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崩 离 析
分崩离析
已阅 6142 次 |
喜欢 5837 次 ❤
释 义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 处
《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形容国家、集团或组织分裂瓦解。
例 句
战争使全国~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故 事
“分崩离析”这则成语的崩是倒塌;析是分开。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支离破碎,不堪收拾。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武力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外面。在这个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接 龙
- 分崩离析 ➤
- 析毫剖芒 ➔
- 芒刺在背 ➔
- 背道而驰 ➔
- 驰名中外 ➔
- 外圆内方 ➔
- 方底圆盖 ➔
- 盖世无双 ➔
- 双管齐下 ➔
- 下里巴人 ➔
- 人言可畏 ➔
- 畏葸不前 ➔
- 前所未闻 ➔
- 闻过则喜 ➔
- 喜新厌旧 ➔
- 旧地重游 ➔
- 游刃有余 ➔
- 余音绕梁 ➔
- 梁上君子 ➔
- 子虚乌有 ➔
- 有何面目 ➔
- 目空一切 ➔
- 切肤之痛 ➔
- 痛心疾首 ➔
- 首鼠两端 ➔
- 端倪可察 ➔
- 察言观色 ➔
- 色若死灰 ➔
- 灰飞烟灭 ➔
- 灭绝人性 ➔
- 性命交关 ➔
- 关门大吉 ➔
- 吉祥止止 ➔
- 止于至善 ➔
- 善贾而沽 ➔
- 沽名钓誉 ➔
- 誉不绝口 ➔
- 口讲指画 ➔
- 画蛇添足 ➔
- 足不逾户 ➔
- 户限为穿 ➔
- 穿井得人 ➔
- 人一己百 ➔
- 百折不挠 ➔
- 挠腮撧耳 ➔
- 耳聪目明 ➔
- 明白了当 ➔
- 当务之急 ➔
- 急功近利 ➔
- 利令智昏 ➔
- 昏天黑地 ➔
- 地久天长 ➔
- 长年累月 ➔
- 月晕而风 ➔
- 风烛残年 ➔
- 年湮世远 ➔
- 远求骐骥 ➔
- 骥子龙文 ➔
- 文不加点 ➔
- 点铁成金 ➔
- 金屋藏娇 ➔
- 娇生惯养 ➔
- 养虎为患 ➔
- 患难之交 ➔
- 交浅言深 ➔
- 深恶痛绝 ➔
- 绝妙好辞 ➔
- 辞不达义 ➔
- 义无反顾 ➔
- 顾曲周郎 ➔
- 郎才女貌 ➔
- 貌似强大 ➔
- 大公无私 ➔
- 私心杂念 ➔
- 念兹在兹 ➔
- 兹事体大 ➔
- 大腹便便 ➔
- 便宜行事 ➔
- 事必躬亲 ➔
- 亲痛仇快 ➔
- 快步流星 ➔
- 星罗棋布 ➔
- 布鼓雷门 ➔
- 门可罗雀 ➔
- 雀目鼠步 ➔
- 步步为营 ➔
- 营营苟苟 ➔
- 苟且偷安 ➔
- 安居乐业 ➔
- 业峻鸿绩 ➔
- 绩学之士 ➔
- 士饱马腾 ➔
- 腾蛟起凤 ➔
- 凤凰来仪 ➔
- 仪静体闲 ➔
- 闲云野鹤 ➔
- 鹤立鸡群 ➔
- 群策群力 ➔
- 力透纸背 ➔
- 背信弃义 ➔
- 义形于色 ➔
- 色授魂与 ➔
- 与民更始 ➔
- 始终如一 ➔
- 一言九鼎 ➔
- 鼎足而三 ➔
- 三顾茅庐 ➔
- 庐山面目 ➔
- 目不暇接 ➔
- 更多接龙 ➤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