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南印度国近东境界,有一山名多玉,想类蓝田,曾有僧人结庵,施水济渴。那终日替僧担水之人,名唤孤光,赤贫,每每枵腹担水,僧常给食。后因僧亦乏粮,此人乃拾山石卖于村市,得几贯度日。偶一日,拾得一石,中剖为玉,厚得其钞。此人妄念顿生,遂唤此山,名为多玉。此是人心不足痴望,遂乃荒凉。庵僧远去,孤光依旧赤贫,日乃乞化市中,夜归庵宿。这庵日久倾颓,仅有遮风蔽雨数楹。一日,风雨凄凄,忽然见破屋中一个猴子蹲踞在内。孤光见了,便上前来捉,这猿猴却也不慌不走,随他手扯,便跟他走来。盘旋了一会,这猴子冒着风雨往外飞走,孤光赶它不着,抚胸叹道:“我如何不把绳索拴了,市上去卖几贯钞,也换得几许粮。便是把猴子做一个引头乞化,也强似白手求人。” 正说间,那猴子却是尤路园中走来的这精怪,弄风变幻迷人,被高僧道力逐来,他原有灵性,知这多玉山中足可藏形,又见这破庵孤光心不足,冒雨走出庵门,本意寻些野食来庵,忽听孤光叹悔,不曾绳索拴,乃笑道:“这不中相交的痴汉子,待我耍弄他一番。”却又想道:“我若作魔弄怪耍他,只怕他认得拿妖捉怪的符水法家。前日尤家有长老居住,况此庵中,惟僧道可入。”这猴子就变了一个道者,走进庵来,向孤光说:“老师父,借你庵中,暂避风雨。”孤光道:“破庵处处屋漏,连我亦难安。”道者说:“不妨,不妨。我会遮盖。待天晴,再化些砖瓦修理也好。”孤光听了,又道:“住便住了,只是我赤贫,柴草也无一根烧汤你吃。”道者道:“不妨,我自会化缘,不吃你的。若化得有余,便是老道任情受用。”孤光道:“天色寒冷,火也没点与你烘。”道者说:
1 / 8
第七十三回 猿猴归正入庵门 道院清平来长老
“出家人自有养,不须要火。”孤光道:“只是眼下饥寒怎过?师父,你腹中可饥么?”道者说:“腹中尽饱。”孤光道:“你却腹饱,奈我却肚饿。”道者说:“若无风雨,待我市上化缘就有,无奈风雨越大难行。你且忍耐一时,待雨住,便是风大也无碍。”孤光愁着脸,这道者越弄手段,那风雨直往屋里刮来,把个孤光冻得呵呵颤。这猴精越发脱开衣服,说道:“我出家人有养,暖得紧,且开怀凉凉着。”弧光道:“总是你饱暖,不似我饥寒。”道者一面开怀,一面且唱个曲儿,唱道: 世事看来多翻覆,欲足何时足。可笑那痴人浮生空碌碌,只落得百年时成朽骨。 孤光腹饥身冷,正怨那风雨狂大,这猴精越开怀唱曲,想道:“我本尤家园中一只猴子,既瞻仰了高僧光照,不觉走到这里,却又变了个道者,耍这心不足的老道,方才乃唱个叹不足的曲儿。也罢,既借庵避雨,如何又耍弄这贫汉。我如今就把这不足心肠,难这贫汉。”乃对孤光道:“老道,你晓得我小道这曲儿内意么?”孤光道:“我虽愚陋,却也明白。真真的世人,哪个心肠知足!比如我如今腹饥,怎得几个馍馍儿吃?”猴精见说,乃弄一个手段道:“不难,不难,你等着,我冒风雨取几个来你吃。”乃飞走出庵,顷刻袖中袖得几个热馍馍来。孤光见了,忙拿了个吃。猴精问道:“你心意足了么?”孤光道:“肚便饱,口却干,怎得些汤儿咽咽?”猴精笑道:“也不难。”乃取了一个罐子,冒雨而去,顷刻取了一罐热汤来。孤光大喜,连吃了两碗。猴精道:“心足了么?”孤光道:“身上却寒,怎得件棉衣一穿,便是柴火烘烘也好。
已阅 13696 次 |
喜欢 5979 次 ❤
- 早梅
-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二十一
- 寄献湖州从叔员外
- 草檄荅南蛮有咏
- 清平乐 雪
- 及第留吴门访史君黄松冈
- 次韵元礼春怀十首 其一
- 南轩
- 怀慧廓然
-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七十八
- 次日起,将归云溪,见纸笔在桌,痒而试之,随手写此十首 其六
- 重涖汴藩示流民
- 恭纪恩赐诗 其十 赐菡萏一枝
- 晚泊
- 八月十四夜同诸子酌荔枝湾暴雨
- 大翁携来诸物俱典尽各赋一绝 其一 琴
- 叶茂林
- 有赠四首
- 六十诞辰,戚友咸劝称觞,余以值此世变,何敢再受亲友庆祝,作述怀诗八首以见志 其五
- 水龙吟 夏闰枝翁有乡举重逢之庆赋此为颂
- 作客鹭江,次庄仲渔旅次题壁
- 赠曹大夫三绝 其一
- 绝句六十四首 其三○
- 偈颂三十四首 其三四
- 酬袁守方秋崖遗宝带桥诗以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材是济川功为韵十四首 其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