 其六
- 征妇怨 其三
- 竹门
- 示学人三十首 其十七
- 徐太史薜荔园辞 思乐堂
- 月夜姚菊里载酒招同郭清霞陶苦子邹中和简文震重集邹仪生寒玉堂同赋用空字
- 赠黄参军 其二
- 寄怀左子兴领事秉隆
- 忆江南 题唐伯虎画江南水村五首 其一
- 瑞鹤仙 壬寅元日儿辈春游既罢为述盛况欣然命笔
- 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
- 贺新郎
- 枢弟挽诗三首 其一
- 赠别周文显三首 其二
- 九叠 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