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刘长卿

朝代:(唐)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展开内容】
更 多

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展开内容】
  • 隐隐见花阁,隔河映青林。水田秋雁下,山寺夜钟深。 寂寞群动息,风泉清道心。
  • 松路向精舍,花龛归老僧。闲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 入夜翠微里,千峰明一灯。
  • 日暮下山来,千山暮钟发。不知波上棹,还弄山中月。 伊水连白云,东南远明灭。
  • 寂寞对伊水,经行长未还。东流自朝暮,千载空云山。 谁见白鸥鸟,无心洲渚间。
  • 秋山日摇落,秋水急波澜。独见鱼龙气,长令烟雨寒。 谁穷造化力,空向两崖看。
  •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 不记鄱阳郡,俱因谪官过。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春风骑马醉,江月钓渔歌。步履侵苔廨,顷冠拂薜萝。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莫学灵均怅,愁竟楚水波。
  • 雄图争割据,神器终不守。上下武昌城,长江竟何有。 古来壮台榭,事往悲陵阜。寥落几家人,犹依数株柳。 威灵绝想像,芜没空林薮。野径春草中,郊扉夕阳后。 逢君从此去,背楚方东走。烟际指金陵,潮时过湓口。 行人已何在,临水徒挥手。惆怅不能归,孤帆没云久。
  • 古木无人地,来寻羽客家。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 鹤老难知岁,梅寒未作花。山中不相见,何处化丹砂。
  • 鄱阳女子年十五,家本秦人今在楚。厌向春江空浣沙, 龙宫落发披袈裟。五年持戒长一食,至今犹自颜如花。 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禅枝绕精舍。自用黄金买地居, 能嫌碧玉随人嫁。北客相逢疑姓秦,铅花抛却仍青春。 一花一竹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黄鹂欲栖白日暮, 天香未散经行处。却对香炉闲诵经,春泉漱玉寒泠泠。 云房寂寂夜钟后,吴音清切令人听。人听吴音歌一曲, 杳然如在诸天宿。谁堪世事更相牵,惆怅回船江水渌。
影相集珍
  • 母子象尊
  • 斗彩鸣凤盘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青铜飞天神兽
  • 飞天神马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