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刘克庄

朝代:(宋)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田城厢人,生于宋朝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卒于公元1269年,享年83岁。是南宋一位著名的爱国诗词家,创作了大量悲壮激昂的爱国诗词。传世著作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共196卷(其中包含5000余首诗,200余阙词,4卷诗话和多篇散文)。他的诗既吸收了唐代名家的风采,也继承了南宋前期的爱国诗人陆游的风格,反映现实,雄伟豪放;与苏轼、辛弃疾等人形成了一个风格雄健,影响广泛的豪放派。他继承了辛弃疾的革新精神,同时又发展了词的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同时还是南宋后期的一位贤臣。他爱国爱民,为人正直,为当时的学者所敬仰,为后人所传颂。(1187-1269)字夫,号后村居士,莆田 (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六年(1246)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任建阳令时,曾因咏落梅诗遭谗病废十载。诗词多感慨时事之作,渴望收复中原,振兴国力,反对妥协苟安。是南宋江湖诗人和辛派词人的重要作家。词风粗豪肆放,慷慨激越,有明显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代表作有《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沁园春・梦孚若》、《玉楼春・戏呈林节推乡史》等。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别调》。主要作品有:贺新郎(北望神州路)沁园春(何处相逢)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清平乐(风高浪快)
【展开内容】
更 多

轶事:刘克庄王迈戏联轶事

  据宋周密《齐东野语》有载:宋朝蔡襄与陈亚互相友善。一日,以谑语嘲其名而出对。蔡出对:“陈亚有心终是恶。”陈应声对云:“蔡襄无口便成衰。”又有刘颁曾经戏谑王觌,而云:“公何故见卖?”王觌:“卖公直甚分文。”此例颇多,纯属巧谑。

  南宋时期,莆仙有二位爱国诗人。一是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于宋淳祐六年(1246)特赐同进士出身,后兼国史院编修官。仙游王迈(1184—1248),字贯之,号臞轩,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官至知邵武军。刘与王是诗友,常以诗唱酬,互为调侃。

  《齐东野语》有载:宋杨平舟(栋)以枢椽出任莆阳太守。当时刘克庄与同乡刘希仁,俱以史官身份在故里定居。一日,群集莆仙诸多才子会宴。王迈以此借题出对助兴。出对为:“大编修,小编修,同赴编修之会”。因杨氏与刘氏同是编修,而等级不同。刘克庄当即而道:“欲属对不难,不可见怒”。王迈坦然表示见闻。刘应对云:“前通判,后通判,但闻通判之名”。因王迈有五次调升通判正官职未得,仅是副职。王迈又出对,是将刘克庄之名拆开戏对。对为:“十兄(克),二十年前何其壮(庄),二十年后何其不壮?”刘克庄遂即对曰:“二画(画),二十年前何其遇(迈),二十年后何其不遇?”联对熨贴善谑,传为美谈。


文学成就

词方面
  刘克庄论词,推崇辛弃疾、陆游,对辛弃疾评价尤高。他的词以爱国思想内容与豪放的艺术风格见称于时,在辛派词人“三刘”(刘克庄、刘过、刘辰翁)中成就最大,甚至被认为“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沁园春〕《梦孚若》、〔玉楼春〕《戏林推》等词,是他的代表作。或悲痛“长安不见”,或慨叹“功名未立”,诸如〔玉楼春〕《戏林推》中“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等名句,爱国情深,沉郁苍凉,确乎“壮语亦可起懦”(杨慎《词品》)。此外,像〔鹊桥仙〕、《乡守赵寺丞生日》要求“更将补纳放宽些,便是个西京循吏”,直是以词为民请命,在别的词家中这样的作品是不多见的。刘熙载注意到刘克庄不屑于剪红刻翠,认为“后村〔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云:‘粗识国风《关雎》乱,羞学流莺百转,总不涉闺情春怨。’……意殆自寓其词品耶?”(《艺概》)但也有人认为他的词“直致近俗,乃效稼轩而不及者”(《词林纪事》引《历代诗余》录张炎语);“纵横排宕,亦颇自豪,然于此事究非当家”(《四库全书总目》)。这是偏颇之见。实际刘克庄也不乏清切婉丽之作,如咏海棠的〔卜算子〕、咏舞女的〔清平乐〕等词即是。其缺点在于有的作品思想内容比较消极颓丧,语言过于议论化、散文化。应酬的寿词太多,亦是一病。

散文方面
  刘克庄在诗、词之外,尚有不少散文著作。纪昀等人认为他的文章“文体雅洁,较胜其诗,题跋诸篇,尤为独擅”(《四库全书总目》),而在当时则以表制诰启见称(林希逸《后村先生行状》)。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大全集》200卷。《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1卷,《□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5卷,今人钱仲联有《后村词笺注》4卷。


