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现于清朝的鹿角椅,以俗名“四不像”的我国特产麋鹿之角制成,为清代宫廷独有之贵重家具。清初皇族为了保持满族武功骑射传统,每年都要进行围猎活动,麋鹿是其中重要的猎物之一,其中雌性麋鹿的大角适合制作鹿角椅。
其中有两件康熙时期所制的鹿角椅,在背板处刻有乾隆皇帝御制诗《恭咏皇祖鹿角椅》。
第一件清康熙鹿角椅(图1),靠背边框及扶手为整对鹿角构成,背板黑漆边框,内镶楠木心板,板上起线圆光,中有阴刻填清乾隆帝御制诗一首,鹿角椅还有“乾隆癸未夏六月御题”的落款。落款下有篆书“乾隆宸翰”方形白文印一、篆书“得像外意”方形朱文印一 1。鹿(图)清康熙鹿角椅。
角椅座面呈三角形,亦为黑漆边框,堵头处装雕云纹紫檀木一块。乾隆二十八年七月初一油木作《活计档》中对“鹿角宝座”圆光、线脚、压边等细节的描述,均与此鹿角椅相符。
而第二件刻有御制诗的清康熙鹿角椅(图2),作圈椅造型。椅圈为整对鹿角,靠背以两只经过裁截的鹿角夹抵紫檀木心板,心板上下皆装雕云头牙子,板上有阴刻填香乾隆皇帝《恭咏皇祖鹿角椅》御制诗一首,落款为“乾隆壬辰季夏中浣御题”。鹿角椅座面为花梨木心板,侧缘包镶牛角片,勒以像牙阳线,做出双混面。面下四腿各以半支鹿角成做,叉尖直抵座面之下。座前随附包牛角边腰圆形花梨木面心脚踏一只,脚踏短足亦用鹿角制成。
第三件清康熙鹿角交椅(图3),为形制独特的圆后背交椅式。楠木为胎骨,靠背心板及各处雕云头角牙为象牙材质,其余各处表面皆用鹿角片包镶。转轴、前腿上半部、脚踏面皆以铜活包镶,保证交椅结构的牢固与稳定。此椅完全隐去鹿角之形,将鹿角之材化入传统交椅之中,可谓在鹿角椅中独树一帜。
- 排闷简王同善渊上人
- 杭州江亭留题登眺
- 题曲水阁
- 次韵元亢雨中见寄
- 次韵择之铅山道中二首 其二
- 和陆振之见赠韵
- 戊戌冬至南郊礼成庆成宴乐章四十九首 其二十九 殿前欢
- 题五老图遥寿张禺山八十
- 同徵甫在明入碧云寺寺僧导饮流杯池上
- 次公于昙阳观傍新搆澹圃落成适余过访留宿其中敬赋
- 江头绝句 其十
- 赠无爱上人自南海来求山栖一首
- 渡江重游燕子矶弘济寺诸胜
- 醉花阴
- 浪淘沙 踏青
- 春日杂感
- 感事述怀,集杜二十首 其十九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径
- 挽仁宗皇帝词 其三
- 村居
- 倚江亭会上虞伯逵送梅花并二绝句坐上次韵并调贺子忱 其一
- 秋词三首 其三
- 雪后苦寒
- 七月二十一日重过赣滩十绝句 其六
- 题朱陵观三首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