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李颀

朝代:(唐)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更 多

介绍

  李颀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一度任新乡县尉,不久去官。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有时来往于洛阳、长安之间。他的交游很广泛,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王维、高适、王昌龄、綦毋潜等,都有诗什往还。他还喜欢炼丹修道,王维有诗相赠说:“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赠李颀》),约在天宝末去世。

  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后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 、 《古意》 、 《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 《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


诗歌成就

  足以表现他的诗歌成就的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

边塞诗
  如《古意》、《古从军行》,以豪迈的语调写塞外的景象,揭露封建帝王开边黩武的罪恶,情调悲凉沉郁。

描写音乐的诗篇
  如《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听安万善吹觱篥歌》,记述的是当时自西域传入的新声,可以看出唐朝文化艺术的多方面发展。

寄赠友人之作
  有《送陈章甫》、《别梁锽》、《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赠张旭》等,着力描叙一些不得施展怀抱的,有才能的人物。诗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发展了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

修道生活情趣
  殷璠称之为"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也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河岳英灵集》),但有浓厚的消极思想,不能代表其主要成就。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颀诗集 1卷。今存《李颀集》有《唐人小集》本1卷;《唐诗二十六家》本3卷。《全唐诗》编为 3卷,但仍有遗漏。如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李颀诗"条提到并加以称许的"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四句,就不见于《全唐诗》。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

【展开内容】
  • 九嶷日已暮,三湘云复愁。窅蔼罗袂色,潺湲江水流。 佳期来北渚,捐玦在芳洲。
  • 饮马伊水中,白云鸣臯上。|氛氲山绝顶,行子时一望。|照日龙虎姿,攒空冰雪状。|嵡嵸殊未已,崚嶒忽相向。|皎皎横绿林,霏霏澹青嶂。|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访。|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室画峨眉峰,心格洞庭浪。|惜哉清兴里,不见予所尚。
  • 登岸还入舟,水禽惊笑语。晚叶低众色,湿云带残暑。 落日乘醉归,溪流复几许。
  • 越溪女,越溪莲,齐菡萏,双婵娟。|嬉游向何处,采摘且同船。|浩唱发容与,清波生漪涟。|时逢岛屿泊,几伴鸯鸳眠。|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传。|薄暮归去来,苎罗生碧烟。
  • 远公遯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此外俗尘都不染,惟余玄度得相寻。
  • 江臯杜蘅绿,芳草日迟迟。|桧楫今何去,星郎出守时。|彤襜问风俗,明主寄惸嫠。|令下不徒尔,人和当在兹。|昔年经此地,微月有佳期。|洞口桂花白,岩前春草滋。|素沙静津濑,青壁带川坻。|野鹤每孤立,林鼯常昼悲。
  • 余春伴蝴蝶,把酒听黄鹂。|最是淹留处,残花三两枝。|(同前。|以上二首据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编《唐抄本》影印本校)。
  • 沉沉牛渚矶,旧说多灵怪。行人夜秉生犀烛, 洞照洪深辟滂湃。乘车驾马往复旋,赤绂朱冠何伟然。 波惊海若潜幽石,龙抱胡髯卧黑泉。水滨丈人曾有语, 物或恶之当害汝。武昌妖梦果为灾,百代英威埋鬼府。 青青兰艾本殊香,察见泉鱼固不祥。济水自清河自浊, 周公大圣接舆狂。千年魑魅逢华表,九日茱萸作佩囊。 善恶死生齐一贯,只应斗酒任苍苍。

< 13 14 15 16

影相集珍
  • 母子象尊
  • 雕花银镜精品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人兽互戏盘云古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