生平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初名灼,师事真德秀。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改袁州。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秘书 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景定三年(1262)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第二年去世,谥文定。他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胡适先生在其所著的《白话文学史》说过,刘“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说当时人“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

  刘克庄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他与江湖派戴复古、敖陶孙等也有交往,自言"江湖吟人亦或谓余能诗"(《跋赵崇安诗卷》)。"江湖社友犹以畴昔虚名相推让"(《刻楮集序》)。他的《南岳稿》曾被陈起刻入《江湖诗集》。但他后来不满于永嘉四灵的"寒俭刻削"之态,也厌倦了江湖派的肤廓浮滥,而致力于独辟蹊径,以诗讴歌现实。所以他的诗终于摆脱了四灵的影响,成就也在其他江湖诗人之上。他一生"前后四立朝",但时间都很短暂,多数时间被贬斥出守外郡,这样便扩大了眼界,接触社会面较为广阔,诗歌内容亦随着丰富起来。南宋后期,政治更加黑暗,国势江河日下,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地区始终不曾收复,又逐渐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作为一个关心祖国命运而又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诗人,他只有"夜窗和泪看舆图"(《感昔二首》),感慨"书生空抱闻鸡志"(《瓜洲城》)。他有不少诗歌抒发忧时的孤愤:"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有感》)他痛心国土沦陷(《冶城》),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破坏(《扬州作》),同情遗民的悲伤(《书事二首》其二),关怀战士的疾苦(《赠防江卒六首》)而向往于祖国的统一(《破阵曲》)。对于南宋王朝依靠"岁币"换取苟安的妥协投降路线,他极为愤慨(《戊辰即事》);对于文恬武嬉的腐败现象,他也作了深刻的揭露。如《绳伎》、《闻城中募兵有感二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有一组以边防为题材的歌行体诗歌,明显地模拟中唐"新乐府",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辛酸与统治者的奢侈骄横,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其中《卖炭图》叹息:"尽爱炉中兽,谁怜窑下人",与白居易《卖炭翁》也极其相似。他对陆游、杨万里很推崇,自述"初余由放翁入,后喜诚斋"(《刻楮集序》)。他晚年的不少诗活泼跳脱,就深得杨万里"诚斋体"的旨趣。可是他学陆游不免才力不逮,学诚斋又不免流于质俚浅露,因而其诗瑕瑜互见。他的《后村诗话》和一些论诗文字提出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诗歌见解,比如批评当时贵理学而忽视诗歌特性,把诗写成押韵的语录讲义的风气,《后村诗话》论诗较能注意联系史事及作者生平。但他也有《先儒》一类语录式和《题何秀才诗禅方丈》一类颂偈式的诗歌,而且应酬叠和之作太多,率尔成章,不免疏于辞采,缺乏性情。“晚节颓唐,诗亦渐趋潦倒”(《四库全书总目》)。

  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大全集》 200卷。《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 1卷,《□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 5卷,今人钱仲联有《后村词笺注》4卷。

  刘克庄是最早的《千家诗》编选者, 他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曾作为《四库全书》未收书编入《宛委别藏》。然而刘克庄的《千家诗》并非启蒙类读物,,后来广泛流传的《千家诗》,多题为南宋谢枋得选注、清王相增补修订。

