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赵嘏

朝代:(唐)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更 多

轶闻故事

  江苏山阳人赵嘏,字承祐,他在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考取进士。①事实上,他的诗名早就满天下了;许多王公大臣也时常邀请赵嘏到他们府衙里作客,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和推崇,但只是他所担任的官职却一直很低。

  那年秋天,心中不无懊恼的赵嘏在登览了京城长安后,写了一首七律,其中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被大诗人杜牧看到,②杜当即大为欣赏,并称赵嘏为“赵倚楼”。要知道,这可是一个极高的评价呵!

  后来赵的诗名越发响了,就连身居皇宫中的宣宗也都知道他。一次退朝后,宣宗便问宰相:“诗人赵嘏现在担任了好官吗?爱卿可把他的诗作拿来我看。”本身也是诗人的宣宗把赵嘏的诗集一打开,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那首《题秦诗》,其中有句子云:

  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

  自身同时也算是政治家的宣宗当即便愣住了,他很不高兴诗人赵嘏对时局作出这样的解释和拥有如此的看法,尽管那都已属于陈年老帐了;因此,赵诗人升官愿望也就泡汤了。

  这无疑是悲哀的;但更为悲哀的,赵诗人的家事居然也陷入了令人惆怅不已的境地呢。

  早些时候,曾经把家安顿在浙西的赵嘏,为了只身西上京城求取功名,便跟他的爱妾商量好,让她在家奉养他母亲;待功名一旦有了眉目,他便来接取她和母亲到长安去。

  只是许多事情往往难以预料。中元节那天,鹤林寺里人山人海,远近的善男信女都来进香,以希企自身的愿望能够实现;而赵嘏家里那容貌美丽异常的爱妾也来随喜这场法会。

  正当大家虔诚叩拜神佛之际,一位大官骑着高头大马从远处过来,一时间,众人走避不及。这大官一进来,一眼便瞥见了夹杂在众人堆里的赵嘏爱妾,随即吩咐手下兵士把她强行拉走。方丈见对方是权势极大的浙帅,竟也不敢去多嘴了。而众人更因不知就里,刹那间便都傻愣在了那里,呆立着不敢吱声。

  到了第二年,业已考取进士的赵嘏在获悉这不幸消息后,自忖他还难以跟这浙帅的威权较量,就只有自怨自艾的份儿了。面对眼前这越发黑暗下来的天色,他一边含泪喝着苦涩的烈酒,一边低声吟道:

  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

  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蛾属使君。③

  由于该诗关系到赵诗人这么一个令人凄惨欲绝的身世,它很快便传开了。而此时,浙帅也听到了该诗,觉得自己也真是太过分了,遂派人把她送还给寓居在长安城里的赵嘏,并捎寄一封书信以表自己那深切的歉意。赵嘏当时正好有事要到关外去,在途经横水驿之际,骑在马上的他凑巧跟这爱妾邂逅了;夫妻两人便抱头痛哭起来。然而谁能料到,这整整哭了一夜的赵嘏爱妾,第二天天一亮,她竟香魂渺渺,玉魄悠悠,再也没能醒过来了。遭此骤然变故,赵嘏当即悲痛欲绝,并把她埋葬在横水北面容易被太阳照射到的高旷之地。

  但赵嘏对爱妾的思念却越发深沉了,白天里他便觉得她那美丽的身影不时在眼前晃动。不久,尚处在盛年的赵嘏终因悲痛过度而去世。这可真是一桩令人为之悲哀不已的情事啊!

  按:① 此据《北梦琐言》卷七及《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而《郡斋读书志》及《唐诗三百首续选》等则以为会昌四年中进士。至于《唐才子传》则前后龃龉,在赵本传称二年,而在《马戴传》则又称四年。② 此七律诗题作《长安秋望》,《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续选》同之;而《全唐诗》则作《长安晚秋》,一作《长安秋夕》。几,一作“数”。诗中另有异字不再出校。③ 关于沙吒利之事,具见拙著《唐诗故事余录·章台柳下感情深》,兹不赘。

