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 《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 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 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 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 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 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 车,则有鸾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诗云: “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发号出令而民说, 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民不求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谓之 义。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故衡 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 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 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 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 也。 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
1 / 8
经解第二十六
侯相尊敬也。丧祭之 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昏姻之礼,所以明男 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 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 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丧 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诸 侯之行恶,而倍畔侵陵之败起矣。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 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厘,缪以千里。”此之谓也。
已阅 13094 次 |
喜欢 4067 次 ❤
- 访贡仲章舟行阻风
- 开岁十五日访杨鉴泉
- 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 其八 黄帝降神用《高安》。
- 再和李丞相游山
- 木樨花一首
- 将进酒歌
- 秋景 出逢危叶落
- 过桃溪
- 金陵古意八首 其三
- 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 其三
- 与姑弟戴嵩戴岳秦安王教授子马景秀游会稽山禹庙一首
- 送吴下陈孝廉之云南省父
- 答钟茂才二首
- 赠张观察助甫四首
- 粘壁告亲友诗二首 其一
- 送余君
- 渔歌子 二首 其二
- 木兰花慢
- 满庭芳
- 记草木杂诗七首 萱草
- 乙未元夕坐上用东坡上元韵二首 其二
- 帅节留先生两年粤服氓獠安之一日疏十宜归欲袖手板还丞相言者犹不之置上命以厘廷之禄解印东归门生临川陈元晋援后山送坡仙故事至惠之海丰而别作诗四章云 其三
- 为商隠赋筼房
- 琏监寺 其一
- 冯谖客孟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