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世子怨愤自缢,恰值田敬容进来撞见,慌即解救,世子得以复苏。 敬容跪劝道:「世子负不世之才,宜留此身以有为,奈何遽欲自尽?」世子不语。俄而,冯文洛至,谓世子曰:「臣在外打听得司马尚书近回晋阳,得彼一言王心可转,世子何不以书求之?」世子遂修书一封,密令送去。其书曰: 知名故人恕不复具。近以事近彝伦,有乖风化,致触严亲之怒,罪在不赦之条。身被羁囚,命悬汤火,血流枕席,死等鸿毛。痛援手之无人,欲求生而少路。忽闻君返,如遇春回,唯望施转圜之智,上启王心,效纳牖之忠,下全予命。苟使父子如初,敢不生死衔结。冒禁通书,幸不我弃。 子如接书看罢,对来使道:「你回去教世子安心,我尚未见大王,见时自有道理。切不可泄漏机关。」 其时子如方回,亦早略闻消息。因欲救世子,不敢久延,次日绝早便来见王。王知子如回来,即召至德阳堂共坐细谈。子如略将朝事述了一遍,起身告曰:「久不见内主娘娘,求入宫一见。」盖子如以乡闾之旧,每次自京回来,皆得进见娄妃也。王曰:「汝勿往见。世子不堪承业,行将废之,其母恶得无罪?」子如佯为不解,惊问曰:「大王何为出此言也?」王乃告之故。 子如曰:「大王误矣。郑夫人有倾国之色,世子有过人之资。内主是大王结发之妇,又有大恩于王,以家财助王立业,患难相随,困苦历尽,情义何可忘也?且娄领军为腹心之佐,大功屡建,岂可与妃参商?况此等暗昧之端,未定真假。王奈何以一宫婢之言
1 / 8
第三十七卷 改口词曲全骨肉 佯进退平定妖氛
,而欲弃此三人也?臣窃以大王妃嫔满前,郑夫人独邀宠幸,或有忌之者造言兴谤未亦可知。世子恃王亲子,在宫出入自由,不避嫌疑,理或有之,此事断无有也。宫婢们畏威惧刑,逞口妄供,何足为信?大王凭一时之怒,而失善后之图,窃为大王不取。」高王被子如一番言语,其怒稍解,渐有悔心,便道:「既如此,卿为我勘问之。」 子如领命,随到监所,据案而坐。吊出宫女六人,跪于阶下。又召出世子,世子向子如再拜。子如道:「奉敕追勘,世子莫怪。」子如见世子形容憔悴,满目忧愁,起携其手曰:「男儿胆气宜壮,何畏威自怯若此?」命坐一旁。先叫穆容娥,喝道:「你诬陷夫人,大王已经察出,罪该斩首。今亦不用你供。」喝叫左右将他绑起,推在一旁候死。乃叫谢玉瑞、孟秀昭、良霄、定红一齐跪上,喝道:「穆容娥诬陷之罪,即刻正法。你等生死亦在一言,倘不诉出穆容娥诬陷实情,仍旧扶同污蔑上人,一并处斩。」四人大惊,叩头曰:「唯公相之命。」子如授以纸笔,令各自书供。良霄举笔先成。供云: 妾以蒲柳之姿,追随凤阁,趋承之职,朝夕鸾帏。夫人贞淑,大众皆知;宫禁森严,寸心常凛。何乃利口恶奴,以小愤而构成大祸,致令贱妾被牵连而陷入奇冤。是以含恨无穷,有口莫辩。今蒙提问,敢吐实情。所告皆属子虚,前供尽由饰说。幸垂明察,下鉴蚁忱。 三人所供,亦与良霄无异。子如看罢大喜,乃叫李庆云,喝道:「夫人被诬,你该力辩,何得直认不辞?你死不足惜,其如夫
已阅 10119 次 |
喜欢 4464 次 ❤
- 登仙门
- 西湖春日壮游即事 其十二
- 补古乐歌五首 其五 卜洛
- 简陈韦羌员外
- 法性寺
- 晚登邬子亭用壁间韵四首 其一
- 及甫坐上分题赋洗竹得百字
- 雨中示魏惇夫兼怀黄子厚二首 其一
- 枕畔木犀
- 春日自省
- 达磨祖师赞
- 送林学正爱梅二首 其一
- 集聂句赠李汝伦、邵燕祥兄 其一
- 过大姚陈玉汝宅饮散宿大觉寺追和赵与哲韵
- 京华秋兴(三首) 其三
- 管太仆同年出示往年登楼之作别后次韵奉寄
- 鸢飞鱼跃亭与寿卿小酌 其三
- 宁国蒋氏山居四景 竹屋书巢
- 福州冬杪同钱塘孙大苏饮陈君湖亭时疏柳黄花林峦映带大苏指点佳处云恍见家湖山断桥也隔绝兵戈言念昔游共为感叹
- 四愿辞 其二
- 夕望
- 水龙吟 羁所自寿,用刘后村自寿韵二首 其一
- 句 其二
- 题陈景明梅庐 其一
- 山园戏书三物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