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陈恭尹

朝代:(明末清初)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更 多

生平

  陈恭尹“修髯伟貌,气局深沉”,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与陈子壮、张家玉一起,被尊为“岭南三忠”。隆武二年(1646)清军陷广州,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兵败被俘,被清军寸磔于市,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丧亲之痛,延续到陈恭尹晚年,仍无法释怀。他晚号“独漉子”,取自古乐府:“独漉独漉,水深泥触。……父冤不报,欲活何为!”南明时,陈恭尹进朝泣陈其父为国殉难情状,永历帝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

  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他自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颇深,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诗书,擅长写诗作赋。永历元年(1647),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其后,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永历十二年(1658),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永历十六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其间,与名诗人屈大均结交甚深,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永历三十二年(1678),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定居在广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被时人称为“岭南七子”。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他为其居所取名“独漉堂”,以暗喻家仇未报,匡复之志未灭之意。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遗著有《独漉堂集》。

  南明亡后,陈恭尹定居广州,与友人何衡、何绛、陶窳、梁梿相与砥砺名节,发愤读书,世称“北田五子”。 后“三藩之乱”爆发,屈大均从吴军于桂。陈恭尹与屈相交甚深,又“以名重为时所指目”,永历三十二年(1678),陈恭尹被捕下狱,关押二百日后始得解脱。从此心怀畏惧,壮志渐消,避迹隐居,自称“罗浮布衣”。晚年寄情诗酒,曾与清廷权贵唱酬,曾被梁梿当面叱问“何事而仆仆走风尘?”又被讥讽“可怜一代夷齐志,错认侯门是首阳”。但陈恭尹并非改弦更张,他终其一生仍不仕清。冯奉初在其传记中解释,与权贵唱酬是陈求自保之策:“及得脱,自念身历沧桑,恐终不为世所容,乃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贵人有折节下交者,无不礼接。“于是冠盖往来,人人得其欢心。议者或疑其前后易辙,不知其避祸既深,迹弥近而心弥苦矣。” 这也是为什么陈恭尹之前自号“半峰”,表示初老山林的志向,晚年把号改为“独漉”,身世之痛反而隐含更深。晚年,陈恭尹在广州育贤坊建小禺山舍,以遗民身份终老。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葬于市郊祥云岭南麓。


人物年表

明崇祯四年(1631)九月二十五日(10月20日),在广东省顺德县出生。

崇祯十六年(1643)(12岁),丧母。

永历元年(1647)(16岁),父陈邦彦抗清战败,被俘获处死。家人或被清兵杀害,或死于战乱;出逃南海弼唐,后被湛粹接到增城新塘。

永历五年至八年(1651-1654)(20-23岁),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一带,避难,访友,进行反清复明活动。

永历八年(1654)春,增城新塘,与湛粹次女湛银成婚。

永历十二年(1658)(27岁),前往云贵,欲投奔南明永历帝,因清军封锁,行至湖南湘潭,改道北上,转徒湖北、江苏、河南,继续进行复明活动。

永历十三年(1659)(28岁),探听永历帝逃至缅甸,失望返回增城新塘。

永历十五年(1661)(30岁),闻永历帝被俘,携眷隐居顺德羊额。

永历二十二年(1668)(37岁),湛氏夫人病逝。移居增城新塘。

永历三十二年(1678)(47岁),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多,出狱后定居广州城南。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四月十三日(5月30日)(69岁),病逝于广州。


诗作特色

  陈恭尹的诗前后内容有所不同,然而眷怀故国之思,未尝消释。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又多巧思,绵丽中仍多哀感苍凉之慨。如“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申?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拟古》之三)。“西湖歌舞春无价,南宋楼台暮有云。休恨议和口相国,大江犹得百年分”(《西湖》)。此外如《西湖杂兴》、《虎丘题壁》、《崖门谒三忠祠》、《九日登镇海楼》等篇,也都寄托遥深。五古《感怀》及七古《耕田歌》等篇,则反映了人民所受的苦难。他的诗抒写性情而自成风格,尤擅七律诗,为诗坛所推崇。他提出诗歌贵在创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三编清代稿钞本》收录有其诗作达54首,多为长诗,主体兼擅,手触肩倚,莫不中音。

