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卢仝

朝代:(唐)

  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更 多

轶事典故

  卢仝是范阳人。最初隐居在少室山,号玉川子。他的家及其贫困,只有图书堆积。后来以占卜选择住在洛城,只有破屋几间而已。有一仆人留着长胡子,不用头巾裹头;一奴蜱也光脚,且老掉了牙。终日苦吟,靠附近僧人送米维持生活。朝廷了解到他有清高耿介的节操,共两次以周到的礼节召他为谏议大夫,他都没有出仕。当时韩愈做河南行政长官,欣赏他的节操,很尊敬地对待他。卢全曾经被恶少恐吓,向韩愈诉说,韩愈要为他评理,卢仝考虑到不法之人会恨韩愈,不想再追究此事,韩愈更加佩服他的度量。元和年间,逢月蚀,卢仝赋诗一首,意在讥讽当道宦官结成的党羽,韩愈非常赞赏其文辞精巧,其他很多人都很不满。

  等到甘露祸起之时,卢仝恰巧与宰相王涯的几位幕僚在相府的书馆中吃饭,于是留宿在此,吏卒秘密行捕,卢全说:“我是卢山人,和大家没有结怨,(我)有什么罪?”官吏说:“既然是山人,来宰相的宅院,难道不是有罪吗?”仓促忙乱中自己也不能辩解清楚,竟然一同遭受了甘露之祸。卢仝年老没有头发,太监就在他的脑后订个钉子(以行刑)。先前卢仝生个儿子取名“添丁”,人们认为是中了预示吉凶的隐语。卢仝性格清高不俗耿介偏执,见识高远不凡。唐代诗体都有创作,却与他人所作不同,自成一家,用词推崇奇崛怪异,一般读的人不理解,了解他的人还是容易领会明白的。后世的人效仿模拟他,于是成为独具一格的一代宗师。有文集一卷传至今。古诗写到:“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与,相戒慎出入。”这是说要防备重蹈前面的覆辙。卢仝情志如霜雪一样纯洁,节操可与松柏媲美,修养已深深达到无咎无誉的境界,还在乎什么失去门庭户院。

  唉,一朝踏入不该去的地方,马上跟着遇到祸殃,一块美玉与那些凡石一同毁摔,能不令人痛心吗!


生平

  卢仝少有才名,未满20岁便隐居嵩山少室山,不愿仕进。朝廷曾两度要起用他为谏议大夫,均不就。曾作《月食诗》讽刺当时宦官专权,受到韩愈称赞(时韩愈为河南令)。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兼领江南榷茶使王涯家,与王涯同时被宦官所害——“卢仝老无发,阉人于脑后加钉而死”。 据清乾隆年间萧应植等所撰《济源县志》载:在县西北十二里武山头有“卢仝墓”,山上还有卢仝当年汲水烹茶的“玉川泉”。好友贾岛有《哭卢仝》诗:“平生四十年,惟着白布衣。”

  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且奇诡险怪,人称“卢仝体”,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最为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 生。……" 与陆羽茶经齐名。茶的功效,和卢仝对茶饮的审美愉悦,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也。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至今河南济源市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

  卢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已经演变成茶道,因此卢仝在日本久负盛名。在抗日战争时期,“卢仝故里”碑曾震慑了日本鬼子,使全村免受涂炭。话说当年有一天,日本鬼子从南门进了村,一路烧杀抢掳还杀害了三位村民。不久,又一队鬼子兵从村外向村东门走来,准备再次进村抢掠。奇怪的是,当他们走到“卢仝故里”碑前却停下了,领头的鬼子军官端详了一番石碑上的字迹之后,竟弯腰向石碑鞠了三个躬,然后带领鬼子兵匆匆离去,村子因此免去了一场灾祸。这个故事让人心生感动,卢仝温柔但是强大的力量,竟能在千年之后化解战争,使凶残的侵略者躬身而退。


