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衔锭
狗衔一银锭而飞走,人以肉喂他不放,又以衣罩去,复甩脱。人谓狗曰:“畜生,你直恁不舍,既不爱吃,复不好穿,死命要这银子何用?” -
射虎
一人为虎衔去,其子执弓逐之,引满欲射。父从虎口遥谓其橷子曰:“我儿须是橷脚射来,不要伤坏了虎皮,没人肯出价钱。” -
吃人
一人远出回家,对妻云:“我到燕子矶,蚊虫大如鸡。后过三山埉,蚊虫大如鸭。昨在上新河,蚊虫大如鹅。”妻云:“呆子,为甚不带几只回来吃。”夫笑曰:“他不吃我就勾了,你还敢想去吃他!” -
嘲近视诗
有人作了一首嘲讽近视眼的诗:“笑君双眼太希奇,子立身旁问谁是?日透窗棂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着眉。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破嘴唇皮。” -
和辜
一夫妇反目,夜晚上床,夫以手摸其阴,妻推开曰:“手是日间打我的,不要来。”夫与亲嘴,又推开曰:“口是日间骂我的,不要来。”及将阳物插入阴户中,妇不之拒。夫问曰:“口与手,你甚怪他,独此物不拒,何也?”妇曰:“他不曾得罪我。往常争闹了,全亏他做和事老人,自然由他出入。” -
和尚煮虾
有个和尚偷偷地买来虾子煮了吃。他看见虾在锅里乱跳,于是连忙双手合十,低声对虾说:“阿弥陀佛,忍耐些忍耐些,一会儿焙熟了,就不痛了。”章迪摘自[读者文摘94.4] -
塾师贪财
河北肃宁县有个私塾老师,专门教程朱理学。有个游方和尚到门口求乞,“得得”敲着木鱼,不肯停歇。塾师责备道:“佛教本是异端邪说,愚民百姓也许会受你们的骗,这里都是读圣贤书的人,你何必在这儿痴心妄想?”和尚合掌敬礼道:“佛教徒募缘求食,好像你们儒家追求荣华富贵一样,大家都违背了最初宗旨,先生何必挖苦我?”塾师恼羞成怒,拿起竹杖向和尚打去。和尚说:“太恶作剧了!”丢下一只布袋便走。塾师捡起布袋一捏,里面装的都是零散的铜钱。学生们一听是钱,都想伸手进去捞一把。塾师说:“再等一下,要是他老不来,我们再作商量。不过究竟有多少钱先得点点清楚,免得分配时争多嫌少。”塾师刚打开布袋,忽然“轰”的涌出一群黄蜂来,一下把他们刺得鼻红眼肿,喊爹叫娘。正在乱成一团时,那和尚推门进来冷笑道:“圣贤竟想私分别人的钱财吗?”一把拎起布袋就走,又转身合掌说:“异端偶然触犯了圣贤,请原谅。”围观者不禁哈哈大笑。 -
虾酱
一乡人挑粪经过,近视唤曰:“拿虾酱来。”乡人不知,急挑而走。近视赶上,将手握粪一把,于鼻上闻之,乃骂道:“臭已臭了,什么奇货,还要这等行情!” -
咏物箴警
冲虚先生平素善道,常劝善惩恶。亲族中有个人喜欢责备他人,嗜好小利。冲虚先生送他一面镜子和一杆尺,警以诗说:“自家面垢何曾见,只辨他人丑与妍;量长画短分明甚,终世何曾把自量。”过了几天,先生又给嗜利者送去一条鱼,警语最后两句道:“香饵一吞无计脱,饱时反不似饥时。” -
送别趣诗
一个贪官把地方上的钱财狠狠搜刮了一遍。离任时,见没什么可搜了,便在一把折扇上把那儿的农田山水全部画了进去。百姓们便编了首打油诗为他送行:“来时萧瑟去时丰,官币民财一扫空;只因江山移不去,临行写入图画中。” -
称雨道晴
裴子羽做下邳县令时,张晴任县丞,两人都很有声望,且喜谈时事。有个小吏私下里开玩笑说:“县官之间很不和睦。”有人问他缘故,小吏答:“长官称雨(羽),赞府道晴,终日如此,哪里会和?” -
进士第
一介弟横行于乡,怨家骂曰:“兄登黄甲,与汝何干,而豪横若此?”答曰:“你不见匾额上面写着‘进士第(弟)’么?” -
不愿富
一鬼托生时,冥王判作富人。鬼曰:“不愿富也。但求一生衣食不缺,无是无非,烧清香,吃苦茶,安闲过日足矣。”冥王曰:“要银子便再与你几万,这样安闲清福,却不许你享。” -
不明
一官断事不明,惟好酒怠政,贪财酷民。百姓怨恨,乃作诗以诮之云:“黑漆皮灯笼,半天萤火虫。粉墙画白虎,黄纸写乌龙。茄子敲泥磬,冬瓜撞木钟。唯知钱与酒,不管正和公。”同僚有妻妾各居者,一日,妾欲谒妻,谋之于夫:“当如何写帖?”夫曰:“该用‘寅弟’二字。”妾问:“其义何居?”夫曰:“同僚写帖,皆用此称呼,做官府之例耳。”妾曰:“我辈并无官职,如何亦写此帖?”夫曰:“官职虽无,同僚(同屪)总是一样。”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