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何景明

朝代:(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更 多

评价

  何景明为官清廉,作为皇帝的钦差大臣出使滇南归来,不取地方官吏贡献一金一物。在就任陕西还里时,《明史》也明确记载:“官囊不满三十金”。当他看到宦官刘瑾擅权、贪赃枉法时,敢于直言纳谏,上书吏部部尚书,劝其秉政毋挠。刘瑾得知后趁机打击报复,革职上告诸官,何景明虽已因病返乡,也难逃罢官厄运。

  何景明生性梗直,当文坛挚友李梦阳受迫害关到江西牢狱时,人人自危,惟何景明上书吏部为之奔呼。并在《应诏陈言治安疏》里,揭露皇帝存在的四个错误:义子不当蓄;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他热爱自己的家乡,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380首歌颂家乡的山水诗,对故乡有着无限的眷恋之情。《明史》说:“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李)梦阳并有国士风。”


人物生平

  明成化十九年(1483),何景明出生,其母李氏梦见太阳落到了自己怀里,所以取名景明。

  成化二十二年(1486),景明三岁时,其长兄景韶中了举人。二哥景阳也学有小成,这激励了何景明。景明天性聪明,六岁可以对联,八岁可以写文章,读书强记能力很强。

  弘治八年(1495),何景明12岁的时候,其父亲在渭源县为官时,也带着何景明。

  弘治十一年(1497),何景明归家,大哥景韶教他读《尚书》,只九个月就可以讲解了。此时沁水御史李瀚巡按汝宁,调试信阳诸生,当读了何景明的卷子之后大叹"奇才",并特意到信阳来看何景明。于是何景明在这时就出名了。

  弘治十二年(1499),何景明16岁时,与二兄同时中举(省试),何景明以《尚书》经第三名中举。

  弘治十三年(1500),何景明参加礼部的春试,因为文中多奇字,主考官不欣赏,所以名落孙山。归家后,二哥任巴陵县令,何景明和他一起到了巴陵。

  弘治十五年(1502),景明20岁时,终于考上了进士。按理何景明就照例为庶吉士,但因他生性耿直,所以没有成为庶吉士。

  弘治十七年(1504),22岁这一年,正式授为中书舍人。中书舍人,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由文笔好者、有德者任之,属从七品。

  弘治十八年(1505),何景明奉命出使云南,一年后回京。何景明为官之时,也是大宦官刘瑾当权之时,当时正德皇帝明武宗只有15岁,对他无可奈何。何景明上书首辅要求制裁刘瑾,但没有用,何景明便请求还乡,刘瑾批准。

  何景明回信阳住了四年,除读书、写书之外就是游玩。此期间何景明大哥和父母相继去世。

  正德五年(1510)刘瑾被诛,何景明官复中书舍人,并任内阁讲经官。讲官为帝王和大臣讲儒家经典,一月三次。

  正德十三年(1518),35岁这一年,何景明升为吏部验封司员外郎,为从六品,长官为吏部尚书。下设四司: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也很有实权。

  正德十三年(1518),升为陕西提学副使。官至四品。

  正德十六年(1521),何景明因病辞官,回归故里,6天后病故,年仅39岁。


理论主张

  在此之前,明代盛行台阁体,讲究粉饰太平、华贵等,注重形式。盛行八股文。何景明中进士之后,也当时的李梦阳、康海、王九思、边贡、徐祯卿、王廷相等,倡导文学复古。当时合称"明代前七子"。其主要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文章以适用为主,诗歌以反映现实、有韵味为好。

  中国历史上,凡是社会有重大变革,都会在文学复古运动中显示出来,如韩、柳古文运动,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等。并且复古运动都会推动文学的革新与发展。因为任何时代的文章做多了,都会慢慢变成了官样文章,没有内容,只重形式。

  何李的复古运动使中国文风在明代中期为之一大变。

  当时这些人拼命地学习唐诗,亦步亦趋,后来何景明发现这又将诗歌创作带到了死地,没有创新。所以何景明在回到信阳时,接解到民间文学、诗歌,发现真正的文学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是有韵味的诗歌。所以认为老杜的诗没有韵味,反而不如初唐四杰的好。反对模仿,要求独创。并批评了李梦阳的诗歌创作。激怒了李梦阳,两人从此反目。


