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注释鹧鸪:鸟名,其鸣声凄切,如言“行不得也哥哥”,古代诗文中因常用它作为劝阻出行的象征。 陌:田间道路。 征人:出门旅行的人。 关山:泛指关隘山川。古乐府《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赏 析
鉴赏 这首诗题为《闻鹧鸪》,借旅人听到鹧鸪啼鸣声起兴,托意深远。前两句写景。夕阳西下,暮霭渐沉,已是傍晚时分,路旁树丛中传来鹧鸪一声声凄楚的啼鸣,那声音似乎在呼喊着:“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这时候,在田间道路上,辛劳跋涉了一天的旅行者已经感觉疲乏,步履艰难了,偏偏耳中又传来鹧鸪的声声呼唤,心里怎能不更加感觉难受哩!“首尽低”三字,状写了出门人共有的旅途悲苦之情和无可奈何的乡思。这两句诗,景中含情,渲染出一种愁闷怅惘的氛围,也为后两句直接抒情议论起了陪衬作用。借鹧鸪声表惜别劝阻之意的诗,前人已写过不少。如果这首诗仍沿此思路立意,那就未脱前人窠臼,没有多高的审美价值。可贵的是,诗人却独辟蹊径,运用异向思维选择了新的角度,表达了新颖深刻的意旨。末两句以反问的语气将意思更翻进一层:如今世途险恶,好比遍地皆是关隘险境,如果说“行不得”的话,那么无论往何处都行不得,可是人们为了生计,又不得不在外奔波,在这种情况下,鹧鸪整日不辞辛苦地叫唤“行不得也哥哥”是为了谁,而且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就由感叹旅途的艰难愁苦更深一层地推进到感叹世途的险恶崎岖,使这首诗立意更加深刻,故沈德潜评曰:“‘行不得’意,人所共知;此更翻进了一层,便觉百感交集。”“遍地关山行不得”一句,是诗中片言居要的关键句,它含蓄地反映了清王朝封建统治下政治专横、文网森严、庶民百姓处世艰危的黑暗现实,在诗中又起了转折生波的作用。
人物链接
- 沁园春 寿同馆虎贲百夫长邓仁甫
- 次韵马伯庸应奉绝句八首 其一
- 春秋战国门。华元
- 游仙词三十三首 其三十二
- 训爨婢
- 张道夫惠大小砚五走笔戏谢
- 高宗祀明堂前朝享太庙二十一首 其一 皇帝入门用《乾安》。
- 次苏守朱新仲舍人留会稽之行韵
-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二十七
- 同周湛二上人游西湖之北山天竺晚归得十绝 其六
- 梅花集句 其一九一
- 送王宗成归越 其一
- 侍御荆使君邀登北固作 其二
- 次韵答狮峰
- 濒行和思斋弟韵 其二
- 赠孙伯融之官池阳
- 次韵答章君绂云
- 无题六首 其六
- 离沪至甬暂居鄞江外舅家
- 辛未冬来江上,与姚甥农卿游迎江寺大士阁,茗话至暮而归,农卿有诗,次韵和之
- 夏日
- 浣溪沙(赵景山席上用偶赋溪台和韵)
- 蒲三首 其一
- 和耿时举梅雪二首 其二
- 次韵马枢密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