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回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𫐐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已阅 375938 次 |
喜欢 9600 次 ❤
-
梅熟枇杷肥,山寒更衲衣。爨童锄菜去,饥雀入厨飞。湖海归来晚,亲朋乱后稀。可容无定力,事事与心违。
-
衰懒新诗少,芳菲急景过。来牟初饼饵,科斗已笙歌。独幸閒扃户,谁方远荷戈。隔墙落金弹,但避勿谁何。
-
雨与花无怨,何其气候乖。寒于春不便,晴以晚为佳。帆落北风舫,窗明西日斋。意行适邻圃,可免污吾鞋。
-
菊悴兰摧忆别离,雪边重映十年诗。泪凝紫筱湘灵怨,血迸红英蜀魄悲。旷野虎狼喧寇暴,长途鱼雁隔亲知。庄生浪说能齐物,尧桀彭殇讵可欺。
-
貌颠神定杨明府,听聩思聪赵广文。此老足成三钓叟,相望各占一溪云。宾旸客邸偶胥会,华父家园谁共醺。为报包山旧乔木,欲来系马说新闻。
-
虚翁眼暗鲁翁聋,聚散匆匆老病踪。近已有人传我死,何期此地与君逢。两穷未必时流识,一笑犹为造物容。自觉平生豪故在,能挥万字饮千钟。
-
天寒岁云暮,策马欲何之。叩户元无事,开襟莫更疑。可轻千里别,不话一番诗。今代能吟者,吾曹外有谁。
-
作郡说贫人肯信,屋今售矣亦无田。囊中诗稿三千首,案上书灯十二年。马死尚难求别马,船归不过驾空船。秀亭手种花如锦,回首春风一惘然。
-
市人指点应怪讶,拄杖倚空何所为。戍角征鼙曾汹汹,樵歌牧笛尚熙熙。风流剩有登临兴,摇落宁无代谢悲。□□翁诗吾解赋,升平不似放翁时。
-
醉翁亭记四时乐,我乐谓何宁不惭。满地落花供妓席,隔江残雪认僧庵。邦人解学推敲势,野叟时同尔汝谈。盗贼猖狂兵革沸,谁怜此老苦中甘。
人物链接
- 次韵
- 题桃源图
- 奉和圣制次琼岳应制
- 杂曲歌辞 其一 浪淘沙
- 酬晋侍御见寄
- 与独孤穆冥会诗 县主赠穆
- 泛舟入后溪(后一首一作于鹄诗)
- 宿扬州城外
- 封州学东池岁率孳鱼冬晚粥之用佐养士教授高公补之至以绍兴己已之春夏偶微旱至秋掌计者告匮试出池鱼则比旧加三倍得众谓公躬自临池鱼不化为苞苴故所获如是观如居士曰汉武帝时海旁民入租渔海鱼不胜计县官利而取之鱼不出捐以予民鱼乃再来由是知物之繁夥皆天道益寡之意教授念念以廪饩不继为忧则盛池鱼以丰其入亦天意哉戏赋之
- 大旱小雨 其二
- 句
- 题佛刹
- 七月三日到镇江欲过金山始登舟暴风雷雨忽大作泊抵寺岸则少霁矣回舟晚晴却遇便风
- 寄嘉定杨司训
- 村墅杂咏
- 立秋后一日崔氏楼雨望
- 秋胡行
- 饮新嘉坡觞咏楼,次菽园韵 其一
- 水调歌头 吴蓉圃太史同年凤藻招宴吴山道院即席有作
- 昭君怨 送别
- 四舍人生日
- 送别诗
-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 四
- 九日亭 其二
- 庚戌正月三日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