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玑
永嘉四灵
南宋诗坛上,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和赵师秀(号灵秀),合称“永嘉四灵”。其中翁卷是温州乐清县人,其他三人是温州永嘉县人。温州古称永嘉郡,宋代永嘉县又是温州州治,四位诗人的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且彼此旨趣相投,创作主张一致,诗风相近,自成一派,故世称“永嘉四灵”。
“四灵”之说,《礼记》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三辅黄图》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主。”四位诗人合称“四灵”,盖巧借其名而美其事也。
家族背景
徐玑其父徐定,福建泉州晋江安海徐厝徐状元人,官居潮州太守,举家由晋江迁居永嘉,住松台里。与徐玑同列“永嘉四灵”的翁卷有一首《晚秋送徐玑赴龙溪丞因过泉南旧里》诗曰:“卷中风雅句,名匠亦难如。远邑亲微禄,他乡过旧庐。程途多见菊,行李半担书。未信文明代,无人荐子虚。”诗题中的“泉南旧里”和诗中的“旧庐”,点明徐玑的故里就在泉州(泉南),而徐玑在赴任龙溪县丞时曾回过晋江徐状元巷旧居。
徐玑还著有《泉山集》,泉山即泉州郡北之清源山,可见徐玑虽身寄于外,仍不忘祖籍。生平徐玑因父亲“致仕恩”而得职。他沉浮于州县,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百姓办过不少有益之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主簿任内,安抚麻溪峒民,“罪止三人”;监造贡茶,拒绝额外之取。移永州(今属湖南)司理参军,当地官兵大抓平民催取赋税,徐玑一一查明,予以释放。
为龙溪(今福建漳州)县丞,乡里豪富强占陂塘,他经过调查,恢复旧观。后调武当(今湖北郧县东)令,改长泰令,拟去官从叶适游,未及而卒/《永嘉四灵诗》收徐玑诗二卷,仅存一卷;又有《二薇亭集》,存诗164首。另据清朝四库全书所记,徐玑有《泉山集》,当时已佚。徐玑也喜欢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
文学创作
徐玑和他的三位同乡好友——字灵晖的徐照,字灵舒的翁卷,号灵秀的赵师秀——并称“四灵”,开创了所谓“江湖派”。“四灵”学贾岛、姚合,标榜野逸清瘦的作风,题材窄,诗境浅,甚至流于琐屑,徐玑自不例外。五律可诵者如《黄碧》:“黄碧平沙岸,陂塘柳色春。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鸡犬田家静。桑麻岁事新。相逢行路客。半是永嘉人。”七绝可诵者如《新凉》:“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徐玑著有《泉山集》,已佚。其《二薇亭诗》1卷,有《敬乡楼丛书》本,亦收入读画斋刊本《南宋群贤小集》中。
-
翁侯两兄弟,志尚等高独。|闲心没江鸥,逸兴狎山鹿。|难兄早登第,高风动乔木。|湘南花满汀,百里正膏沐。|归作山水游,词源倾百斛。|令弟小谢徒,深沉鬰林麓。|优游千卷书,平生几竿竹。|能琴弦不理,少饮巾未漉。|兄倡复弟酬,音调谐击筑。|昼卧小窗南,烦暑在荷屋。|凉风从何来,池花动轻䔩。|顾□传新章,爽气涤炎伏。|如临古涧旁,泓澄碧环复。|如倚青林下,松风对心读。|善诗如善韵,警响间圆熟。|但令契人心,勿令骇人目。|我爱二君子,芳馨袭兰菊。|迎秋月色新,佳香满晴宿。|安得扁舟去,□□荫溪谷。|论诗暮继朝,吟思俱毣毣。
-
躬耕儒者事,甘苦自能便。|叩角吟山际,休锄坐竹边。|长年多涉历,丰岁少忧煎。|一一旧所好,知君能弃捐。
-
隠居须是僻,君向数家村。|自以闲为乐,何嫌贫尚存。|碧波连草舍,白日掩柴门。|挂得一瓢在,风来应恶喧。
-
恬淡安身易,新家似旧居。|径凉行落叶,池浄数游鱼。|诗得唐人句,碑临晋代书。|半生惟此乐,同辈必无如。
-
处己先能俭,为官易得清。|长卿诗最好,叔度德难名。|归旐郴江远,新坟秀岭平。|松楸本相望,惆怅不堪情。
-
昔年楼上饮,分韵正秋深。|冷貌长如在,高风不可寻。|独遗杨子厚,谁寄惠连音。|莫向山庐宿,松声似夜吟。
-
城闉多汩没,宜尔向村居。|蔬茹餐僧饭,香茶读古书。|秋潮侵岸满,晓月带星疎。|相送未相忆,相期同荷锄。
-
役役劳形器,乾坤一转蓬。|暗因凡虑汩,明为此心空。|小舍依沙渚,扁舟系荻丛。|且能渔钓乐,亦似古人风。
-
十载知心友,文才尔独兼。|病谙孤寝乐,贫识茹蔬甜。|冬暖梅花早,年丰酒价廉。|不愁无远信,佳句日应添。
-
边郡三年守,知陪后乘安。|远游登览易,老大别离难。|红日千峰晓,清霜几树丹。|江臯一回首,念尔去凌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