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译文 秋意萧索,长空万里,一片明净;天空中传来一阵凄凉的叫声,一队孤独的大雁正往南方飞去。 秋风瑟瑟,翻卷寒霜,凄冷彻骨;风卷残云,云开见月,惊起飞雁。 征途如此遥远,真担心会累断大雁的翅膀;大雁的影子虽然看不见了,但隐隐还能听到它的声音。 遥望天外,已经看不到大雁了,心中未免惆怅,乡愁不禁油然而生。 注释 ⑴征:远征。征雁:远飞的鸿雁。 ⑵万里净:一作“万里静”。 ⑶嘹唳:即凄清响亮的鸣声。独南征:一作“雁南征”。 ⑷风急:一作“风凌”。 ⑸塞:边关,险要处,这里指大雁所飞之地。怯:一作“怜”。
赏 析
赏析 钱起的家乡在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安史之乱后,钱起羁留长安(今陕西西安),难以归家。这首诗是写诗人在长安观秋雁南飞的感受。 此诗首联运用动静交错、点面结合的方法,寥寥数语,点画出一幅秋空雁过图。雁声凄凉,定下了全篇基调。颔联写鸿雁南飞的行色。一个“冷”字,一个“惊”字,更增添了全诗的悲凉气氛。颈联紧扣诗题,先写大雁征途遥远,呼应题中“征”字,再写诗人遥望大雁南飞,是写“送”字。诗人的担心,正说明他对大雁寄寓了深情。尾联以“乡愁”作结,正是题意所在。诗人目送大雁,视野逐渐模糊,仿佛随着大雁看到了故乡,于是乡愁渐生,转承得十分自然巧妙。 乡愁本是千古文人的一个传统主题。诗人遭逢动乱岁月,漂泊流落,久居长安,不能回归故土,只能寄情于怀想。这首诗就是写秋夜送雁南飞,雁引乡愁,诗人摹情写状,境界凄清,把乡愁咏叹得十分深沉和厚重。
人物链接
- 杂诗次俞伯阳韵
- 秦中吟十首 其十 买花
- 海门斜照
- 送梁必大归杭省亲 其二
- 德升尚书置酒邀叔厚内翰与余同会叔厚席间赋诗道旧复宠示德升妙句俾余同和谨次韵奉呈
- 蔡谟谏议大夫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户部尚书赐归田
- 次木伯初蜡梅三绝 其一
- 哀吕西台行父四首
- 游罨画溪
- 读素问十六首 其十五
- 人日雪二首 其二
- 杂诗九首 其五
- 纪事 其四
- 长安道
- 山中写怀次邓顺之韵
- 悼钟右之 其四
- 题竹送民则弟南归 其一
- 送监生毛彦高归省
- 朱伯韩观察过荆州以诗文见示
- 绮寮怨 寄怀仲嫂韵徵
- 周元亮奉赦南还龚孝升有诗赠别旋起青州道次韵和寄 其八
- 秋思呈尹植裴说(一本题下有郑洞二字)
- 再登翠微亭和同年汤平甫知县二首 其二
-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一六
- 郊庙歌辞。周郊祀乐章。福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