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凝
生平
后梁末帝乾化四年(914),明经及第。二年后,再登进士第。后梁郓州节度使贺瑰了解到和凝与自己是同乡时,便聘他为府中从事。和凝在郓州府中从事时,正赶上后梁末帝贞明四年(918)胡柳陂(今山东濮县西南)一战,和凝所在部贺瑰也加入了战斗序列。后梁军受到前后两面夹击后随即大溃。贺瑰在护兵的保护下冲出重围逃跑,晋军在后面追赶,就在快要逃到濮州(今山东鄄城)时,跟随贺瑰的士兵全都跑光了,只剩下和凝一人紧跟不舍,后竟射中敌兵救了贺瑰一命。贺瑰逝世后,和凝不负贺瑰重托,带着贺瑰的女儿,在此后的几年里又历任邓(今河南邓州市)、洋(今陕西洋县)二府从事。
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四月,晋王李存勖即皇帝宝位。约在同光二年(924)春,和凝进入后唐宫中[79]。大概在唐庄宗四年(926)和凝入为翰林学士。一日编撰诗集,将旧作录于诗卷上时,想起咸通“戕婢”旧事,百感交集,遂写《思录旧诗于卷上,凄然有感,因成一章》。
为官生涯
天成三年(928)和凝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与儿子一起编撰《疑狱集》。书中收集了许多情节复杂、争讼难决最终获得了正确处理的案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法学著作,对古今相关人员办案有很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并为宋慈著《洗冤集录》创造了条件。此后,和凝又被转主客郎中兼权知贡举,春闱开科取士放榜时,一反其他人以往“设棘于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的做法,遂使得“彻棘启门,是日寂无喧者”。即由于她所主持的科举考试,公开、公正、公平,所以,没有一个人在贡院门前闹事。当时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得人”,即称当时所录才名之士都是德才兼备的人。在此年所录进士中,和凝最看中了一个名叫范质的人,认为他有宰相之才,将来一定会继承自己而当宰相。后人称之为“传衣钵”。
后晋初(天福二年)和凝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和凝为礼部侍郎,依前充职,六月份又晋升礼部侍郎和凝改端明殿学士。十二月,和凝又被改任尚书户部侍郎,照常为朝中做一些案头之事。
天福六年(941)九月,和凝又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和凝不负众望,巧平安从进谋反。《旧五代史·和凝传》记曰:“安从进‘以至于败,由凝之力也。’”
诗词目录
《疑狱集》包括许多法医知识,在平反冤狱中有一定作用,为宋慈著《洗冤集录》创造了条件。
和凝著作甚多,有《演纶》、《游艺》、《孝悌》、《疑狱》、《香奁》、《籯金》等集,今多不传。现存有《宫词》百首等。作品流传和影响颇广,故契丹称他为“曲子相公”。但他“悔其少作”,多加销毁(《北梦琐言》)。现存词20余首,大都以华艳辞藻写男女情事,如《江城子》5首等。《花间集》录和凝词20首,《全唐诗》录24首。近人刘毓盘辑得29首,编为《红叶稿》1卷,有北京大学排印本。事迹见新、旧《五代史》本传。
另有人考证和凝,韦庄,鱼玄机同为一人。此观点争议颇多,待考。
藏书故实
喜为文,长于短歌艳曲,有文集百余卷,自为刊刻,五代私人刻书数毋昭裔和他为著名。他的刻书早于毋昭裔数年。刊刻有自著文集、《颜氏家训》等。史载“自篆于版,模印数百帙,分惠别人”。和冯道关系密切,交谊深厚。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他在秀州任职时,曾见到和凝后裔和惇家藏图籍甚多,和惇称“皆鲁公旧物,末有印记甚完”。藏书均钤有藏书印,惜没有记载,藏书数量亦不详。有《宫词》百首。-
螺髻凝香晓黛浓,水精鸂鶒飐轻风。金钗斜戴宜春胜,万岁千秋绕鬓红。
-
缕金团扇对纤絺,正是深宫捧日时。要对君王说幽意,低头佯念婕妤诗。
-
结金冠子学梳蝉,碾玉蜻蜓缀鬓偏。寝殿垂帘悄无事,试香闲立御炉前。
-
金马词臣夜受宣,授毫交直八花砖。白麻草了初呈进,称旨丝纶下九天。
-
平明光政便门开,已见忠臣早入来。自是枢机符造化,大罗天上曜三台。
-
红罗窗里绣偏慵,亸袖闲隈碧玉笼。兰殿春晴鹦鹉睡,结条钗飐落花风。
-
晓光初入右银台,鸳鹭分班启沃来。如水如鱼何际会,尽言金鼎得盐梅。
-
立名金马近尧阶,尽是家传八斗才。麻尾尚犹龙字湿,便从天上凤衔来。
-
狻猊镇角舞筵张,鸾凤花分十六行。轻动玉纤歌遍慢,时时偷眼看君王。
-
边藩□宴贺休征,细仗初排舜日明。坐定两军呈百戏,乐臣低折贺升平。
- 挽郑甥主学二首 其二
- 四月中休日闻蝉
- 太傅杜相公有答兖州待制之句其卒章云独无风雅可流传因辄成
- 谢江东漕杨廷秀秘监送江东集并索近诗二首 其二
- 三眠柳 其一
- 临终与蔡氏甥
- 芜湖戏赵德夫
- 书灯 其二
- 放言效白 其三
- 是夕寒灯结花甚艳蕾蓓若丛珠更赋二律 其二
- 孝感集为缪一贯举人题
- 秋日诸君枉集望西山得新字
- 平谷道中二首
- 故人李季常汪公干自维扬来访志喜用季常韵
- 唐多令 偶书
- 题画 其一 垂钓图
- 沁园春 寄研荪金陵
- 清华园即事
- 甘州 唐镜,背有“湖州石十五郎真鍊青铜照子”十二字
- 奉怀杨民老郢正并呈陈老师指正
- 次韵赵正之同年客中 其二
- 送刘得华赴汉阳教授二首 其一
- 嘉禾百咏 秀水
- 曲肱诗 其一六
- 和岩起观旧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