为人处世

  何景明为官清廉,作为皇帝的钦差大臣,出使滇南归来,不取地方官吏贡献一金一物。就任陕西还里时,《明史》也明确记载:"官囊不满三十金。"这在"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的官场中,的确是难能可贵。他立身能主持正义,宁折不阿。宦官刘瑾窃权乱政,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何景明毅然上书给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申张正义,抑制刘瑾弄权,语极激烈。刘瑾得知后趁机打击报复,革职上告诸官。何景明弃官回乡,虽被追削官职,仍不屈服。正德六年(1311年)刘瑾败死,何景明复官上任后,依然"志操耿介"。当文坛盟友李梦阳受迫害关江西牢狱时,众臣不敢秉公直言,惟何景明冒险上书吏部,救出李梦阳。正德年间朝政腐败日重,皇帝收宦官为义子,养佛僧于内廷,不理朝政。何景明上疏指责:"义子不当蓄;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在进职吏部员外郎时,大宦官钱宁拿一古画想请何景明题字,何景明说"毋污人手",空留多年,终不给写一字。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信阳,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了380首歌颂家乡的山水诗,反映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明史》记载:"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李)梦阳并有国士风"。

  何景明谦恭好学,从不以才凌人。19岁中进士后,在京与李梦阳等人合力倡导改革文风,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相号召,反对台阁体,天下文士翕然从风,遂成为明代文坛"前七子"(其他6人:李梦阳、徐桢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四大家"(其他三人:李梦阳、徐桢卿、边贡)的首领,并成为"后七子"的开山人物。传世著作有《大复集》38卷,《雍大记》30卷,《大复集》二卷,《何景明诗集》26卷及《何子杂言》、《学约》等十多种。在明代诗歌集的《明诗别裁》中就选了何氏的48首,为全集之冠。400多年来,《大复集》翻刻版本就有二十多种。河南巡抚蔡汝楠曾为他在汝南天中山下立祠并亲撰碑文。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何景明、李白、杜甫、高适、李梦阳而立。何景明著作多收入《四库全书》,而《四库全书》又被翻译成许多外国文字,因而,何景明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介绍

  何景明(公元1483—1521年),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何景明性耿介,鄙荣利,对当时政治黑暗不满。在《玄明宫行》等诗中讽刺了皇室的奢欲和刘瑾的用权;在《盘江行》等诗中揭露了官军屠掠人民的罪行;在《兴隆祀丁曲》、《罗女曲》、《平坝城南村》、《偏桥行》等诗中。

  何景明知识渊博,天文、地理、律法、历数、阴阳、医卜诸家“备造其妙”,人称其“咳吐珠玑,人伦之隽。”“天才俊逸、意匠圆融、艺苑千秋、斯为独步。”

  何景明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在“七子”中,他的地位仅次于李梦阳,“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明史·何景明传》)。他也主张文宗秦、汉,古诗宗汉、魏,近体诗宗盛唐。他在《述归赋》中披露自己的文学思想是“于古人之文,务得其宏伟之观,超旷之趣”;“不坠古人之余烈”。这在打击明代前期盛行的台阁体诗文及八股文上,有一定积极作用。正德年间,他这种主张产生颇大影响,“四方学士感愿知先生,车马填门巷”(《何大复先生年谱》)。著有《大复集》38卷。

  1987年7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又出版发行了《何大复集》(点校本)。《明史》有其传记,《皇明名臣言行实录》、《陕西省志》、《河南省志》、《汝宁府志》、《信阳州志》等皆有何景明专章。河南巡抚蔡汝楠曾为他在汝南天中山下立祠并亲撰碑文。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何景明、李白、杜甫、高适和李梦阳而立。何景明著作多收入《四库全书》,而《四库全书》又被翻译许多种外国文字。1983年,信阳师院成立了“何景明研究室”。1984年3月,日本学者慕名前来拜谒何景明墓,并与师范学院进行了学术交流。1986年全国何景明学术研讨会在信阳召开。


家世背景

  何景明祖籍湖北,因先祖曾在罗田做官,就定居于罗田。元未红巾军起义时,何景明的高祖何太山为逃避战难,就移居河南信阳市东北90里的黄梅乡,决定做一个家民。朱元璋兵至信阳时,树起红、白两旗,说凡是随军者站在红旗下,为农者站白旗下,何太山毫不犹豫地站在白旗下。

