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云: 袁仆难消雍一根,张家苦狱竟能伸。 包公千载声名下,脱此深冤孰不怜? 话说西京离城五里,地名永安镇,有一人姓张名瑞,家极富实,有东西两庄,积谷甚广,娶城中杨安之女为妻。杨氏贤惠,处家有法,长幼听从,呼令无违。杨氏生一女名兆娘,聪明貌美,针指精通,父母甚爱惜之,常言此女须得一佳婿方肯许聘,年十五尚未适人。张瑞有二仆人,一姓袁,一姓雍。雍仆敦厚而勤于事,袁仆刁诈而卖弄其主。一日,因怒于张,被张逐出之。袁疑是雍一献谗于主人故遭遣,遂甚恨于雍,每思以仇报之。 忽一日,张瑞因庄所回家,感重疾甚紧,服药无效。延十数日,张自量不保,唤杨氏近前嘱云:“我无男子,只有女儿,年已长大,或我不起之后,当即适人,休留在家而致忧虑。雍一为人小心勤事,家务委之亦可。”言罢而卒。杨氏不胜哀痛,收敛殡讫,作完功果之后,杨氏便令里妪与女儿议亲。兆娘闻知,抱母哭云:“吾父过未周年,且无别兄弟,今便将女儿出适,母亲靠着谁人?女儿缘法还在,愿在家陪侍母亲,再过一二年出嫁未迟。”母怜其言,遂息是议。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张某已过又是三四个月,家下事务,出入苗租,尽是雍仆交理。雍愈自紧密,不负主人嘱托。 杨氏亦无疑虑。正值纳粮之际,雍一见杨氏,说知整备银两秤官。杨氏取钱一箧与雍入城找银。雍一领受,待次日方去。适杨氏亲戚有请,杨氏携女同赴席。袁仆知得杨氏已出,抵暮入其家欲
1 / 8
第六十七回 决袁仆而释杨
盗彼之物,径进里面舍房中,撞见雍一在床上打点钱贯,袁仆怒恨起来,指道:“尔让主人逐我出去,尔今把持家业,是何道理?”就拔出一把尖刀来杀之,雍一措手不及,肋下被伤一刀,气遂绝矣。袁仆摸取钱贯于箧中,急走回来,并无人知觉。 比及杨氏饮酒而归,唤雍一时不见,进房中寻觅,见被人杀死在地。杨氏大惊,哭对女云:“张门何大不幸,丈夫才死,雍一又被人杀死,惹出其祸,怎生伸理?”其女亦哭。邻人知之,甚疑雍一死得不明。当下有庄佃汪某,乃往日张之仇人也,闻是事,告首于洪御史。洪拘其母女并仆婢十数人审问。 杨氏哭诉不知杀死情由,汪指称其母女与人通奸,雍一妒奸,故被奸夫所杀。洪信之,勘令其招。杨氏不肯诬服,连年不决,累死者数人,而其母女被拷打身无完肤,家私消乏。兆娘不胜其苦,对母日:“女旦夕死矣,只恨无人顾视母亲,不能即决,此冤难明,当直之于神。母不可诬服招认,以丧名节。”言罢,其母呜咽不止。次日兆娘果死,杨氏伤感甚至,亦欲自尽之计,狱中多人皆慰劝之,方得不死。 次年洪已迁去,而包公来按西京。杨氏狱中闻知,重贿狱官,得出陈诉于拯。拯根勘其事,拘邻里问之,皆言雍一之死未知是谁所杀,然杨氏母女确无污行,可怜其死者不下数人矣。拯亦疑之。次日斋戒祷于城隍司云:“今有杨氏疑狱,连年不决,其有冤情,当以梦应我,为之明理。”祷罢回衙。是夜拯秉烛于寝室,未及二更,一阵风过,吹得烛影不明。拯作睡非睡,起身视之,仿佛见窗外有一黑猿在立。拯叱问曰:“是谁来此?”猿应云:“特来证
已阅 14248 次 |
喜欢 8280 次 ❤
- 登凌云阁
- 乌栖曲四首 其四
- 送义兴元少府
- 昨晚又捧五章尽含六义意转新而韵皆紧才益赡而调弥高始知元白之前贤虚擅车斜之美誉夜来绕遍林树搜穷肺肝虽巧拙以不侔亦讴吟而自得又依前韵各罄乃怀所贵夫伏老之身心亦冈避不量力之讥诮自兹解甲且议休兵向非起予何以为乐大雅君子无或见咍 其二
- 晚兴
- 孙屯田召为御史
- 观旧题再书 其二
- 圜悟和尚赞三首 其一
- 和虞永康梅花十绝句 其五
- 赠王推官允中
- 念奴娇 晚秋
- 莱公赵宋名臣也其孤忠大节盖炳炳于史册间予读前书素仰其人兹过华州一谒祠下因吊以诗云
- 仲嘉携酌过箕台四首末篇怀汪献于 其一
- 右司马私署之兑隅有轩三楹前列数石若冈阜植以时卉一命觞觞之繫以长语
- 咏赵烈女
- 怀旧有感八首 其二
- 陈侍御于弘亭子
- 节妇郑氏诗
- 四二感怀戊子春四首 其二
- 龙华看桃花
- 水龙吟(春晚)
- 句 其一
- 颂古三十二首 其二九
- 怀远父斯远成父 其二
- 林府判录示近制依韵和呈二首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