祖籍

  卢仝生于济源,葬于济源,但“卢仝故里”之名鲜为人知。这大概与卢仝惨死不无关系。

  公元835年,长安发生“甘露之变”,卢仝受到连累。他的好友贾岛曾在《哭卢仝》一诗里写道:“长安有交友,托孤遽弃移。”也就是说,卢仝临刑前,长安的好友去送别,卢仝委托友人照顾自己的孩子。

  据卢仝的第四十七代嫡系子孙卢和平讲,卢氏后人将卢仝的尸骨偷运回济源安葬,后担心受到牵连,在安葬卢仝之后,就举家南迁。此后几百年间,卢仝就在故乡销声匿迹了。

  卢和平老人拿出祖传的《卢氏族谱》显示,南迁之后,卢姓一族分为两支,一支定居于江南,另一支则在明代辗转返回济源定居。
据《卢氏族谱》记载:“先祖卢公讳伯通,山西洪洞城十里铺人。明洪武初年,怀府洗县,田园荒芜,人烟绝迹三十二年流离者悉归故土,我先祖伯通思祖宗,怀望故乡。遂携四子:大公、二公、**、四公和弟伯元,回归故里济邑玉川乡武山头村。初迁时,二代祖有难色,先祖告之曰:吾本济人唐贤全号玉川裔也。子侄欣然从来,立整建庙。”

  由唐至明,几经变迁,济源人也渐渐忘记了这位“茶仙”,卢仝墓也淹没在许许多多平民墓冢之间,乡村百姓,除了卢氏后人,谁也不曾想到这里曾是一代茶道大师的出生和葬身之地。

  直到清代,卢仝故里的名声才再次被人们记起。在思礼村村头,有一块石碑,上书“卢仝故里”四个大字,石碑两侧有两行小字——“贤才工诗与日月同辉,德泽润野使荟草争妍”。这块石碑立于清代末期,为当时的广东道监察御史刘迈园所题。

  据《济源县志》记载,刘迈园毕生以品茗为乐,有一年回故乡济源探亲,想拜谒卢仝。当他问当地士绅和卢氏后人卢仝墓冢在何处时,回答说墓冢已经被平了,碑文等也找不到踪影。刘迈园大怒:“世人尚还尊敬先贤卢仝,你们是后裔,竟不尊敬先祖,真乃大不敬也,不懂事理。”