  何太山生了四个儿子,隆一、二、三、四,隆二名何海,既景明的曾祖父。何海生了三个儿子,二儿子何鉴,既景明的爷爷。其爷爷打破了几代不为官的祖训,搬到信阳县城,到信阳县做了阴阳学典史。典史一官,始于元代,与县尉(掌管治安)同为县令的属官。明清各县都设有医学、阴阳学、僧会司、道会司。品秩未入流,拿从九品官奉。后任信阳明港巡检。巡检之设始于金代,元明清代沿置,于州县的关津要冲之地设巡检司,以巡检掌缉捕盗贼,盘诘奸伪之职,县属巡检司巡检为从九品官。

  何鉴生五个儿子,第四子何信即景明的父亲。其父一生不得志,于是就不再让何信为官,但何信爱其父教育,颇为文才,便与好友王宪等人结为诗社,整日赋诗于师河之上。当何信30岁时,在地方很有名气,当时河南布政使(主官一省人事和财务的)点名让他当公差,没办法,就到了省里,成了布政使的高参(幕僚)。后来到渭源县(甘肃)为驿官。后来辞官归家。

  何信回家后,在信阳城西建房,在住所边的小河沿栽满梅树,自号“梅溪居士”,日日在梅林里吟诗。由于家学渊源,何信对天文、地理、八卦十分有研究,推算准确。

  何信生四子,景明为最小的儿子。


文学成就

  在《兴隆祀丁曲》、 《罗女曲》、 《平坝城南村》、《偏桥行》等诗中,描绘了他行经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情风物。这些诗都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但他的复古主张单纯从形式上着眼,并未注重继承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使文学创作走上错误倾向。因此,他的大多数作品思想平庸,艺术上缺乏特色。
  何景明谦恭好学,端方笃行。著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校汉魏诗》14卷、《何景明诗集》26卷、《雍大记》30卷、《大复集》38卷、《谢礼直节本》、及《何子杂言》、《学约》等十多种。 所著多收录《四库全书》,经译为多国外文,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情节操守
  为国士,何景明淡泊名利、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为钦差大臣出使滇南不取官吏贡献一金一物,任陕西还里,《明史》记载:"官囊不满三十金。"他立身刚烈正义、秉公直言、宁折不阿。抑制宦官刘瑾窃权乱政,孤意上书救文坛盟友,谏责皇帝"义子不当蓄;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 。《明史》说:“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李)梦阳并有国士风。”

性情雅味
  为雅客,他一生充盈着亲情、师恩、友情、节义与忠爱、亦怡情山水、适性任真,热爱自己的家乡--信阳。探淮源、游浉水、进茶山、品新茗、观龙潭瀑布、看雷沼喷云、把“信阳八景”逐一进行了考证、记录、歌咏和描绘。写下380多首歌颂家乡的山水诗,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墓地

  何景明墓位于信阳市、金牛山管理区白坡飨堂村,现信阳师范学院内,体育馆北50米,新图书馆西100米处的山坳里。墓前原有何大复先生祠(即何家飨堂),大门墙上书有“世科”二字,后堂供奉何氏历代祖宗。祠外道左有神道碑,墓在祠后,墓前设有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青石透雕牌坊,横额书"天赐灵原"四字,钦差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显要十人衔名其上。墓前御祭有神道石刻仪仗,计有文吏、武士、狮子、马、猪、羊各一对。祠与飨堂,早年毁于战火。碑与牌坊等在十年浩劫中被列为"四旧",遭到砸毁。墓穴被盗一无所获。

  1978年12月,由盟员夏阳光提议,信阳市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原来的石墓碑已不存在,而资金尚缺,所以只立了一块水泥制成的墓碑,立于墓地,以做标志。修筑圆形墓冢,高2米、周长约15米。但事实上,何景明墓的真正位置已经无法辨认。据风水地形看,也许墓穴在碑前台阶下似乎更对,实乃一片藏风得水之宝地。

