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世代茫茫几聚尘,闲将史记细铺陈。 便教王伯多权变,怎似三王尚义仁。 六国纵横易冰炭,孤秦兴仆等云轮。 秦吞六代不能鉴,且使来今复鉴秦。 鸿蒙肇判,风气始开。以揖让而传天下者,尽说唐、虞;以征伐而取天下者,尽说三代。夫三代者:夏、商、周也。夏禹王得舜帝禅位,立国为夏,传一十七代,享国得四百三十一年。夏桀无道,商汤放桀于南巢田地里,夏之天下尽归于商。汤王立国为商,传三十代,享国得六百二十九年。纣王无道,周武王伐纣于孟津田地里,并商天下,立国为周。自武王至幽王时分唤作西周,自平王至赧王时分唤作东周。 二周虽传三十五代,享国得八百六十七年,自传到那第十三代的君王唤做平王,那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勇。平王虽居尊位做天子,但王室荡无纲纪,甚至下堂而见诸侯。孔夫子为见平王身为天子,自统六军伐郑。那郑伯无君,身为周家卿士,自率诸军敌王,在那地名𦈡葛田地交战。被郑伯射着一箭,恰好射中平王左肩。孔夫子是春秋世儒道的宗师,要扶持这三纲五常。见那时王纲颓坏,为君底失为君之道;侯国强梁,为臣底失为臣之礼。怕天下后世乱臣贼子争效这个模样, 便使三纲沦而九法..,不成世界。不免将那直笔,把那时一十二国,共有二百四十二年的事迹,著一部史书,唤做“春秋”,从平王时事为头,有善事底褒奖它,使人知劝;有恶事底贬责它,使人知怕。怎知世变推迁,春秋五伯之后,又
1 / 8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
有战国七雄,天下龙争虎战,干戈涂炭,未肯休歇。且说那战国七雄是兀谁?诗曰: 两周分治各西东,十二诸侯互战攻; 未有真人来一统,奈何七国又争雄! 那七国者:秦、韩、魏、楚、燕、齐、赵也。 秦姓嬴氏,周武王时封。秦至武公、惠公时分始僭称王。此秦国也。 韩虔世代仕晋,在威烈王时分,韩虔求做诸侯,分晋国自立为韩。此韩国也。 魏斯世代仕晋,在威烈王时,魏斯求做诸侯,分晋国自立为魏。此魏国也。 赵籍世代仕晋,在威烈王时,赵籍求做诸侯,分晋国,自立做赵。此赵国也。 史谓三家分晋,是说这韩、赵、魏也。 那周安王时,田和有功,封于齐,是为齐国。那蓟北燕王姓姬氏,自周武王时分,封为燕国。那襄郢楚王姓芊氏,周成王时分,封为楚王;至那负刍时分,凡十世,为楚国。 这个七国,当初互为雄长,在后见秦国强大,那六国结纵合横,以拒强秦。奈何纵解横散,被秦始皇吞并做一统天下。唐贤杜牧做那“阿房赋”,末后说得最好,说个甚的?杜牧“阿房赋”后一段道是: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
已阅 12002 次 |
喜欢 6508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