  于是,刘迈园挥笔写下“卢仝故里”四个字,便离开了。当地士绅将刘迈园的墨宝刻成石碑,立于村头,并重新为卢仝修墓刻碑。此后,“卢仝故里”之名始从历史烟云中走了出来。

【展开内容】
  • 君归呼,君归兴不孤。谢朓澄江今夜月,也应忆著此山夫。
  • 山有洞左颊,拾得玉碑子。其长一周尺,其阔一药匕。 颜色九秋天,棱角四面起。轻敲吐寒流,清悲动神鬼。 稽首置手中,只似一片水。至文反无文,上帝应有以。 予疑仙石灵,愿以仙人比。心期香汤洗,归送箓堂里。 颇奈穷相驴,行动如跛鳖。十里五里行,百蹶复千蹶。 颜子不少夭,玉碑中路折。横文寻龟兆,直理任瓦裂。 劈竹不可合,破环永离别。向人如有情,似痛滴无血。 勘斗平地上,罅坼多啮缺。百见百伤心,不堪再提挈。 怪哉坚贞姿,忽脆不坚固。矧曰人间人,安能保常度。 敢问生物成,败为有真素。为禀灵异气,不得受秽污。 驴罪真不厚,驴生亦错误。更将前前行,复恐山神怒。 白云蓊闭岭,高松吟古墓。置此忍其伤,驱驴下山路。
  • 夏夜雨欲作,傍砌蚯蚓吟。念尔无筋骨,也应天地心。 汝无亲朋累,汝无名利侵。孤韵似有说,哀怨何其深。 泛泛轻薄子,旦夕还讴吟。肝胆异汝辈,热血徒相侵。
  • 别来三得书,书道违离久。书处甚粗杀,且喜见汝手。 殷十七又报,汝文颇新有。别来才经年,囊盎未合斗。 当是汝母贤,日夕加训诱。尚书当毕功,礼记速须剖。 喽罗儿读书,何异摧枯朽。寻义低作声,便可养年寿。 莫学村学生,粗气强叫吼。下学偷功夫,新宅锄蔾莠。 乘凉劝奴婢,园里耨葱韭。远篱编榆棘,近眼栽桃柳。 引水灌竹中,蒲池种莲藕。捞漉蛙蟆脚,莫遣生科斗。 竹林吾最惜,新笋好看守。万箨苞龙儿,攒迸溢林薮。 吾眼恨不见,心肠痛如搊.宅钱都未还,债利日日厚。 箨龙正称冤,莫杀入汝口。丁宁嘱托汝,汝活箨龙不。 殷十七老儒,是汝父师友。传读有疑误,辄告谘问取。 两手莫破拳,一吻莫饮酒。莫学捕鸠鸽,莫学打鸡狗。 小时无大伤,习性防已后。顽发苦恼人,汝母必不受。 任汝恼弟妹,任汝恼姨舅。姨舅非吾亲,弟妹多老丑。 莫恼添丁郎,泪子作面垢。莫引添丁郎,赫赤日里走。 添丁郎小小,别吾来久久。脯脯不得吃,兄兄莫捻搜。 他日吾归来,家人若弹纠。一百放一下,打汝九十九。
  • 使者立取书,叠纸生百忧。使君若不信,他时看白头。 三百六十州,克情惟柳州。柳州蛮天末,鄙夫嵩之幽。 花落陇水头,各自东西流。凛凛长相逐,为谢池上鸥。
  • 萧乎萧乎,忆萧者嵩山之卢。卢扬州,萧歙州。 相思过春花,鬓毛生麦秋。千灾万怪天南道, 猩猩鹦鹉皆人言。山魈吹火虫入碗,鸩鸟咒诅鲛吐涎。 就中南瘴欺北客,凭君数磨犀角吃,我忆君心千百间。 千百间君何时还,使我夜夜劳魂魄。
  • 楞伽大师兄,夸曦识道理。破锁推玄关,高辩果难揣。 论语老庄易,搜索通神鬼。起信中百门,敲骨得佛髓。 此外杂经律,泛读一万纸。高殿排名僧,执卷坐累累。 化物自一心,三教齐发起。随钟嚼宫商,满口文字美。 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纵遇强礼拜,雅语不露齿。 劈破天地来,节义可屈指。季展即此僧,孤立无依倚。 近来爱作诗,新奇颇烦委。忽忽造古格,削尽俗绮靡。 假如慵裹头,但勤读书史。切磋并工夫,休远不可比。 怜僧无远□,信佛残未已。貌古饶风情,清论兴亹亹。 访余十数度,相去三五里。见时心亦喜,不见心亦喜。 见时谈谑乐,四座尽角嘴。不见养天和,无人聒人耳。 昨朝披雪来,面色赤靴靴。封灶养黄金,许割方寸匕。 泥丸佛□教,怛化庄亦耻。未达不敢尝,孔子疑季子。 药成必分余,余必投泥里。不如向阳堂,拨醅泛浮蚁。 麹米本无愆,酒成是法水。行道不见心,毁誉徒云尔。 雪晴天气和,日光弄梅李。春鸟娇关关,春风醉旎旎。 道上正无尘,人家有花卉。高僧有拄杖,愿得数觏止。
  • 蛇毒毒有形,药毒毒有名。人毒毒在心,对面如弟兄。 美言不可听,深于千丈坑。不如掩关坐,幽鸟时一声。
  • 我生天地间,颇是往还数。已效炊爨劳,我亦不愿住。 君有造化力,在君一降顾。我愿拔黄泉,轻举随君去。
  • 自顾拨不转,何敢当主人。竹弟有清风,可以娱嘉宾。

5 6 7 8 9 10 11 >

影相集珍
  • 飞天神马金带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明清雕字古玉
  • 精美青花瓷珍品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