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单说这苏州,自从吴王阖闾筑了城池直到如今,那些古迹都班班可考,不要说什么唐、宋、元、明了。却说苏州城外有一所地方,叫作陆直,古时候叫作甫里。《千家诗》上“甫里先生乌角巾”,就是指它而说。这陆直,姓陆的人居其大半。据他们自己说,一个个俱是陆龟蒙先生的后裔。明哲之后,代有达人,也有两个发过榜,做过官的,也有两个中过举,进过学的。列公不信,只要到三高祠门口,看那报条贴得密密层层,有两张新鲜的,有两张被风吹雨打得旧的,都写着贵祠裔孙某某大人、某某老爷、某某相公,扳了指头也算不了。春秋二祭,城里抚台派了官下来,开着锣,喝着道,到祠堂里主祭。旁边站着房分族长,朝珠补褂,顶子花翎,没有一个不是乡绅面孔。所以陆直那些挖泥挑粪的平头百姓,都敬重姓陆的如天地鬼神一般。 如今单表一个姓陆的人,单名叫鹏,表字霄翥。他父亲陆华园,务农为业。平日省吃俭用,挣了几十亩肥田,又盖了三四间瓦房,家中又养了两三条耕牛,粜了十多担粮食。陆直人眼浅奉承他,称他作“财主大老官”。陆鹏自小有些聪明,他老子花了三百文一年的束修,把他送在村塾里念书,不上数月,斗大的字就认识了不少。念到了十三四岁,更是来煞了,写封把不要紧的信,虽有几个别字,人家看了都还懂得。于是陆直镇一传十,十传百,都说陆家孩子将来是个人物。这风吹在陆华园耳朵里,自是欢喜。等到陆鹏十五六岁,他老子叫他跟了一个本家叔子,开笔作文章。这本家叔子虽是个老童生,到了县府考复试团案出来,总有他的名字。学
1 / 8
第一回 陆直镇当筵说嘴 元和县掷禀伤心
台大人也曾赏识过,说他文章做得平正,就可惜解错了题,几回要想进他,几回又把他搁下了。他负此才学,不能见用于时,也就无志功名,在镇上招几个走从学生,一年弄个三四十吊钱,将就度日。那天陆华园亲自把儿子陆鹏送过来,求他指教。两面言明:每年束修六吊,还有一钱银子、一封的贽见。他何乐而不为,满口答应了。从此以后,要陆鹏拿些钱交给航船上,叫航船上到城里书坊店,买了几本《启悟集》之类,朝夕用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陆鹏已是十九岁了,文章做得粗粗的通顺,就是起、承、转、合的法子,也会了个齐全八套。他叔子有天对他说:“你有了这点本事,可以去考他一考了。自古道:场中莫论文。一战而捷,也是难说的事。”陆鹏听了,回家与他老子陆华园商量。他老子陆华园一力撺掇叫他去考。 当下收拾行李,雇了一只柴船,父子两个,一同进城。到了考棚左右,看明白了告示上开考的日期,又寻到礼房,买了卷子;为着要搭几个沙壳子的小钱,和礼房大闹,经旁人劝散。考过县考,取了名字。接着府考。府太父姓钱,名有用,旗人出身,当过笔帖式、满文却十分精通,汉文上就不免吃亏了。幸喜幕中一位老夫子是个通品,无论哪一路文章他都识货。陆鹏的卷子,恰好落在他手里,打开一看,原来做的是未冠题,却还清楚,便取了复试。一连两复,到了三复的时候,因为抢粉汤包子吃,被人推跌了一个筋斗,一只右手登时青肿起来,不能拿笔,只好气愤愤的回船坐着。因他终复跌坏了手,没有进去。 发出长案,取在五十多名上。陆鹏看看离着道考尚远,父子
已阅 13856 次 |
喜欢 8532 次 ❤
- 得周子善书问京师事及贱迹以绝句十首奉答 其四
- 送美上人归临川
- 小儿士廉赋碧桃胡蝶二诗呈改为赋唐律示之 其二
- 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饮时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
- 示蔡天启三首 其二
- 临江仙 其一 饯别王景源赴临江军
- 初春
- 虚室
- 十一月十四夜卧肖,中宵起书所闻见,次日即共游平江五首
- 为义兴周伯昂题春山图
- 田家杂兴五首 其五
- 饮张挥使家观戏
- 次韵送李都阃
- 秋兴八首 其八
- 游白塔寺次伯温镏先生韵
- 行部上杭道过三洲馆见白花生枳棘中芳洁可爱而不知其名问之村民曰文坛花也予哀其托根非所赋诗唁之又推花意而答赋焉凡得六首 其一 唁花
- 浪淘沙 其四
- 满江红 江村夏咏十首 其七
- 答友生山居寄示
- 巫山一段云(五之二·双调)
- 浣溪沙(再用韵)
- 最高楼
- 龙图阁待制知亳州事傅公挽词四首 其三
- 无寐二首 其二
- 偈颂七十一首 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