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拾得
后世评价
寒山、拾得二人佛法高妙,更兼诗才横溢,佛门弟子认为他们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转世。而且,寒山、拾得二人踪迹怪异,其典型形象总是满面春风,拍掌而笑,民间奉为“和”、“合”二仙。旧时婚礼上,喜堂高挂二仙神像,寓意和气好合。乾隆的父亲雍正皇帝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
轶事典故
后来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诗人张绩据此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处事秘诀
两人在世曾留下许多诗偈,寒山、拾得的诗(尤其是寒山),具有脱俗的气韵与禅机,对于世俗名利荣华,全不措怀。不唯具有徜徉于大自然的坦荡胸怀,而且往往有警醒佛教徒的精辟之句,因此甚为后人所推重。作品《寒山问拾得》中表现的是他们两人之间的一段对话,可见他们的姿态: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
寒山住寒山,拾得自拾得。|凡愚岂见知,丰干却相识。|见时不可见,觅时何处觅。|借问有何缘,却道无为力。
-
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扰,只为无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
-
闲入天台洞,访人人不知。|寒山为伴侣,松下噉灵芝。|每谈今古事,嗟见世愚痴。|个个入地狱,早晚出头时。
-
悠悠尘里人,常道尘中乐。|我见尘中人,心生多慜顾。|何哉慜此流,念彼尘中苦。
-
出家求出离,哀念苦众生。|助佛为扬化,令教选路行。|何曾解救苦,恣意乱纵横。|一时同受溺,俱落大深阬。
-
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一颗水精绝瑕翳,光明透满出人天。
-
古佛路凄凄,愚人到却迷。|只缘前业重,所以不能知。|欲识无为理,心中不挂丝。|生生勤苦学,必定覩天师。
-
三界如转轮,浮生若流水。|蠢蠢诸品类,贪生不觉死。|汝看朝垂露,能得几时子。
-
少年学书劒,叱驭到荆州。|闻伐匈奴尽,婆娑无处游。|归来翠岩下,席草翫清流。|壮士志未骋,猕猴骑土牛。
-
常饮三毒酒,昏昏都不知。|将钱作梦事,梦事成铁围。|以苦欲舍苦,舍苦无出期。|应须早觉悟,觉悟自归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