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 璧 归 赵
完璧归赵
已阅 6645 次 |
喜欢 6092 次 ❤
释 义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借主或物主。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战国时,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换璧。蔺相如自愿奉璧出使秦国,并表示:“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相如入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赵城,乃设法复取璧,派从者送回赵国。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遂用“完璧归赵”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例 句
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故 事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大臣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一定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玉,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妙 语
完璧归赵,让蔺相如好不风光,官职一路攀升,直至宰相。但蔺相如上任后并无什么富国强兵之举,只是躺在完璧归赵的功劳簿上过日子,直到赵亡。所以,有人指出“完璧归赵”乃是秦王设计的圈套,故意成全蔺相如,使赵国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此所谓“赵相秦用”,颇有道理。英武的秦王第一步使赵“以相如功大,位在廉颇之右”,造成将相失和,分化赵国。第二步就是诱导赵王看重口舌之才。后来,孝成王不听众人劝说,任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廉颇的将军之职,使秦之计谋达到最终目的,加速了灭亡的进程。完璧归赵,让秦暂时丢了一点面子,却为顺利灭赵,进而一统天下铺平道路,可谓良计。
接 龙
- 完璧归赵 ➤
- 照萤映雪 ➔
- 雪虐风饕 ➔
- 饕餮之徒 ➔
- 徒托空言 ➔
- 言犹在耳 ➔
- 耳食之谈 ➔
- 谈笑自若 ➔
- 若有所失 ➔
- 失张失智 ➔
- 智勇双全 ➔
- 全军覆灭 ➔
- 灭绝人性 ➔
- 性命交关 ➔
- 关门大吉 ➔
- 吉祥止止 ➔
- 止戈散马 ➔
- 马鹿异形 ➔
- 形影相随 ➔
- 随才器使 ➔
- 使臂使指 ➔
- 指不胜屈 ➔
- 屈打成招 ➔
- 招摇过市 ➔
- 市道之交 ➔
- 交淡若水 ➔
- 水深火热 ➔
- 热火朝天 ➔
- 天之骄子 ➔
- 子虚乌有 ➔
- 有一得一 ➔
- 一身是胆 ➔
- 胆大心细 ➔
- 细枝末节 ➔
- 节衣缩食 ➔
- 食日万钱 ➔
- 钱可通神 ➔
- 神出鬼没 ➔
- 没精打采 ➔
- 采兰赠药 ➔
- 药笼中物 ➔
- 物尽其用 ➔
- 用行舍藏 ➔
- 藏头露尾 ➔
- 尾生之信 ➔
- 信口开河 ➔
- 河山带砺 ➔
- 砺山带河 ➔
- 河伯为患 ➔
- 患难之交 ➔
- 交浅言深 ➔
- 深情底理 ➔
- 理之当然 ➔
- 然糠自照 ➔
- 照猫画虎 ➔
- 虎口余生 ➔
- 生拉硬扯 ➔
- 扯篷拉纤 ➔
- 纤芥之疾 ➔
- 疾风迅雷 ➔
- 雷霆万钧 ➔
- 钧天广乐 ➔
- 乐此不疲 ➔
- 疲于奔命 ➔
- 命词遣意 ➔
- 意气相投 ➔
- 投其所好 ➔
- 好为人师 ➔
- 师直为壮 ➔
- 壮志凌云 ➔
- 云消雨散 ➔
- 散兵游勇 ➔
- 勇猛精进 ➔
- 进寸退尺 ➔
- 尺短寸长 ➔
- 长年累月 ➔
- 月下花前 ➔
- 前功尽弃 ➔
- 弃瑕录用 ➔
- 用兵如神 ➔
- 神魂颠倒 ➔
- 倒持泰阿 ➔
- 阿谀逢迎 ➔
- 迎刃而解 ➔
- 解衣推食 ➔
- 食而不化 ➔
- 化零为整 ➔
- 整装待发 ➔
- 发扬光大 ➔
- 大义灭亲 ➔
- 亲如骨肉 ➔
- 肉跳心惊 ➔
- 惊弓之鸟 ➔
- 鸟尽弓藏 ➔
- 藏垢纳污 ➔
- 污泥浊水 ➔
- 水滴石穿 ➔
- 穿井得人 ➔
- 人尽其才 ➔
- 才疏意广 ➔
- 广土众民 ➔
- 民怨沸腾 ➔
- 腾云驾雾 ➔
- 雾里看花 ➔
- 花言巧语 ➔
- 语重心长 ➔
- 长驱直入 ➔
- 入不敷出 ➔
- 出将入相 ➔
- 更多接龙 ➤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