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已阅 11948 次 |
喜欢 8647 次 ❤
释 义
译文 听说你要去会稽山,那里最适合你这样才比谢灵运的人。 你会看到千岩清泉洒落,万壑绿树萦回。 东海横垣秦望山下,当初秦始皇就在那里眺望东海,西陵山围绕越宫高台。 镜湖如清霜覆盖的明镜,海涛汹涌如雪山飞来。 八月的浙江就等待你这支枚乘的生花妙笔去揽胜,三吴的美食佳肴就等着你张翰似的美食家去品尝。 那里逸兴多多,你可一定去上天台山逛逛,不到天台山就没有到浙江。 注释 ①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②稽山: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 ③谢客:即谢灵运,浙江会稽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 ④枚乘:西汉辞赋家,古淮阴人。因在七国叛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 ⑤张翰:西晋文学家,吴郡吴县人。齐王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兴,以秋风起思鲈鱼为由辞官而归。 ⑥天台:天台山,在今浙江台州。
赏 析
鉴赏 整首诗极度赞美的越中的青山秀水及风物美食。此诗对仗工整,表现出李白作品少有的整饬美,另外诗中移动镜头的运用,赋予作品强烈的动感,极富震撼力。如“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一方面写小舟前行,另一方面写大浪从对面排沓而来,相向而动,强化了大浪的动感,让人惊为雪山倾倒,体现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全诗共计十二句六十字,表达了对浙江山水风物以及友人才干人品的赞美。此诗对仗工整,表现出李白作品少有的整饬美,另外诗中移动镜头的运用,赋予作品强烈的动感,极富震撼力。如“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一方面写小舟前行,另一方面写大浪从对面排沓而来,相向而动,强化了大浪的动感,让人惊为雪山倾倒,体现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全诗表达了对浙江山水风物以及友人才干人品的赞美。 整首诗里表现出了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的奔驰的骏马。在诗里,诗人一扫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
延 展
创作背景 李白曾多次到达浙江,在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就有数次入越的记载,因此他对越中山水景物比较熟悉。此诗极度赞美的越中的青山秀水及风物美食。
人物链接
- 佚老堂为庸斋薛先生题
- 和宋御史喜雪见寄
- 复用前韵约蹈元顾
- 皇帝閤端午帖子 其二
- 范干招兄显道
- 与江朝宗丁彦功饮酒梅花下二首
- 追次仇仁近韵谩成三首 其一
- 将从衢州陆行至常山
- 部饷至京引见皇极门时戊辰九月五日二首 其二
- 康裕卿护朱郎中丧南归二绝句 其二
- 偶怀简泷江同社
- 忆四弟读书岱青楼
- 甲子秋七月入宝安过访邓玄度观察镜园同尹用平温尔惇两年丈饮邻仙楼用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诗四十韵 其二
- 怀远雨夕
- 午日珠江杂咏四首 其三
- 和谦公雪中见怀韵
- 夏夜
- 送韩亚卿谒陵
- 繇来曲 其二
- 北祭酒李文毅时勉 其一
- 金错刀二首
- 庆清朝 题王酉室半偈盦图
- 鸥榭听涛
- 秦少游梦发殡而葬之者云是刘发之柩是岁发首荐秦以诗贺之刘泾亦作因次其韵
- 寄蔡伯世赵才仲 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