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颀
介绍
李颀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一度任新乡县尉,不久去官。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有时来往于洛阳、长安之间。他的交游很广泛,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王维、高适、王昌龄、綦毋潜等,都有诗什往还。他还喜欢炼丹修道,王维有诗相赠说:“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赠李颀》),约在天宝末去世。
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后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 、 《古意》 、 《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 《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
诗歌成就
足以表现他的诗歌成就的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
边塞诗
如《古意》、《古从军行》,以豪迈的语调写塞外的景象,揭露封建帝王开边黩武的罪恶,情调悲凉沉郁。
描写音乐的诗篇
如《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听安万善吹觱篥歌》,记述的是当时自西域传入的新声,可以看出唐朝文化艺术的多方面发展。
寄赠友人之作
有《送陈章甫》、《别梁锽》、《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赠张旭》等,着力描叙一些不得施展怀抱的,有才能的人物。诗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发展了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
修道生活情趣
殷璠称之为"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也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河岳英灵集》),但有浓厚的消极思想,不能代表其主要成就。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颀诗集 1卷。今存《李颀集》有《唐人小集》本1卷;《唐诗二十六家》本3卷。《全唐诗》编为 3卷,但仍有遗漏。如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李颀诗"条提到并加以称许的"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四句,就不见于《全唐诗》。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
-
梅花今正发,失路复何如。旧国云山在,新年风景馀。 春饶汉阳梦,日寄武陵书。可即明时老,临川莫羡鱼。
-
可叹芳菲日,分为万里情。阊门折垂柳,御苑听残莺。 海戍通闽邑,江航过楚城。客心君莫问,春草是王程。
-
洛阳为此别,携手更何时。不复人间见,只应海上期。 清谿入云木,白首卧茅茨。共惜卢敖去,天边望所思。
-
知君官属大司农,诏幸骊山职事雄。岁发金钱供御府, 昼看仙液注离宫。千岩曙雪旌门上,十月寒花辇路中。 不睹声明与文物,自伤流滞去关东。
-
子月过秦正,寒云覆洛城。嗟君未得志,犹作苦辛行。 暖酒嫌衣薄,瞻风候雨晴。春官含笑待,驱马速前程。
-
夜梦还京北,乡心恨捣衣。朝逢入秦使,走马唤君归。 驿路清霜下,关门黄叶稀。还家应信宿,看子速如飞。
-
寂寞俱不偶,裹粮空入秦。宦途已可识,归卧包山春。 旧国指飞鸟,沧波愁旅人。开樽洛水上,怨别柳花新。
-
城南送归客,举酒对林峦。暄鸟迎风啭,春衣度雨寒。 桃花开翠幕,柳色拂金鞍。公子何时至,无令芳草阑。
-
禅室吐香烬,轻纱笼翠烟。长绳挂青竹,百尺垂红莲。 熠爚众星下,玲珑双塔前。含光待明发,此别岂徒然。
-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 长芗岁暮二首
- 大雨
- 和颜长官百咏 其十 边庭
- 登城二首 其二
- 题青泥市萧寺壁
- 水调歌头(十之四)
- 峡路山行即事十首 其四
- 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 其十四 龙梭
- 偈三十五首 其三十三
- 仙洲新亭熹名以昼寒紫微张公为书其额判院刘丈乃出新句辄次高韵二首 其二
- 次韵赠赵岂卿吟啸公之孙乃父亦能诗
- 庚辰冬月偕精华兄往访昌国兄,适逢其老校友欢聚,承邀同座,相与甚洽,赋得一律,呈诸公雅正
- 奉和总督都宪林公诞日述怀
- 题欧阳率更九成宫碑赠南昌万玉麟先生来淮海以诗名有子名孟雅知临淮县以实封论事升知泗州云
- 鹳攫鹊雏鹰党翻然来救
- 春思集古四首 其三
- 世芳楼为宫保许松皋赋
- 白马篇
- 八月二十三日先慈八秩忌辰礼佛志感四首 其二
- 屋宇
- 江神子三首 其一
- 兰陵王
- 韶关
- 寿宁节祝圣寿 其一○
- 政和二年三月廿四日鄜延帅府大阅即席呈献帅座贾公凯歌 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