【展开内容】
  • 西陆移脩晷,素节多寒阴。端居屏营虑,凄气惨人心。浮飙委时卉,零露伤青林。仰见孤雌翔,玄鸟无遗音。蟋蟀何愁苦,终夜长哀吟。感物兴慨叹,忧思孰能任。驰辉在西山,返景流东隅。群欣被光灼,何能待须臾。重阴肃万物,树木日夜疏。丛蕙植幽闼,含荣耀前除。佳人眇云端,何由致区区。常恐霜霰至,委弃不我需。
  • 夕望月已减,云飙荡其侧。月减不足忧,盈虚本相值。胡为蔽氛霾,坐使清光匿。踟蹰久延待,惨景郁无色。灯前理鸣弦,瑶徽为谁拭。思我平生友,道远不可即。素书委箧笥,安得云中翼。沧海多波涛,长阴浩难测。何当广馀辉,一照万里域。更深月复明,扬秀青云端。浮飙倏以寂,长川静波澜。徘徊广除下,白露栖崇兰。仰见城西楼,回光照文轩。楼中织绮女,延颈独哀叹。哀叹未终已,素河横西山。逝魄不长望,玉貌宁久妍。君母吝光惠,使我芳岁阑。
  • 遥遥京洛客,承命发华辀。朝辞冀州野,夕泛黄河流。双旟翔汝侧,驷马登故丘。故丘郁以长,冈陇茂松楸。车徒耀城郭,亲戚迎道周。丈夫事四方,州闾宁久留。王程在须臾,顾念但怀愁。前有盈觞酒,为我且绸缪。清晨送远人,弭驾北城隈。北城一何脩,前临古时台。俛仰故乡域,一如平生怀。季冬严风发,积雪皑皑皑。念子徂远路,郁结不能开。中林寒卉寂,树木何摧颓。安得春华敷,采掇以相贻。驱车策良驷,北上遵太行。升高睇崇京,宫观郁相望。前瞻碣石湍,俯见东海疆。壮观局宇内,高志何激昂。孤鸿暮南翥,奋翅起随阳。黄鹄游四海,湖为悲故乡。何能有羽翼,从子俱翱翱。昔子当北徂,值予复南旋。相违踰几时,世事倏推迁。访旧半存亡,谁能不摧颜。浮云岁暮征,馀曜御西山。居人念川涂,行子恋乡关。平生双龙剑,乖别何时还。志士重明德,穷达奚足叹。愿君勖令名,相期在盛年。人生寓大块,聚散如飙尘。昔为同裯好,今为异乡人。孤兽鸣索偶,翔鸟求其群。恋故各有慕,何况脊肉亲。子当被华绂,结束事明君。我当守蓬室,聊甘贱与贫。去住各努力,良觌会有因。
  • 今夕复何夕,偃仰兹岁周。恋膏耀室隅,中馈进芳馐。虽无车马客,亲戚自相酬。游鱼安深渊,翔鸟止故丘。所欢在桑梓,馀者何复求。逝节不重至,来者难预谋。长跪奉此爵,延年乐千秋。閒居知时节,习静观卷舒。日月无恒处,念往寡欢娱。岁徂浮云阴,积雪皓中衢。豫章产江滨,孤蕙敷山隅。芳烈虽靡亏,遐远宁见需。所愿勖明德,庶以酬居诸。
  • 御沟连上苑,大道接平沙。紫陌三千骑,青楼十万家。城中杨柳树,风起暮飞花。日出洛城里,歌钟起四邻。朝游桃李蹊,暮踏车马尘。游丝罥白日,冉冉愁阳春。秦氏字罗敷,冯家名子都。妆成临劝酒,曲罢坐当垆。白马金吾子,青丝提玉壶。明姿称二八,生长紫罗帷。对客舞垂手,邀人看画眉。今朝仲春日,照影临芳池。粲粲东城子,盈盈南陌姝。自矜夫婿贵,翻笑使君愚。日暮采桑去,空回五马车。翩翩五陵儿,藉绮冠华簪。常怀双宝剑,讵惜千黄金。驰马章台下,红尘不可寻。兰灯列满座,繁炬灼朱光。富贵倾南国,佳人出北方。画堂翡翠帐,夜夜郁金香。高台临万户,朱构耀城隈。共藉鸳鸯绮,双持鹦鹉杯。春风楼下度,一夜百花开。
