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笑林

松樟之辩

  松木对樟木说:“我出产的松香,味道香,你出产的樟脑,味道辣。你远远不及我啊。”樟木说:“你只能被人们劈解作板片,铺成地板,供人践踏。我却被雕为神像,受人跪拜,你怎么及得上我?”松木说:“我虽然受人践踏,却也有做栋梁大材的时候。你虽然受人跪拜,不过常被明白人呼唤为‘木偶’。何况有时你还做成鞋子的后跟,为女人填脚呢!”

  • 醉敲门

      光棍醉敲妓门,妓知其乏钞,闭而不纳,辞以有客,实无客也。光棍破门而进,妓灭灯仰卧于床。光棍摸着其足,与男人无异,乃笑曰:“他不拒我,果然是有客。”
  • 秃字

      一个秀才遇见一个和尚,秀才想出和尚的丑,便问和尚:“师傅,秃驴的秃字怎么写?”和尚说:“就是秀才的秀字,屁股略为弯弯掉转就是了。”
  • 读破句

      庸师惯读破句,又念白字。一日训徒,教《大学序》,念云:“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主人知觉,怒而逐之。复被一荫官延请入幕,官不识律令,每事询之馆师。一日,巡捕拿一盗钟者至,官问:“何以治之?”师曰:“夫子之道(音同盗)忠(音同钟),恕而已矣。”官遂释放。又一日,获一盗席者至,官又问,师曰:“朝闻道夕(音同席),死可矣。”官即将盗席者立毙杖下。适冥王私行,察访得实,即命鬼判拿来,痛骂曰:“不通的畜生!你骗人馆谷,误人子弟,其罪不小,摘往轮回去变猪狗。”师再三哀告曰:“做猪狗固不敢辞,但猪要判生南方,狗乞做一母狗。”王问何故,答曰:“南方之(音同猪),强与北方之。”又问:“母狗为何?”答曰:“《曲礼》云:‘临财母苟(音同狗)得,临难母苟免。’”
  • 赵氏嫉妒

      杨郎中妻赵氏,生性特别嫉妒。小妾们从不敢大胆接近杨郎中。一天,杨郎中诵读《毛诗》、《周南》等诗篇:“《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赵氏问,“这是什么书?”杨郎中说:“这是《毛诗》。”赵氏问:“谁写的?”郎中说:“这是周公作的。”赵氏说:“若是周婆做的,断下会这样说。”
  • 孔孟后代

      武官与文官一起看戏,演的是三国故事《七擒孟获》。武官说:“这孟获如此野蛮,不服从王道的教化,孔明七次捉住七次释放还是不服,想不到孟子后代竟会有这样性情暴戾难以驯服的人。”看客们都掩嘴暗笑。一个文官接着说:“老兄说得很对,到底还是孔子的后代孔明比孟获强多了!”
  • 老面皮

      或问:“世间何物最硬?”曰:“石头与钢铁。”其人曰:“石可碎,铁可錾,安得为硬?以弟看来,惟兄面上秃须最硬,铁石总不如也。”问其故,答曰:“看老兄这副厚脸皮,竟被他钻门了出来。”那有须者回嘲曰:“足下面皮更老,这等硬须还钻不透!”
  • 猴子自夸

      小野兽们相聚,各各议论自己的形状像谁。猪说:“我像大象。”狗说:“我像大狼。”猫说:“我像老虎。”还各自夸耀:猪说象最灵,狗说狼最强,猫说虎最猛。猴子听了笑道:“你们不要自夸,我最像人。凭你们像谁,人都能制服它们,所以我是最高贵的。”大家无法同它争高下。于是猴子沾沾自喜,常于山谷间游逛,还用这话在同类中夸耀。野兽们都很厌恶它。一天,狮子路过,大象便向狮子报告猴子骄傲自大的行状,狮子大怒道:“它虽然很像人,可是还不能称作人,就这样放肆了吗?!”
  • 银匠偷

      一人生子,虑其难养,请一星家算命。星士曰:“关煞倒也没得,大来运限俱好,只是四柱中犯点贼星,不成正局。”那人曰:“不妨,只要养得大,就叫他学做银匠。”星士曰:“为何?”答曰:“做了银匠,那日不偷几分养家活口。”
  • 咽糠

      一闲汉咽糠而出,忽遇大老官留家早饭,答曰:“适间用狗肉过饱,饭是吃不下了,有酒倒饮几杯。”既饮忽吐,而糠出焉。主见,惊问曰:“你说吃了狗肉,为何吐此?”其人睨视良久,曰:“咦,我自吃的狗肉,想必狗曾吃糠来。”
  • 一毛不拔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身上毛尽行拔去。”即唤夜叉动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楚,王笑曰:“畜生,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一味足矣一先生开馆,东家设宴相待,以其初到加礼,乃宰一鹅奉款。饮至酒阑,先生谓东翁曰:“学生取扰的日子正长,以后饮馔.毋须从俭,庶得相安。”因指盘中鹅曰:“日日只此一味足矣,其馀不必罗列。”
  • 无功受禄

      记得在新笑林广记中有一则笑话∶晋朝某皇帝得太子,赐群臣汤饼宴,有位大官起立曰:"贺陛下祠嗣之有人,愧吾等无功而受禄。"帝正色曰:"卿何语!此事岂可使卿等有功?"
  • 不少分寸

      甲向乙借钱若干,讲明利息二分,限期还清。谁知甲借去后避而不见,乙屡次索还不得,便写信责问。于是,甲便先还若干元,过了几个月还若干元,一年后才慢慢还清本钱,至于利息就一毛不拔了。还说:“所借本钱我分文不欠,沾便宜的不过是利息罢了。”乙怀恨在心,便向甲借用一件宁绸袍子,借去后也避而不见。过了几个月,才归还一尺宁绸,还写信道:“所借衣袍,先还一个袖子。”又过了几个月,再归还三尺,说:“今天再还一个衣襟。”过了两年,才慢慢将一件长袍的表、里布料还清。乙告诉甲说:“所借衣袍,不少分寸,沾便宜的不过是裁缝的工钱罢了。”
  • 两女口吃

      燕国一个人家有两个女儿,都患有严重的口吃病。一天,媒人为别人来求婚。父亲预先告诫女儿说:“千万谨慎。不要开口。否则,人家就不要你们了。”女儿答应。媒人来后,讲了一会话,忽然火盆烧着姐姐的衣裳,妹妹急忙说:“姐,姐,你,你,衣,衣裳,着,着火啦。”姐姐忙用眼睛示意,也说:“父,父亲叮,叮嘱你不,不要说,说话,为,为什么,又,又说,说话啊?”两个女儿的话还未说完,媒人就道歉一声“打扰了”,告辞离去。
  • 兄弟延师

      有兄弟两人,共延一师,分班供给。每交班,必互嫌师瘦,怪供给之不丰。于是兄弟相约,师轮至日,即秤斤两,以为交班肥瘦之验。一日,弟将交师于兄,乃令师饱餐而去。既上秤,师偶撒一屁,乃咎之曰:“秤上买卖,岂可轻易撒出!说不得,原替我吃了下去。”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
世界艺术
维多利亚女王加冕
文玩手办
影相集珍
  • 鎏金卧犬兽雕
  • 精品猴面古玉饰
  • 精美青花瓷珍品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斗彩鸣凤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