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田锡

朝代:(宋)

  田锡(九四○~一○○四),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属四川)人。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释褐除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著作佐郎、亦西北路转运判官。改左拾遗、直史馆。六年,为河北转运副使。七年,徙知相州,改右补阙。八年,移睦州。转起居舍人,还判登闻鼓院。寻以本官知制诰,加兵部员外郎。端拱二年(九八九),改户部郎中,出知陈州。因稽留狱案,降海州团练副使,嗣知单州。召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真宗即位,迁吏部,同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出知泰州。咸平三年(一○○○)召还。五年,再掌银台,兼侍御史知杂事,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朝请大夫。咸平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年六十四(《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有《咸平集》五十卷(今本三十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田锡诗,以宜秋馆刻《宋人集》丁编本为底本,校以毛晋藏明钞本(简称毛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张位抄本(简称张本,藏北京图书馆)、汪士钟藏抄本(简称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为六卷。另从《天台续集》等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
【展开内容】
更 多

生平

  田锡在政治上以敢言直谏著称,同时又是一位革陈推新,影响后世深远的文学家,被称为宋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有《咸平集》五十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田锡幼时即聪颖过人,在村后九龙山灵池发蒙苦读书,年少时求学于县城西北五里的修文山中(迄今尚遗洗墨池,修文井),未及而立便扬名蜀中,洪雅附近的峨眉县令杨徽之,犍为县令宋白与他结为忘年交,诗文唱和引为高山流水,并为之延誉。在今天罗坝镇南约5公里的阿吒山上,有田锡启蒙读书之处,被宋真宗赐名”科甲名山”。昔日田锡读书时的读书楼遗址、洗墨池、乳泉仍保存完好。

  田锡三十岁后游学长安,与后为翰林学士、官至礼部侍郎的韩丕同于长安白鹿书院、河南嵩山太乙书院刻苦攻读,终于在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一举登胡旦榜第二名进士榜眼及第,真可谓“一举成名天下惊”。

  田锡由榜眼入仕后,历任左拾遗、河北转运副使,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等职,田锡在政治上以敢言直谏著称,即使是在被贬寂寥时,其好言时政缺失的秉性也不因此稍改,依然秉笔直书,勤谏不讳。把“文死谏、武死战”这一古训发挥到了极致。 在25年的政治生涯中,田锡历仕太宗和真宗二帝。宦海沉浮二十五年以“谏”闻名,德高望重,满朝颂服。咸平六年(1033年),田锡病逝后宋真宗阅其遗表后深感遗憾,对宰相李沆说:“田锡直臣也。朝廷少有缺失,方在思虑,锡之奏章已至矣。若此谏官不可多得,天何夺之速乎!”
范仲淹亲撰《墓志铭》曰:“呜呼田公!天下正人也。”苏东坡在《田表圣奏议序》中,称田锡为“古之遗直也!”