  • 冉冉岁逾迈,念君长别离。别离在万里,道远行不归。鹣鹣慕俦匹,鸾鸟东西飞。思展双羽翼,奋起凌天涯。向风长哀吟,欲举中徘徊。川途浩无轨,霜雪怆以悲。愿因驻驰景,得觐君光仪。婉㜻城东姝,怀春一何早。朝游采桑陌,暮止垂杨道。自矜全盛时,复恃颜色好。玉貌随年化,安得不枯稿。昔为园中英,今为路傍草。路傍多车马,采掇难自保。名都有高楼,上入青云端。脩城延曲隅,阿阁交重栏。佳人理清曲,当户横朱弦。扬音綵霞里,令颜谁不观。宾客会四座,丝竹哀且繁。日中车马至,薄暮皆言还。听曲各言好,知音良独难。谁为同心人,并起乘双鸾。垒垒北邙山,松柏何脩脩。松柏有时摧,人命安可留。朝为华屋客,暮没归山丘。洛中多豪贵,蔼蔼皆王侯。高台临九衢,上有百尺楼。宅第俨相望,轩车络如流。存亡不预保,富贵安所求。不如邀我友,乘马被轻裘。遨游百年内,永以忘戚忧。蔼蔼东园内,绿林萋以繁。车马自成径,桃李终无言。昔日东陵侯,种瓜青门前。既贵亦反贱,变化更无端。俗夫寡恒态,志士多苦颜。岂不策高路,高路远且艰。良无万里风,孤翼谁当援。朝日照中庭,杲杲春载阳。东风吹绿草,蝴蝶双飞扬。岁华坐婉娩,白露憯以伤。予美不在兹,所怀浩难忘。岂无芳桂枝,含香谁为明。凄凄仲秋日,百卉腓以残。凉风入阶树,零露摧庭兰。明月皎东壁,昆虫鸣草间。孤鸿暮安适,哀音扬云端。言眷平生友,振翮起孤骞。遗我若逝波,望子如高山。托忱在终始,蓄久谅逾宣。寸心不可移,磐石谁谓坚。郁郁山上松,高枝布天涯。上有女萝草,缠绵誓不移。葛生蒙于楚,浮萍寄清池。贵贱虽殊途,附托各有宜。伊昔侍君子,朝夕奉恩私。驰心在皓首,何意中暌离。穷年守房室,常恐踰良时。思君如日月,所冀光不遗。汎汎东流河,袅袅河上柳。春风暮飘摇,花飞不相守。柔条欲攀赠,何堪入君手。惟有南山桐,可以遗我友。圆如天上月,光辉尚当缺。与君非一身,安能不乖别。关山日悠远,举步难可越。君如双车轮,妾心如车辙。相随万里去,绕绕何时绝。清晨株鴽马,整驾遵路衢。迟徊览故物,憯侧心以纡。昔时千室邑,今为百年墟。郛郭蔽枌槚,狐兔翔城隅。人生寓大块,飘泊寡恒居。谅无金石寿,终与草木俱。一身不自恤,安用顾其馀。营营慕富贵,辛苦诚为愚。长安多豪侠,白马一何骄。金鞍竞络绎,宝剑相招邀。招邀狭斜道,青楼郁岧峣。楼中妖艳女,轻绮扬飘飖。皓齿激清倡,逸响干层霄。浮云散城邑,白日随惊飙。荧荧桃李颜,华早仍先凋。结交苟弗宜,谁谓能久要。人生百年内,胡为形所役。登高览九原,但见松与柏。徘徊故里闾,念我平生戚。斗酒相存问,度阡复逾陌。上堂展殷勤,华灯永今夕。何必倾馐庶,浊酤聊与适。朱颜难可常,须发会当白。遍观四海人,谁为不死客。良时弗为欢,衰暮叹何益。死者长不作,生者长不息。日月更相送,万古安所极。素丝有苍黄,岐路多南北。在家常相问,出门安可测。落木归本根,飞鸟战羽翼。客游在万里,终当还故域。朝宴高堂上,宾友相追游。厨人进丰膳,妙妓扬清讴。处世无百龄,为乐苦不周。多财为患害,驷马招愆尤。安如王子乔,高举凌九州。岁暮寒风至,蟋蟀夜鸣悲。高楼有思妇,叹息不自怡。良人行未适,孤妾守空闺。衾裯卷不寝,罗帷谁为施。君如东流水,妾如西驰晖。形势不相及,彼此何由谐。结发重自念,携手期同归。秋华殒故林,尚复扬光辉。顾兹各努力,母忘荣盛时。