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益
相关事件
后唐清泰二年(935年),文益应抚州府州牧的邀请,在临州崇寿院弘扬佛法。晚年深受南唐烈祖李昪的敬重,先后在金陵(今江苏南京)报恩禅院、清凉寺开堂接众。由于金陵在五代宋初战乱较少,百姓文化水准较高,其思想得到较大范围传播。文益在金陵三坐道场,四方僧俗竞向归之。
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十二月五日 ,文益圆寂,享七十四岁。葬江宁县无相塔。谥号“大法眼禅师”。
文益禅师的弟子众多,嗣法弟子六十三人,以德韶、慧炬、文遂等十四人最胜。高丽僧人曾来向他学习,得法者有三十六人,法眼宗后来传到朝鲜半岛,长盛不衰。
法眼宗,深受华严宗教义影响,并以之阐明禅宗的基本主张,提出“真如一心”即华严宗所谓的“总相”,视“心”(总相)为最高精神性本体,表现出“禅教兼重”的趋向。因此,法眼宗在所有佛家各宗派中,特别和儒家声气相投,得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大力褒扬。
轶闻
某时,文益遇大雪阻途,经地藏院歇脚。烤火取暖时,该院方丈桂琛禅师便问他:“你去那里”?
文益:“只是行脚罢了”。
桂琛:“什么是行脚”?
文益:“不知道”。
桂琛:“不知最亲切”。
雪停后,文益辞桂琛,桂琛送他到门口并问:“你曾说三界惟心,万法唯识,现在请告诉我庭下的那块石头是在心内,或是在心外呢”?
文益答:“在心内”。
桂琛说:“你这位行脚之人,为什么要把这样一块大石头放在心中呢?”
这话把文益说得窘极了,他便放下行李,决心留下来,向桂琛讨教。
每天他提出新见解时,桂琛都说:“佛法不是这样的”。
最后,文益只得对桂琛说:“我已经辞穷理绝了”。
桂琛便说:“以佛法来论,一切都是现成的”。
听了这话,文益才恍然大悟。“一切现成”一语,后来成为法眼宗徒参禅时的重要“话头”。
历史评价
文益非常博学,精通传统的典籍。但他却不是书本知识的奴隶。他常引证古人的话,但由他的口中说出,都变成了他自己的东西。有个学生问他:“什么是古佛?”
他回答:“现在就很好嘛”!
-
木平山里人,貌古年复少。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 怀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讴曾已晓。
-
木平山里人,貌古年复少。|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怀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讴曾已晓。
-
空(「髪」作「鬓」,「是」作「似」,「曳」作「异」,「晚」作「晓」,「待」作「对」。|谦光,金陵人,有才辩。|〖《全唐诗续补遗》卷十五据《分门纂类唐歌诗》、《唐诗纪事》卷七六录此则,今删彼存外。|《全唐诗》作谦光,所据为陶岳《五代史补》卷五。|另《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五灯会元》卷十、《苕溪渔隐丛话》卷五七、《释氏稽古略》亦收作文益诗。|〗)。
-
华严六相义,同中还有异。|异若异于同,全非诸佛意。|诸佛意总别,何曾有同异。|男子身中入定时,女子身中不留意。|不留意,绝名字,万象明明无理事。
-
东堂不折桂,南华不学僊,却来干竺寺,披衣效坐禅。|禅若效坐得,非想亦何偏。|(经刼守闲,不出生死。|)为报参禅者,须悟道中玄。|如何道中玄,真规自宛然。|。
-
鼓冬冬,运大功。|满朝人,道路通。|道路通,何所至?达者莫言登宝地。
-
摩尼不随色,色里勿摩尼。|摩尼与众色,不合不分离。
-
国城南,祖师庵。|庵旧址,依云岚。|兽驯淑,人相参。|忽有心,终不堪。
-
须菩提,貌古奇,说空法,法不离。|信不及,又怀疑。|信得及,复何之。|倚笻杖,视东西。
-
西山巍巍兮耸碧,漳水澄澄兮练色,对现分明有何极。|(以上十首均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
- 寄题清晖楼
- 针穴名诗
- 次晦庵先生韵自警
- 岁旦立春 其一
- 春草二首 其二
- 游虎丘 其二
- 句 其三
- 世弼惠诗求舜泉辄欲以长安酥共泛一杯次韵戏答
- 日晚
- 佳人停板图
- 送徐子与之闽宪 其一
- 访高望公村舍 其二
- 三月溪上
- 甲寅春二月与蜜在慧均四藏自显超汉铁关洞开瓶出法敌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挂云诸子从燕台南归取道泰安登岱岳所经胜槩矢口咏歌共得五言近体十二章以志一时 其十 回马崖
- 敖工部子发水亭次韵二首 其二
- 咏逸民六首
- 闻失广宁志愤
- 桂花五律
- 戊戌仲冬九日陈其年初过塞庐宴集即席限韵
- 暮春新霁王瀛州杨海鹤张信我见访
- 席上作
- 巫山
- 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 织妇
- 祖颖漕使希道使君以绝句相酬答聊成二章解嘲并发一笑 其一
- 龟堂东窗戏弄笔墨偶得绝句五首 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