【展开内容】
  • 池上昔游夫子凤,云间初起武侯龙。亭分楚寺依依树,水应公台夜夜琴。鸲鹆舞酣人自醉,琵琶声缓客初来。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烟生。夜吟孤枕潮声近,晚过千山雪气寒。望腊早花缘路见,随岩寒水隔林闻。宿处客尘随夜静,坐中烟水向人闲。
  • 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岁月老将至,江湖春未归。 传家有天爵,主祭用儒衣。何必劳知己,无名亦息机。 未明唤僮仆,江上忆残春。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 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此日念前事,沧洲情更亲。
  • 满耳歌谣满眼山,宛陵城郭翠微间。人情已觉春长在, 溪户仍将水共闲。晓色入楼红蔼蔼,夜声寻砌碧潺潺。 幽云高鸟俱无事,晚伴西风醉客还。 溪树参差绿可攀,谢家云水满东山。能忘天上他年贵, 来结林中一日闲。醉叩玉盘歌袅袅,暖鸣幽涧鸟关关。 觥筹不尽须归去,路在春风缥缈间。
  • 琴酒曾将风月须,谢公名迹满江湖。 不知贵拥旌旗后,犹暇怜诗爱酒无。 东省南宫兴不孤,几因诗酒谬招呼。 一从开署芙蓉幕,曾向风前记得无。 遥闻桂水绕城隅,城上江山满画图。 为问訾家洲畔月,清秋拟许醉狂无。 日暮江边一小儒,空怜未有白髭须。 马融已贵诸生老,犹自容窥绛帐无。 一种吟诗号孔徒,沧江有客独疏愚。 初筵尽辟知名士,许到风前月下无。 望断南云日已晡,便应凭梦过重湖。 不知自古登龙者,曾有因诗泥得无。 早游门馆一樵夫,只爱吟诗傍药炉。 旌旆满江身不见,思言记得颍川无。 孔融襟抱称名儒,爱物怜才与世殊。 今日宾阶忘姓字,当时省记荐雄无。 僻爱江山俯坐隅,人间不是便为图。 尊前为问神仙伴,肯向三清慰荐无。 膺门不避额逢珠,绝境由来卷轴须。 早忝阿戎诗友契,趋庭曾荐祢生无。
  • 一烛从风到奈何,二年衾枕逐流波。 虽知不得公然泪,时泣阑干恨更多。 明月萧萧海上风,君归泉路我飘蓬。 门前虽有如花貌,争奈如花心不同。
  • 无地无媒只一身,归来空拂满床尘。 尊前尽日谁相对,唯有南山似故人。 玄发侵愁忽似翁,暖尘寒袖共东风。 公卿门户不知处,立马九衢春影中。
  • 楼上风流庾使君,笙歌曾醉此中闻。 目前已是陵阳路,回首丛山满眼云。 晚树萧萧促织愁,风帘似水满床秋。 千山不碍笙歌月,谁伴羊公上夜楼。
  • 台殿参差日堕尘,坞西归去一庵云。 寒泉何处夜深落,声隔半岩疏叶闻。 溪户无人谷鸟飞,石桥横木挂禅衣。 看云日暮倚松立,野水乱鸣僧未归。
  • 扬雄词赋举天闻,万里油幢照塞云。 仆射峰西几千骑,一时迎著汉将军。 旌旗杳杳雁萧萧,春尽穷沙雪未消。 料得坚昆受宣后,始知公主已归朝。 虽言穷北海云中,属国当时事不同。 九姓如今尽臣妾,归期那肯待秋风。 牢山望断绝尘氛,滟滟河西拂地云。 谁见鲁儒持汉节,玉关降尽可汗军。 山川险易接胡尘,秦汉图来或未真。 自此尽知边塞事,河湟更欲托何人。 秦皇无策建长城,刘氏仍穷北路兵。 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
  • 秖言双鬓未蹉跎,独奈牛羊送日何。禅客不归车马去,晚檐山色为谁多。溪上禅关水木间,水南山色与僧闲。春风尽日无来客,幽磬一声高鸟还。
影相集珍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精品猴面古玉饰
  • 鎏金卧犬兽雕
  • 明清雕字古玉
  • 雕花银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