【展开内容】
  • 汉鼎鸿毛轻,诸侯争弄兵。吴魏已先定,玄德思功名。据鞍髀肉消,感激泪沾缨。南阳有奇士,三顾精诚倾。龙变得风雨,指麾霸王成。日月若长在,永永悬英声。
  • 曲逆汉功臣,少年尝窘厄。巷馆虽席门,轩车尽嘉客。事魏言不从,说楚谋无获。来归隆准公,罄伸图霸策。绛灌竞生妒,谗非相见迫。封金欲拂衣,将举鸾皇翮。豁达英主心,信遇终无隔。小节不掩名,勋庸自辉赫。
  • 玉树拭不灭,柳带柔堪结。惠然贞归心,皎若天山雪。罗幕生春风,珠帘鉴秋月。沧波燕又归,尺书胡断绝。
  • 游子中夜心,功名忽嗟暮。黑貂空上书,甘泉方献赋。白日惊壮齿,青云有英顾。收采苟不时,珊瑚亦生蠹。
  • 圣德昭彰动天地,岁岁丰穰为上瑞。明年有闰节气迟,冬深有雪方及时。三农但喜及时雪,天心帝力岂得知。臣忝颂条居近辅,劝课农桑理舆赋。宛丘之下为封部,宣布皇恩愧襦裤。王泽流而有颂声,因而拜手献歌行。歌云岁云暮兮日云暮,白云初向斜阳度。斜阳韬掩云舒布,惨惨阴风生北户。风来带得霏霏花,花轻片片如琼葩。冻黏寒缀纷交加,陌上逡巡铺玉沙。琪树瑶台相间出,落梅堕絮初堆积。映箔横沾翡翠纹,拂窗斜度琉璃隙。飘飘千里度龙山,袤丈萧关与玉关。海上银台对金阙,水精帘栊鉴明月。万年枝上夜辉光,上林先似梨花发。黎元有望既满望,手足舞之而蹈之。因思去岁在京师,国家将议改元时。时雪未呈盈尺瑞,百神奔走应祷祈。海风吹起澄江练,织女金刀碎裁剪。剪作天花撒翠微,茫茫六合生光辉。明月宫中玉臼杵,霜兔捣药云母飞。风筛乍似琅玕宝,翔鸾飞下啄瑶墀。金门廊庑龙尾道,贺雪千官趁朝早。吾皇为喜表丰年,六出飞花不令扫。枢相侍臣初奉宣,宣赴中书赐御筵。光禄移厨供玉馔,上樽赐酒中官劝。宣令不醉不得归,席上仍令各赋诗。诗成封进同奏谢,御制歌行竞传写。拜舞欢呼感圣明,千年遭遇作门生。微臣忝幸在两制,得以歌诗乐太平。而今出典淮阳郡,组绶辉华佩金印。才微任重副忧勤,履薄临深守廉慎。圣人德泽如阳春,阳春及物无不均。微臣怀抱如葵藿,葵藿向阳堪喻身。今因瑞雪献歌咏,西垣再愿演丝纶。
  • 昨日北风高,霏霏满天雪。千里六出花,六日飞不歇。深山深一丈,树木冻欲折。平地盈数尺,布肆不成列。覆物生辉光,照人清皎洁。紫塞群玉峰,沧溟白银阙。篁竹为琅玕,松风筛玉屑。官吏来参贺,物情亦感悦。瘴疠已消除,丰穰及时节。长吏因疾恚,请假来一月。病眼为寒昏,风头因冷发。汤药厌服饵,酒肉悉罢辍。夹幕映重帘,炉茵与衾褐。禄粟不忧饥,帑俸无乏绝。江海主恩深,素餐心激切。儿童温且饱,当风溯凛冽。朝索暖寒酒,暮须汤饼设。不知有饥寒,灯火夜暖热。越人轻活计,舂税供膏血。及至风雪时,日给多空竭。樵苏与纲捕,负薪冰路滑。口噤无言语,股慄衣疏葛。藜藿不充饥,冻饿多不活。惭惶襦裤恩,徬徨空殒越。因作苦寒行,聊与儿童说。
  • 春宵已阑更点急,烟柳濛濛露花湿。画堂深邃楼阁寒,碧纱窗中月华入。早莺百啭催朝阳,簧言绮语何铿锵。云飞雨敬梦初破,闻时满枕梨花香。声宛转,十三弦高指拨软。宫喉徵舌多改变,圆于珠,细于线。韵玲珑,湘妃调瑟烟霭中。珠缨宝玦遽相触,江风细响修篁丛。或纤柔兮同彩缕,绣得轻烟纤微雨。或轻丽兮如彩毫,画成晓景描春朝。间关历落意不尽,花中似索鸾皇饶。逡巡曙色浮林际,菊花毛衣金作袂。一片苏张俊辩心,长与春皇巧游说。
  • 河朔受诏书,移官向湖外。初问禁法茶,次问丁身税。税口微四百,茶利高十倍。老死及充军,县籍方消退。采摘不入官,公家定科罪。何以升平时,遗民犹未泰。何以在位者,兴利不除害。我愿罢秩归,天颜请转对。一言如沃心,恩波必霶霈。
  • 为簪莫用玉,玉脆长忧折。连环须以金,金坚永无缺。陈馀尚倜傥,张耳重交结。事势俄参商,干戈自屠灭。意断如玦离,情忘若弦绝。始志何绸缪,终雠何勇决。我愿然诺心,不得轻相悦。
  • 风骚夐古少知音,本色诗人百种心。顺熟合依元白体,清新堪拟郑韩吟。搜来健比孤生竹,得处精于百鍊金。唯我与君相唱和,天机自见不劳寻。
影相集珍
  • 明清雕字古玉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精品猴面古玉饰
  • 母子象尊
  • 人兽互戏盘云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