【展开内容】
  • 宰社如宰天下,其难举者莫胜。忍事吸醋三斗,不饮彊饭二升。予夺平心足矣,痛痒以身体之。薤本何须先拔,蒲鞭不可妄施。古云若保赤子,亦曰如烹小鲜。雉驯万物遂性,犬吠一村废眠。巽以行权亦可,方于事上未然。或迎使者负弩,或为刺史挽船。脑上笔不会插,心头肉其忍剜。乍可侬无花判,莫教渠有租瘢。警报环四面至,急符寓一分宽。吾儿行矣无怨,太守似元次山。彼民若不骇舆,乃翁可就安车。击鲜之力不足,啜菽之欢有馀。村叟昔尝为宰,溪民今未忘吾。汝父德薄勿效,前有子野易□。得百里地虽小,作三年计勿忙。但愿彼禾稼熟,莫愁汝松菊荒。或问汉庭名卿,仅数洛阳耆英。汝见诸公执贽,各为老子寄声。
  • 谤之则丧家狗,誉之则人中龙。华发去周柱下,深衣立鲁门东。坐客惊问谁子,小孙道是吾翁。文章呼延太尉,须眉张镐相公。无空函达元子,有报书绝山公。非牛溪负苓者,即鹿门采药翁。
  • 大江已浪头白,中原未枣儿红。折北不愁春水,吠南何必秋风。巧发过如虿毒,困斗尤防兽穷。老种有骑河语,小姚无劫寨功。师整亦劲敌也,将能彼有人焉。国老可当十万,儿辈止消八千。石天祠有烟焰,游帷观亦腥膻。小龙子入于海,老仙翁飞上天。金骑越天堑至,水犀破雪浪回。儿单于鸣镝走,父令公免胄来。□弓已耕甫里,双旄昔牧宜春。虎过有残聚落,鹤归无旧人民。典午无蜀可也,孙氏画江守之。轻裘缓带自若,拔刀斫案不疑。芈姓公子哀郢,黍离大夫悯周。杜云野老潜哭,谷谓寒儒浪愁。四野有农复业,三边无虏游魂。作烘虱诗和友,把相牛经教孙。但见盈城盈野,谁能去食去兵。山东河北捲土,江右湖南失耕。
  • 我与蒙倛相类,君似季咸而非。老子曾传口诀,道人勿泄天机。希夷所见良是,麻衣之说未然。几人能急流退,这汉即平地仙。
  • 与人尤严师友,名世不在文章。既是来从颜巷,如何去傍刘墙。清漳古佛竺国,尚书令鲁郡公。始信十年夜读,不如明月春风。昔有华阳真逸,今惟员峤老仙。悬弧小余□岁,拈花先我两年。
  • 谢公早有远志,陶子晚知昨非。帝允我乞骸疏,汝见吾衡气机。还笏去矣休矣,加璧其然岂然。人间有痴顽老,天上无愚懵仙。
  • 大绛县人五岁,小鲁申公二年。楞严已难笔受,尚书尚可口传。年八十官三品,酒一斗诗百篇。羽化尸解等耳,宫锦渔蓑偶然。新贵九迁三接,故交百不一存。老子进爵曰子,小孙娶妇生孙。傍人贺我过省,此老矍然失惊。不曾西山纳卷,如何南宫奏名。早退似见几者,晚缪可追悔哉。已戴华阳巾去,肯扶灵寿杖来。竹林下沈酣者,洛社中起舞人。与籍糟汉通谱,是灌花翁后身。红绿各萌春意,朱紫争叙年劳。钟馗七老八大,无人与换蓝袍。心炎宠辱交战,骨朽是非乃公。物议粪土伯始,史笔芳馨两龚。慕赤松子辟谷,学黄冠师餐霞。更无半空鸾鹤,何异深山龟蛇。泛爱亲疏平等,任吟古律不拘。武公耄犹戏谑,白公老尚嗫嚅。
  • 贱臣通金闺岁,先帝凭玉几年。韦曲桑麻如旧,茂陵松柏参天。恰则垂髫两髧,俄然揽镜千丝。昧老聃守黑义,动墨子染白悲。昔似子期善听,今如祈父不聪。怕有学人问话,向道老僧害聋。射虱心法未亲,读蝇头字不真。顾我八十馀老,见公两三分人。存三四齿皆碎,落第二牙尤衰。渠能更斫鲸脍,何不姑食肉糜。萧察数步闻臭,荀令三日犹香。老子年来鼻塞,不分鲍肆麝房。客来怕折枝揖,诏下尚扶杖观。佩吕翁一瓢易,悬季子六印难。七窍岂堪频凿,百骸渐觉不仁。若非右臂作字,乃公已是废人。识郑尚书曳履,嫌高将军涴靴。难伴小儿上树,且饶跛子看花。假合幻躯难靠,夭寿定数孰逃。屈子大招奚益,渊明自挽最高。
  • 帝率耆英入社,攀留穷鬼忘年。华胥国在吾宇,桃花源有别天。老丑难瞒青镜,纯白不生黑丝。露顶秃鹙堪笑,垂头病鹤可怜。海潮音入佛耳,薰风句达帝聪。我已阳喑不语,君无借听于聋。薄雾乍舒乍卷,空花是假是真。昔曾有刮膜者,世岂无明眼人。谨守三缄晚嘿,仅含两齿早衰。先贤食粥乞米,呆汉炊沙作糜。纸帐参梅花观,铜彝炷柏子香。适梦游旃檀国,觉来元在禅房。竹马恍曾聚戏,金鱼从美外观。随柱史青牛易,骑吕仙黄鹤难。掇英可以忘忧,采薇可以求仁。忙杀遮西日客,愧死攫白昼人。舍车出郊步屧,系鞋入院不靴。未妨扶九节杖,似曾踏八花砖。谁能遁而无闷,吾非恶此欲逃。林下寂寂人少,花间累累冢高。
  • 耳白无盖世名,眼碧有奇中语。老夫定非醉翁,斯人莫是初祖。荀卿子论心形,许负书说气色。我虽□□□□,□□看未成碧。
影相集珍
  • 雕花银镜精品
  • 斗彩鸣凤盘
  • 飞天神马金带
  • 精美青花瓷珍品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