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钥
个人成就
藏书
楼钥学宗朱熹,性喜藏书,祖父楼郁家中藏书万余卷,筑东楼于月湖畔,藏书楼名“东楼”。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贯通经史,酷嗜典籍,如诸子百家、音训小学诸书,悉究其渊奥。聚书逾万卷。凡精椠著本、刻本、抄本,必一一收藏,皆手自校雠,甚至动员奴婢亦参与校书之事,称善本者颇多。至晚年为得潘景宪的八十二篇《春秋繁露》一书,仍转辗访求,得而后快,是当今传世的唯一之本,《崇文总目》中所载只30篇。历几十年之聚集,东楼藏书逾万卷。内有楼钥随使金时所撰《北行日录》和深得世人推崇的楼钥名著《攻媿集》一百二十卷。时东楼经常接待读者:“客有愿传者,辄欣然启帙以授。”(光绪《鄞县志》)。“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见观未见书。”(楼钥诗句,王应麟札)。藏书乐于出借给他人观览,有愿抄录者,则欣然启帙以授。其“东楼”藏书,与同邑藏书家史守之称为“南楼北史”。藏书印有“四明楼钥”。到了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东楼藏书终随改朝换代而渐渐散失。至明末更全数败落,旧宅多归王家墩汤氏所有。
文学
楼钥因长期供职于内廷,擅长内外制及书奏启札之类应用文字。他博通经史,讲求实学,在训诂小学诸方面能纵贯古今,论述大多可信。其题跋文字尤以原原本本、证据分明而为后世所重。《北行日录》为其早年作品,按日记叙使金时行程见闻,反映了中原残破及人民生活的状况,表现了伤时忧国的情绪。
他的诗中也有这种感情的流露,如“中原陆沉久,任责岂无人”(《泗洲道中》)、“膏腴满荆棘,伤甚黍离离”(《灵壁道中》)。其写景咏怀之佳作,古体诗多雄奇壮美,如《大龙湫》、《连云亭望海中诸山》等,而近体诗则工于声偶,往往流丽,如“行尽杉松三十里,看来楼阁几由旬”(《同王原庆知道游天童》)、“一百五日麦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风”(《山行》)之句,皆为后人激赏。但饯送酬答,与人唱和而风格平庸的作品,为数也不少。
所著《攻媿集》,原为120卷,流传中有所散佚,清四库馆臣复删去“青词”数卷,编定为今本112卷。前14卷为古、今体诗,以下为状札、表笺、奏议、外内制、序记书启、墓志等应用文,末两卷为《北行日录》。有武英殿聚珍版本,《四部丛刊》影印聚珍本及《丛书集成》本。
-
历数中兴将,谁为第一功。|两朝忠卫上,四海雅推公。|富贵无危溢,哀荣有始终。|吾知尚遗恨,不见朔庭空。
-
五子俱英发,尤知仲氏贤。|勤明真世济,廉俭信家传。|别乘径为郡,高城欲捍边。|版舆俄弃养,事业待他年。
-
图史怀规鉴,篇章妙剪裁。|承欢方秘殿,委化已泉台。|幽壤湖滨秀,清笳日暮哀。|未央当月望,不见翟车来。
-
鬰鬰南山路,伤心凤翣红。|哀歌凄薤露,秘殿掩椒风。|故剑恩虽厚,中珰事已空。|但余彤史笔,内传纪阴功。
-
姻娅托三槐,同朝得往来。|迎春烦设席,举寿荷携杯。|京尹俄遭难,都人亦助哀。|琅琅垂绝语,烈妇信高哉。
-
唐虞千载道重光,奕奕元臣任赞襄。|谢傅风流冠江左,晋公威誉比汾阳。|折冲曾不劳声色,辅政惟先振纪纲。|天意高高谁可问,坐令邦国叹云亡。
-
辅赞藏诸用,庸人自扰之。|惟公知好静,与物尽忘私。|德望仪群辟,威名憺远夷。|伤心白鸡梦,梁木有余悲。
-
德量汪汪万顷陂,直将去就佩安危。|干戈虽在相寻日,休沐宛如无事时。|奏罢未闻宫漏转,归来俄见哲人萎。|哀荣终始谁能及,百世旌忠颂德碑。
-
父祖成完节,丹心激懦夫。|枕戈枭逆虏,抚剑志伊吾。|忠孝公何媿,哀荣世所无。|从今紫荷橐,接武上亨衢。
-
致主唐虞上,东山志不渝。|衮衣重入觐,胡骑敢长驱。|梦已商楹奠,朝犹汉殿趋。|哀荣极终始,何止渡江无。
- 答王聘君二首 其二
- 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
- 谒金门 其二
- 绍兴祀岳镇海渎四十三首 其十四 南镇位。
- 扇子诗 其二十六
- 句 其二十五
- 杂兴四首 其四
- 偈颂七十八首 其三十五
- 薛瓜庐吾宗人也吾不得而见之得见其诗斯可矣太息而题于卷杪
- 赠别归安周县丞二首 其一
- 行行江水边
- 赋得临清亭四时词四首就录奉寄窦逸士 其一
-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八 子思
- 夏日翊文载酒携玉姬集湛碧唱余竹林小记新曲是夕翊文留玉宿森兰堂赋以调之
- 西峰牧笛
- 长至后叶孺韬至自太平偕诸子集石巢夜饮
- 初春江行有感
- 雏鸡
- 水龙吟
- 伴登临(中吕宫丑奴儿)
- 诗三百三首 二八四
- 丹元子步天歌 南方七宿 五
- 兵要望江南 占霞第六(京本列第二十六○十一首) 九
- 山楼枕上
-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