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死 谁 手
鹿死谁手
已阅 6327 次 |
喜欢 5950 次 ❤
释 义
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出 处
《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以追逐野鹿喻争夺政权,意谓天下当为何人所得。后亦比喻胜负谁属。
例 句
古人把争天下比做逐鹿中原”。也只有稳据中原,才能定~。★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故 事
东晋吋,中国的北方有匈奴、鲜卑、氏、羌、羯等五个少数民族,他们曾先后起兵对抗汉族政权,这便是历史上所称的“五胡乱华”。 那时,有个羯族人名叫石勒,他幼年时曾随同部落里的大人到洛阳贩卖货物,又曾经给别人做过长工。 晋惠帝末年,因为并州闹饥荒,二十多岁的石勒被并州刺史司马腾卖到山东一个名叫师欢的人家里作奴隶。师欢看到他相貌堂堂,与众不同,对他十分优待,不久便免了他的奴籍,让他当了佃客。 后来,石勒聚集王阳、郭敖等十八人为骨干,与汲桑一起聚众起义。起义失败后,他便投奔匈奴族的酋长刘渊,成为刘渊部下的一员大将。 公元三○四年,刘渊称帝,建立汉国政权;过了几年,刘渊死了,他的儿子刘聪、侄儿刘曜相继登位,刘曜并改国号为赵(历史上称为前赵)。这时,石勒重用汉族人张宾为谋士,联合汉族中的地方豪强,发展成为割据一方的割据势力。 公元三一八年,石勒消灭了西晋在北方的残余势力。第二年,他断绝和前赵的君臣关系,自称为帝,但仍沿用赵国的名号,历史上称为后赵。一般来说,后赵的国势在五胡十六国中是最强盛的。 有一次,石勒在宴请自己臣僚的一次酒会上,曾经自我夸耀地说: “假如我和汉高祖(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生在同一个时代,我自认为不如他,一定和韩信、彭越一样做他的部下,为他奋战疆场;但如果遇到汉光武帝(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那样的国君,我一定要和他在中原一带比一比高下,到那时不知鹿会死在谁手上呢!”
接 龙
- 鹿死谁手 ➤
- 手到擒来 ➔
- 来者不拒 ➔
- 拒谏饰非 ➔
- 非异人任 ➔
- 任重道远 ➔
- 远走高飞 ➔
- 飞蛾赴火 ➔
- 火树银花 ➔
- 花遮柳隐 ➔
- 隐姓埋名 ➔
- 名存实亡 ➔
- 亡命之徒 ➔
- 徒劳往返 ➔
- 返老还童 ➔
- 童牛角马 ➔
- 马仰人翻 ➔
- 翻然改图 ➔
- 图穷匕见 ➔
- 见钱眼开 ➔
- 开诚布公 ➔
- 公而忘私 ➔
- 私心杂念 ➔
- 念念不忘 ➔
- 忘乎所以 ➔
- 以身试法 ➔
- 法外施仁 ➔
- 仁浆义粟 ➔
- 粟红贯朽 ➔
- 朽木死灰 ➔
- 灰飞烟灭 ➔
- 灭此朝食 ➔
- 食而不化 ➔
- 化整为零 ➔
- 零打碎敲 ➔
- 敲冰求火 ➔
- 火光烛天 ➔
- 天涯海角 ➔
- 角巾东路 ➔
- 路柳墙花 ➔
- 花好月圆 ➔
- 圆颅方趾 ➔
- 趾高气扬 ➔
- 扬长而去 ➔
- 去伪存真 ➔
- 真脏实犯 ➔
- 犯上作乱 ➔
- 乱头粗服 ➔
- 服低做小 ➔
- 小廉曲谨 ➔
- 谨毛失貌 ➔
- 貌合心离 ➔
- 离弦走板 ➔
- 板上钉钉 ➔
- 钉嘴铁舌 ➔
- 舌剑唇枪 ➔
- 枪林弹雨 ➔
- 雨沐风餐 ➔
- 餐风露宿 ➔
- 宿弊一清 ➔
- 清风明月 ➔
- 月下老人 ➔
- 人心如面 ➔
- 面有菜色 ➔
- 色色俱全 ➔
- 全军覆灭 ➔
- 灭绝人性 ➔
- 性命交关 ➔
- 关怀备至 ➔
- 至高无上 ➔
- 上行下效 ➔
- 效颦学步 ➔
- 步履维艰 ➔
- 艰苦朴素 ➔
- 素昧平生 ➔
- 生不逢时 ➔
- 时不再来 ➔
- 来者不善 ➔
- 善始善终 ➔
- 终南捷径 ➔
- 径情直行 ➔
- 行云流水 ➔
- 水过鸭背 ➔
- 背井离乡 ➔
- 乡壁虚造 ➔
- 造谣惑众 ➔
- 众口铄金 ➔
- 金玉锦绣 ➔
- 绣花枕头 ➔
- 头没杯案 ➔
- 案牍劳形 ➔
- 形影相吊 ➔
- 吊死问疾 ➔
- 疾风劲草 ➔
- 草率收兵 ➔
- 兵连祸结 ➔
- 结草衔环 ➔
- 环堵萧然 ➔
- 然糠自照 ➔
- 照本宣科 ➔
- 科班出身 ➔
- 身不由主 ➔
- 主客颠倒 ➔
- 倒屣相迎 ➔
- 迎头赶上 ➔
- 上下其手 ➔
- 手不释卷 ➔
- 卷土重来 ➔
- 来去分明 ➔
- 更多接龙 ➤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