迢迢孟冬夜,悲风鸣北林。严霜被野草,宛转时欲沉。佳人久隔越,旷若辰与参。方舟不利涉,欲往江湖深。客从南方至,遗我绿绮琴。愿因云中翼,寄子瑶华音。胶漆不为固,金石安足谌。明义苟不亏,殁齿当一心。青鸟来北方,徘徊朝南翔。美人传书至,开缄烂生光。贻我机中锦,宛转成文章。上织比目鱼,下织双鸳鸯。物厚意不薄,感激独彷徨。裁为衾与裯,置在黄金床。君子不为御,三岁闻馨香。一心奉光惠,常恐君遗忘。繁霜降秋夜,膏火寒无光。凄风举帷幄,素月流中房。客行在殊境,独处谁与将。仰视天上星,罗列皆成行。牛女独何辜,??守河梁。嗟无凌风翼,欲去不得翔。引领长太息,泗涕徒沾裳。
  • 晨登山上楼,暮望河上道。飘风塞埃尘,积雨浩行潦。山人苦相留,此道何扰扰。虎狼夹路啼,鸿鹄逝不早。石泉聊足饮,粝饭亦可饱。引乃平生亲,绸缪叙中抱。行游白云林,倘遇瑶华草。携手托相赠,岁寒永为好。胜地不可多,良游岂在屡。兹山秀灵域,旷望契心许。岧峣碧岩际,缥缈青莲宇。鸣泉泻丹壁,白沙亘回渚。眺心伫冥寂,况有尘外侣。吾当与尔曹,翩翩接高举。
  • 蔼蔼春候至,天气和且清。端居抚流化,久惬静者情。浮阳起丛壑,流烟散孤城。岸条发潜颖,园奔含初荣。写襟旷明霁,览物纡游行。目悦双飞雉,耳感孤鸣莺。形运自相代,神理谁为名。往规与时逝,来虑随年并。心存汉阴灌,躬敩南阳耕。疏还念知止,庄论持达生。自非秉昭旷,能不婴世营。鸟鸣知天曙,冰泮知天和。寒崖变吹律,阳渚发鸣葭。温风戒旦至,淑气应时加。申瞩暨昏旦,驰情赴幽遐。连峰睇初景,木杪眺孤霞。阴雪被高岑,暄波泻平沙。辨候气有异,触物理无涯。抚已寡朋与,怀侣独长嗟。徒攀春岸条,未采中林华。情惬赏不遗,心旷迹自赊。久矣敦夙游,不愧在涧歌。
  • 习宦非我长,官久计转拙。遭斥还田庐,获与初念协。树艺良有期,农事固堪悦。飘飘绿原风,皛皛明川月。披襟恣吾适,既夏不知热。回思行役日,寒暑靡得辍。疏懒古虽鄙,任性亦可率。膏畴矧丰蔚,积潦复凄冽。白日皎在兹,停云静如结。为谢二三子,努力慰衰劣。去官今七暑,渐与农务亲。随宜谙土性,言话群野人。时或溯微风,行歌响空榛。先民邈何扳,慨焉伤我神。慨伤遹谁知,所有三二宾。文论日往来,烱烱高义申。炎雨回众壑,凉飙起脩畛。兀然林木下,日人忘归轮。玄蝉夕益聒,去鸟一何频。野行畏多露,无使侵衣巾。
  • 世事相倚伏,日月更代谢。百年能几时,一岁秪今夜。逝者岂复回,有生无不化。惨恻孤灯前,悲啼数行下。别离今几何,墓树亦已青。徒褰素帷泣,奈此玄室扃。古城积阴雪,虚牖临寒星。岁暮兴慨念,愁立空屏营。去年值今夕,庭闱奉颜色。今年值今夕,空奠几筵侧。苍苔翳幽隧,翠柏开灵域。顾望西山阴,风云为悽恻。忧人不能寐,起践中夜霜。城笳绝仍响,室灯惨不光。所亲半重泉,有姊各一乡。附书与鸿鹄,岁晚路更长。
影相集珍
  • 上古雕纹玉环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人兽互戏盘云古玉
  • 鎏金卧犬兽雕
  • 精美青花瓷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