【展开内容】
  • 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 夜半桥边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
  • 山木萧萧风又吹,两厓波浪至今悲。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拜古祠。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 虎迹苍茫霸业沈,古时山色尚阴阴。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吴门秋又深。
  • 山南势盘郁,开豁独斯宇。中天置茅屋,上与祝融伍。阶下俯众峰,窗间括南土。夜冥江火近,日出寒檐雨。托宿此最高,终身未更数。
  • 南方有义士,姓王名曰兴。十三学杀人,十五手搏狼。三十建义旗,姓名惊一方。天子锡虎符,作镇鼍江阳。翠华日以远,地绝军弥张。百战环冈州,九死披残疆。海滨富斥卤,重林与连冈。高者掩云日,远者浮沧茫。煮波致财货,铸冶成刀枪。宫室何所居,天家侯与王。稿粟何所馈,从驾子与娘。心胆何所赠,海内豪与英。献客合浦珠,薰客珠厓香。客处未觉寒,袄褥先盈箱。客寝始觉单,妻妾忽侍旁。敌兵四面来,众士各逞强。将军跃上马,命客持一觞。独出挥长戈,两目流电光。直取首来将,生挟归戎行。顾饮所持酒,昔热犹未凉。相持及三月,敌骑皆奔亡。来时三万人,半还仍重伤。奏功自间道,涉瘴徂昆明。黄金三千镒,玉帛各有筐。天驷方驱驰,下臣效刍浆。臣兴昧死上,帝曰兴卿良。赉爵列五等,高兽盘银章。其名曰虎贲,将军荡南荒。敌人闻之惧,选士盈千骑。来者左右贤,其军督责之。不得此弹丸,若辈何生为。上天仍助虐,其年兼荐饥。将军察天命,命匠搜良材。斫以为巨棺,彩霎悬葳蕤。约日出合战,敌怯不敢来。坚壁十里外,迤逦兴长围。沟垒内外防,突援无所施。始从戊戌夏,两及中秋期。战士饭草土,抱骨还登陴。所忧负将军,吾侪死犹归。将军曰呜呼,共尽终何裨。我乃报深恩,汝当存宗支。乃命幼子九,先出卑其辞。卜吉结欢会,敌将不致疑。是夜一更终,将军诀所知。皎月当中天,千秋同此时。语已还闭门,沐浴更裳衣。夫人翠凤冠,有母头如丝。侍妾十五人,左右皆肩随。肃肃何雍雍,俱集园东陲。上有古梅树,樛结垂高枝。白石为几席,月露明苍苔。将军命夫人,拜别而慈闱。拜毕与将军,四拜中间居。十五妾罗拜,窈窕无参差。夫人命斗酒,有脯形如圭。深藏待今夕,各当行一卮。卮尽且先起,母与君稍须。将军及母入,烛影何迷离。夫人十五妾,自挂临中闺。阿母大惊呼,将军言勿悲。著我锦绣袍,麒麟当心开。戴我七梁冠,簪缨郁崔嵬。玉带与玺书,次第皆抱怀。置敕中堂上,花烛荣且辉。望阙遥谢恩,臣死有馀辜。下阶十二拜,天地及四隅。徘徊望西堂,有虎顾其儿。平生爱此图,拜汝今同灰。卷图附敕下,释服趋房间。房中何穹隆,火药堆如山。将军踏小几,自解夫人缳。次及妾十五,列置火药端。出户著朝衣,捧敕仍来还。一声母急出,火烈焰贯天。鸡鸣部曲入,白骨空巑岏。举哀建素旒,合敛归巨棺。敌人亦流涕,况在同肺肝。卜葬三山阳,隐约题墓门。陈子作挽歌,播之永不刊。
  • 燕南燕北战争馀,白草漫漫雪色初。河渡坚冰通下博,关门沙路走居胥。死求马骨言终验,生揕秦胸计已疏。犹有兴亡数行泪,夜来弹与乐君书。
  • 澹烟疏雨阖闾城,潮水千年恨未平。宝剑赐来吴命短,美人恩重父仇轻。宫梧叶落随流出,台鹿春归引子行。何处扁舟人去后,铸金犹得似平生。
  • 衡云巫雨暗江津,江上孤吟过一春。二女庙边逢泪竹,大王风急到青蘋。虚无玉驷朝天阙,惨澹云旗降楚神。终古灵均词赋在,湘南山水倍关人。
  • 关门一夜柳条春,今古芒芒草色新。龙虎片云终王汉,诗书馀火竟烧秦。瑶池西望犹通鸟,渭水东流不待人。最是五陵游侠客,年年磨剑候风尘。
  • 汉王生长难忘处,尺土犹书故宅名。四海自飞鸿鹄羽,中宵人哭白蛇声。轻沙浅草堪调马,习俗群儿敢说兵。千载英雄同一辙,徐州南是凤阳城。

1 2 3 4 >

影相集珍
  • 雕花银镜精品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青铜飞天神兽
  • 精美青花瓷珍品
  • 人兽互戏盘云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