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恽
介绍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
他直言敢谏,主张礼下庶人,刑上大夫,强调治理混乱的财政。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元世祖建御史台,任王恽为监察御史。他上书《击邪》《纳海》等论列一百五十余条。当时负责水利的中央级官员刘 ,利用治水导河之便,贪污宫粮四十多万石。王恽大胆地予以弹劾揭发。经过访查,他又将刘 监修太庙从中偷工减料终饱私囊的罪恶加以上书。刘做贼心虚,竟惶惶不可终日,忧虑死去。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王恽任少中大夫、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时,当时沿海政局混乱,官吏缺额很多。他向皇上上疏要求选拔人才到沿海填补空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果断罢黜了四十多名贪官污吏,任用了一批文武精通,耿直清廉的人赴职,使这里平静安定下来;并在福建沿海首创建造营房,让戍兵居住,改变了以往兵寓民家的陋习,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在他任承直郎、平阳路总管府判官时,绛州太平县有一陈氏杀了自己的哥哥,因行贿官府,缓狱了决,株连三百多人受冤,长达五年不能结案。皇帝派王恽前往亲审此案,经过访查、审讯,释放了全部受冤遭株连的平民百姓。
他虽身居高位,却能够体察下情,同情人民疾苦。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燕南一带冬春遭旱,秋季庄稼又遭水灾,王恽察访民情回到大都(今北京)以后,有一高官宴请百官,请他赴宴。入席后,他看到桌子上摆满了名酿佳肴、奇珍海味,如坐针毡,感到很不是滋味。他无法控制为民请命的感情,写了长篇免租谣,希词恳情切,皇上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
轶事
王恽的谏政,受到了元世祖的器重。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忽必烈专门将他传至京城召见。他又上万言书,提出“改旧制,黜赃吏,均赋役,擢才能”的建议,顺应了忽必烈“祖述变通”的建国思想,对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忽必烈亲授他为翰林学士。
王恽任职从政期间,时常忧国忧民,他把历代明君贤相勤劳思政、治国安邦的经验和事迹系统整理成章,用“顺谏”的方式,奏疏给尚未登基的皇太子参阅。裕宗真金非常赏识他的这种见解,除自己学习外,还将《承华事略》各篇发给皇孙们传读。裕宗真金早薨,他的儿子成宗铁木真即位。王恽给成宗皇帝敬献的供物不是玉帛、珠宝,而是他论述的《守成事鉴》十五篇,表现出忠心事主的一片赤诚。因此,成宗又加封他为通议大夫,知制诰。并委托他同赵孟頫等人纂修《元世祖实录》。
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六月,王恽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朝廷的钦差大臣在汲县看到他的故居依然是茅屋陋室,清贫如民。其儿孙们田园生涯,耕稼自给,便如实奏明圣上。皇上赐钞万贯,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号“文定”。子孙荫封受禄。家乡人民也把他少年勤奋读书的古子涧村誉为“秋涧书声”,被列为“汲县八景”之一。他的言论诗文刊行于世一百卷为后人所传读。他的墓圹位于汲县(今卫辉市)城郊乡八里屯村西南石人洼内,距县城十华里。墓地前沿有神道,两旁为石刻仪仗,对称排列,每当“清明”前后和春节期间,家乡父老纷纷前往祭扫凭吊,表达深切的怀念和哀思 。
-
豫樟蔽日无黄落,竹笋经霜更碧鲜。记取江南光景异,暖烟晴日是冬天。
-
闾阎扑地不容閒,叠起重棚翠霭间。楼下市声喧午枕,药炉头上看青山。
-
东篱遥见喜悠然,况在风烟咫尺间。满劝银杯留客醉,夕阳佳处鸟飞还。
-
今秋湖泺两相通,差遣虽频力易攻。度险却防连夜发,溯流还怕打头风。
-
两浙人稠不易安,少罹凶慊即流迁。今年苦恼苏常地,易子营生不计钱。
-
朝来回棹喜空船,坐唱吴歌踏两舷。淘米墩头风浪起,最防吹入太湖烟。
-
岊江滩石苦经过,音节听来燥未和。不似吴侬音韵美,遗声全是竹枝歌。
-
干当江南有许多,往还冠盖似撺梭。因兹力役无朝暮,欸乃翻成懊恼歌。
-
太湖清润岱宗雄,金字宣和第一峰。绝似水晶宫里看,一堆寒碧玉玲珑。
-
翠华行殿拂明开,北狩南巡此往回。长忆先皇重词翰,玉堂今岁几人来。
- 秋日集咏奉和潘李二使君浦编修诸公十首 其二
- 送吴止水总管入燕
- 寄于少监
- 鹊踏枝/蝶恋花 其二
- 挽蔡晋如
- 寄陈蓬州图南
- 送程给事知越州
- 萧家渡
- 偶读和靖集戏书小诗卷尾云长爱东坡眼不枯解将西子比西湖先生诗妙真如画为作春寒出浴图廓然见诗大怒前诗规我又和二首
- 送严良医回嘉兴迎母
- 遥和黎慱庵四首 其四
- 友芳园杂咏为吕心文作二十五首 其十三 总芳径
- 山家春兴八首 其二
- 附西夏十主
- 吴兴章郎中母挽诗 其一
- 元日书事效刘后村 其二
- 广州花朝 其二
- 驻跸大凌河
- 春晨
- 步周紫庭落叶原韵 其二
- 水龙吟 扬花和忍寒用东坡韵二首
- 禽虫十二章 七
- 初倅襄阳郡事感而自咏三首 其一
- 开府潞公太师得谢西归谨赋七言四韵诗五首拜送 其四
- 寄刘圣可杨如晦贾习之三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