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
收藏 下载
  大梵尊者,庄严国人,一生好敬奉神明,宝鼎心香,四季氤氲不绝。初为敬国比丘,善谈如来妙理,此邦之人,宗信佛教,一闻演教比丘,视若活佛降生,相率从其法戒。此时尊者妙理虽谈,真心尚未超悟,但慈悲方寸,终是好普济众生。见人贫窘,则出所有以赈济之,见人疾苦,则出丹丸以针砭之,见人厄难,则竭才智以扶持之。制行端方之人,阳相阴翊,不夸其能。趋向奇伟之士,潜施默济,不矜其功;不分尔我,天下合为一人;不问亲疏,中国联为一体,恍惚太公气象。庶几,兼爱风声也,不特从游之徒沐其教,被其恩,异国他乡亦称其仁,颂其德也。有诗为证:
	  敬国比丘好祀神,拯人厄难济人贫。
	  潜施默济无矜色,遐迩人民悉颂仁。
	  尊者道虽偏于老氏,心实向乎佛宗。故遇臣子,则为讲明忠孝之道,而又援古人以为证验。遇昆朋则为讲明悌友之道,而又稽往牒以为师资,禅师真墨名儒,行老氏而姬公者也。有时推墨以附儒,又恐墨道搀入于儒,有时援儒以入墨,又恐儒术混同于墨。身介于儒释之中,欲解脱为佛,又欲羽翼乎儒者也。有诗为证:
	  比丘恍惚有儒风,臣子昆朋讲正宗。
	  恐墨入儒儒混墨,大为区别两途踪。
	  尊者一日出行坊郭,见道有死人,无人埋殡,大发叹曰:“惟予之辜,不能开觉路,出迷路,以至此也。”一日,泛舟胡海,见江有流尸,无人收殓,大咨嗟曰:“惟予之咎,不能出苦海,登彼岸,以至此也。”二者俱捐资以瘗埋之。如是之类,难以枚举,以故香名遍天下,阴德满乾坤。有诗为证:
1 / 8
影相集珍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斗彩鸣凤盘
  • 精美青花瓷珍品
  • 母子象尊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