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 弢
伏弢:1.仆倒在弓套上。《左传.成公十六年》"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以一矢复命。"《国语.晋语九》"郑人击我。吾伏弢衉血﹐鼓音不衰。"韦昭注"弢﹐弓衣也。"后以指为国捐躯或浴血奋战。
已阅 14339 次 |
喜欢 13114 次 ❤
-
午刻
午刻:1.正午,中午。 -
天地头
天地头:1.书页上下两端的空白处﹐上边叫天头﹐下边叫地头。 -
勘鞠
勘鞠:1.见"勘鞫"。 -
昼冥
昼冥:1.白昼昏暗。 -
翚服
翚服:1.即翚衣。 -
五津
五津:1.长江自湔堰至犍为一段五大渡口的合称。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其大江自湔堰下至犍为,有五津。始曰白华津,二曰万里津,三曰江首津,四曰涉头津……五曰江南津。"五津皆在蜀中﹐因用以泛指蜀地。 -
合式
合式:①合乎一定的规格、程式。②同‘合适’。 -
润雨
润雨:1.受雨水滋润。 -
橛株驹
橛株驹:1.亦作"橛株驹"。 2.树桩。 -
九成宫碑
九成宫碑:1.见"九成宫醴泉铭"。 -
余景
余景:1.残留的光辉。 2.馀日;残生。 -
穑养
穑养:1.谓退隐务农。 -
三山
三山: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2.福州的别称。福州城中西有闽山,东有九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福州又称三山。见宋曾巩《道山亭记》。 3.冠名。 4.指三山骨。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