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曰: 挟诈刁奸遭斩决,枉情僧老得生还。 若非包公能辩白,始知谋杀即孙宽。 话说东京城三十里,有一庄家,姓董,乃大族之家。董长者生一子名董顺,以耕田为业,每日辛勤耕布,朝夕无暇。长者因思田家辛苦,一日与儿董顺道:“为农之苦,何如为商之乐?”遂将钱本吩咐与顺出外经商。董顺依父之言,将钱典买货物,前往河南地方贩卖。只数年间,大有所得,因此致富。 一日,父子又商量道:“住居乃东京城之马站头,不如造起数间店宇,招接四处往来客商,比作经商尤有出息。”董顺道:“此言极妙。”父子遂起店宇于当要所在,果是董家日有进益。长者遂成一富翁,其子董顺因娶得城东茶肆杨家女为妻。 杨女颇有姿色,每日事奉公姑甚恭谨,只是嫌她,有些风情。 顺常出外买卖,或一月一归,或两个月一归。 城东十里外有个船艄名孙宽,每日往来于董家店最稔熟,与阿杨笑语,绝无疑忌。年久月深,两情缱绻,遂成欢娱,聚会如同夫妇。宽伺候董顺出外经商,遂与阿杨私约道:“吾与娘子莫非夙昔有缘?情好非一日,然欢娱有限,思恋无奈,娘子何如收拾所有金银物件,随我奔他处,庶得永为夫妇,岂不美哉?”阿杨许之。二人遂指天为誓,乃择十一月二十一日良辰日子,以此为约同去。 至其日,阿杨尽皆收拾房中金银轻赍之物,以待孙宽之来。
1 / 8
第三十六回 孙宽谋杀董顺妇
黄昏时,忽有一和尚求宿于董翁店,称是洛州翠主峰大悲寺僧,名道隆,因来北方抄化,天晚特来投宿一宵。董翁平日是个好善之人,便敞开店房,铺排床席款待。和尚斋饭罢即睡。时正大寒欲雪,董翁夫妇闭门熟睡。 二更时候,宽叩门来。阿杨暖得有酒在房中,与宽同饮数杯,少壮行色。语话良久,遂携所有物色与宽同去。才出门外,但见天阴雨湿,路滑难行,对此风景,越添愁闷,思忆公姑,泪下如雨。阿杨苦不肯行,密告孙宽:“奴欲去不得,另约一宵同去,未为晚矣。”宽无计奈何,思之:“万一迟留,恐漏泄此事,机会必不再矣。彼自有丈夫在,岂有真恋我哉。”见其所有物色颇富,欲谋杀之而不得,遂拔刀杀死阿杨。正是:背夫不义先遭戮,奸贼无情竟被刑。 当下孙宽既杀死了阿杨,四下寂静,并无知者,遂夺却金宝,置其尸于枯井中而去。未几和尚起来,山外登厕,忽跌下枯井中。井深数丈,无路可上。天明和尚小伴童起来,遍寻和尚不见,遂唤问店主。董翁起来遍寻,至饭时亦不见阿杨。径入房中,看四壁皆空,财物一无所留。董翁思量:“阿杨定是与和尚走了。”上下山中,遍寻无迹,遂问卜于巡官。巡官占云:“寻人不见,宜向东南角上搜寻。”董翁如其言,寻至屋厕枯井边,但见芦草交加,微带鲜血,忽闻井中人声。董翁遂请东舍王三将长梯及绳索直下井中。但见井下有一和尚,连声叫屈,阿杨已被人杀死在井中。王三用长绳缚了和尚,吊上井来,众人乱拳殴打,不由和尚分说。乡邻、
已阅 14320 次 |
喜欢 8280 次 ❤
- 客中九日
- 诗三百三首 其一七八
- 寄黄吉甫
- 岁暮闲韵四首 其三
- 二十八日快晴
- 送赵紫芝为江东从事
- 金山寺
- 用韵送任以道入四川总领幕府二首
- 平原道中答于鳞送别诸韵四首 其三
- 南津夜泊
- 述怀五十三首 其二十二
- 滇南即事 其一
- 齐云岩 其一
- 寄题张希孟都阃隐居四首 其二 水心别业
- 赠谢高泉
- 寄门人王少海陆石虹二子因悼商洛山同贾于邺未几病殂久淹旅榇作诗讽之
- 湖上即事二首 其一
- 和凤洲王年兄诗韵
- 送梁起先游飞来兼讯高斗仲朱惟四曾文卿
- 吾鄞龙舌朱氏予先祖侍郎府君之姻族也守阯弱冠时尝馆于其家表侄名轩者年才十三从受业焉今来南都须鬓苍然问其年已六十二赋此志别
- 曹溪瞻六祖塔
- 丽人行
- 日本杂事诗 其三十九
- 述哀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