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芳信·为春瘦
为春瘦。
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
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
雨声楼阁春寒里,寂寞收灯后。
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时候。
娇懒强拈绣。
暗背里相思,闲供晴昼。
玉合罗囊,兰膏渍红豆。
舞衣叠损金泥凤,妒折阑干柳。
几多愁、两点天涯远岫。
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
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
雨声楼阁春寒里,寂寞收灯后。
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时候。
娇懒强拈绣。
暗背里相思,闲供晴昼。
玉合罗囊,兰膏渍红豆。
舞衣叠损金泥凤,妒折阑干柳。
几多愁、两点天涯远岫。
已阅 11065 次 |
喜欢 10582 次 ❤
释 义
暂无
赏 析
赏析 “为春瘦”三句,点明为“春情”而瘦矣。此言词人因春至而牵动相思情,并且被这“春情”缠绵得瘦弱不堪甚至比初春时,光零零的瘦削的梅花枝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词人说:不知道我的这份相思情,伊人(即“花”)知道不知道?“任枕函”两句,写孤寂状。言词人哀伤离别,独饮闷酒已至半醉,恰遇信使至。拿到这信函,想拆又怕看到里面的离别之言,所以更添一层愁绪,复又饮酒,不禁大醉。于是他就散乱着束发,枕着尚未打开的信函睡着了。“雨声”四句,今别离昔欢聚适成对比。词人说:言在这初春的寒夜里,雨声淅沥更使睡在小楼中的词人觉得寂寞难受,又想起我俩从前艳春时节,外出斗草、探花的欢娱时刻,真不啻天壤之别矣。上片重在描述词人自己的“春情”。 “娇懒”三句,转而述爱人的“春情”,这也是词人推己及人的想当然耳。言她白天时一定闲得无聊,勉强拿起绣针刺绣,不一会又走了神,背地里又惹起了无限相思。“玉合”四句,女人相思中的细节描绘。言伊人细心地用兰花膏浸渍起相思豆珍藏在玉合中,并将玉合放置在彩色绣花囊里;又因为两情分离,令她无心歌舞,所以将舞衣叠好藏起来,即使因此而损坏了舞衣上的泥金凤凰饰品,也顾不上了;她独自倚栏而呆思,忽见栏干边的柳枝已经发芽,心知春已来临,更激起她的妒春心情,所以恨恨地折断柳枝泄愤。这真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的意境,离别之苦,由此可见。“几多愁”一句,总合两地愁绪。词人说:我们俩的离愁别恨,就是因为被这眼前的春雨,绵绵的远山分隔成天各一方啊!下片重在描述爱人的“春情”。
人物链接
- 风流子 至元四年七月廿又二日苏伯修侍郎举一儿子以予同年久交且三子名梯云拿云步云者方成童就傅乃求仿吾儿制名遂命之曰乘云继徵词以纪笔赋此以赠儿已满弥月矣侍郎作汤饼会并书呈席上诸公
- 洪厓桥
- 溪亭
- 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 其一
- 送李公辅赴宰宣城
-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其二
- 即事
- 醉落魄·丙寅中秋
- 感皇恩 其二
- 十二时颂 其五
- 某皇恐上启伏承太师均佚之暇修真养浩日与造物者游谨成拙句上尘钧览
- 连得夏三十一翇兄弟范十五仲容赵十七颖达书相与甚勤作诗寄之
- 又上梁丞相寿口号十首 其一
- 故丞相忠定赵沂公挽章三首
- 浣溪沙 答温功义先生
- 十月始见菊
- 自濉阳至桃山道中四咏用霖寰李公大司马韵 其二 闵子祠
- 葡萄
- 台邑八景
- 九巳丁日北禅寺登高
- 哥踏丁宜瀑布
- 相和歌辞 后苦寒行二首 一
- 享太庙乐章。永和
- 白牡丹
- 自甘读沈下贤集绝句二呈圆机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