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邙山之战,泰大败而遁,奉帝急走弘农。其时弘农守将闻大军败绩,已弃城而走。城中无主,所虏降卒在内结党聚乱,闻泰至,相与闭门拒守。 泰进拔之,诛其魁首数百人,城中始定。时诸将在后者皆未至,泰惊不能寝。 及夜,蔡祐至。泰曰:「承先来,吾无忧矣。」枕其股,寝始安。盖祐每从泰战,常为士卒先,不避矢石,战还,诸将皆争功,祐终无一言。泰每叹曰:「承先口不言勋,我当代其论叙。」故泰倚之如左右手。次日兵将稍集,泰留长孙子彦守金墉,王思政镇弘农,自引大军奉帝入关。 先是泰既东伐,关中留守兵甚少,前后所虏东魏士卒散在民间,闻东征兵败,共谋作乱。李虎等至长安,见贼势猖獗,计无所出,不得已,与太尉王盟、仆射周惠达奉太子钦出屯渭北。百姓互相剽掠,关中大扰。降将赵青雀与雍州于伏德聚众万余,进据长安子城。咸阳太守慕容思庆亦起兵从逆。 各招降卒,以拒还兵。长安士民不从者,相率以拒青雀,日数十战。亏得侯莫陈崇进击破之,贼始畏惧不出。王罴镇河东,见人心惶惑,大开城门,悉召军士,谓曰:「今闻大军失利,青雀作乱,诸人莫有固志。罴受委于此,以死报国。有能同心者,可共固守;不能者,任自出城。」众感其言,皆无异志。泰闻变,留帝驾于閺乡,以士马疲弊不可速进,且谓:「青雀等皆乌合之众,我至长安以轻骑临之,必皆面缚乞降,不足为患。」散骑常侍陆通谏曰:「贼逆谋久定,必无迁善之心。蜂虿有毒,安可轻也?且贼诈言
1 / 8
第四十三卷 归西京一朝平乱 惧东邺三将归元
东寇将至,今若以轻骑临之,百姓谓为信然,益当惊扰。今军虽疲弊,精锐尚多。以明公之威,总大军以临之,何忧不克?」泰悟,乃引兵西入。父老士女见泰至,莫不悲喜相贺。又华州刺史宇文导知贼据咸阳,起兵袭之,杀慕容思庆及于伏德,然后南渡渭水,与泰合军,兵势益壮,进攻青雀,杀之。乃奉太子入朝,抚安百姓。九月朔,帝入长安,丞相泰还镇华州,内外始定。 且说高王闻敖曹之死,如丧肝胆。又闻众将败北,自晋阳发七千骑至孟津,未济,得侯景捷报,言泰已烧营而遁。西师悉退。斩获甲士、收得资粮不可计数。王大喜,遂济河。诸将相继来会,皆言高永乐不救敖曹之罪。王大怒,立召永乐,即于帐前杖之二百,罢其职,发回晋阳。赠敖曹太师、大司马、太尉,谥曰忠武公。众以永乐不杀,治罪犹轻也。后人有诗讥之曰: 地下敖曹目未瞑,头行千里血犹腥。 军前不斩河阳将,献武当年尚失刑。 时金墉犹未下,王进兵攻之,长孙子彦不能守,焚城中屋宇俱尽,弃城而走。 王入洛,见人民荡析,楼堞无存,乃毁之而还。先是东魏迁邺,主客郎中裴让之留洛阳。及独孤信败归,其弟诹之相随入关。泰赐以官爵,为大行台、仓曹郎中。王怒其外畔,囚让之兄弟五人。让之谓王曰:「昔孔明兄弟分事吴、蜀,各尽其心。况让之老母在此,不忠不孝必不为也。明公推诚待物,物亦归心。若用猜忌,去霸业远矣。」王皆释之。 斯时旧境悉复,边土皆安,乃加赏有功将士。进侯景为河南
已阅 10117 次 |
喜欢 4464 次 ❤
- 两只雁儿
- 二十六日作真率会伯康与君从七十八岁安之七十七岁正叔七十四岁不疑七十三岁叔达七十岁光六十五岁合五百一十五岁口号成诗用安之前韵 其一
- 清远峡四首 其二
- 赞郑贞娘
- 中书侍郎傅公挽词 其二
- 简徐季益 其五
- 鹧鸪天 其十六 戊辰正月十一日寿八兄
- 幽园即事四首
- 日珥录五首 其二
- 岁暮供事奉天门述
- 雨中道出芗城将访新安希颜王徵君不果有作奉寄
- 东湖草堂为刺史赵修甫赋
- 谒古庙二首 其二
- 中元日夜归即事仍用前韵
- 中元日无遮会中题白衣观音像 其一
- 癸丑守岁
- 附楚六主
- 诉衷情 燕京灯市
- 金缕曲 其七 前题用丙子韵
- 浣溪沙 其三 哭蔬畦翁,用前岁韵
- 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诗,因以酬寄
- 春秋战国门。郤成子
-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 四
- 春游曲三首 二
- 盐城阻冰雪赠陈德美三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