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獬
生平
杜牧文章止得第五,胜章敏公,当与公扬绘同试,自拟必魁天下,与二人约日不念,当罚,及崇政殿御试,国邱象天赋,取公居首。扬次之,胜居三。公戏责所约,胜答曰一人解一人会,予安得不居三乎。临试前一日上以百卷,焚香祝天,愿得忠孝状元,及唱名乃郑也。谢启曰,有何以副上心,忠孝之求等语。是也。公微时梦至一处,有小池,方洞数尺。甃以玉,公浴之。视臂生白鳞。水影头已角出,有史云,此玉龙池也。古登第诗云。一声霹雳从地起,到头自是白头翁。官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己酉罢公,吕诲上疏言公无罪被出甚非。公议上出奏示执敬,王安石曰。獬出臣但怀不能尽理,论情暴,其罪状,使小人之有所怀,不意言者,乃更如此,公权开封。不肯行新法。又言青苗之害。不忍无罪之人,陷于害纲,复让青州剌史。乞龙,著有诗文,郧溪集列传载,首宋天圣三年乙丑生,宋熙宁八年乙卯殁。年五十一,时囊罄子幼,藁殡在寺几八年,籍同年周守滕君始克葬焉,后子宣义公,稍长母杨夫人历举大父,商游之故,以语曰尔父荣登大魁籍隶安陆。先世应墓具在虔化。尔父假命归来时,往虔南省。坟墓,屡欲拨宅,返里,奈家贫尔弱又久。而未果遗命谆匕。以忽忘所自嘱焉。宣义公闻之抚然曰,予少失怙予,不敢忘父命,其敢忘先人之旧业乎。遂不惜劳计费,爰返,会大父归并祖父葬虔化县西关蔚背岭,会大父十四郎公穴左。清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重修。清嘉庆十五年庚午复修。妣张氏,宋天圣五年丁卯生,宋嘉祐五年庚子殁,年三十四,葬宁都会同里南庄花园圃仙人侧掌形亥巳向。继妣杨氏,宋明道二年癸酉生,宋绍圣元年甲戍殁,寿六十二,葬与张氏合穴,生子一、三郎。
郑獬的爷爷郑建中从宁都去了安陆经商,并定居安陆;晚年领子郑五教从会同桃枝去了安陆,并考取进士;,郑五教和朱京娘在宁都桃枝期间生育了五个儿子,大儿郑弥中,二儿郑獬。郑獬幼、少、中年期一直跟随母亲在会同桃枝生活,并娶张氏为妻,后跟随母亲一并去了安陆,并在安陆再娶了继妻杨氏,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状元及第。郑獬得中状元后,还曾回到宁都一次,重修了爷爷郑十四郎的墓。
郑獬为官正直,词作亦清新质朴,简练明快。郑獬善诗文,《宋史》称其“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所著《郧溪集》三十卷,《觥记注》、《幻云居诗稿》各一卷并行于世。
与僧文莹是好友,现湖北省安陆市白兆山白云泉留存较完整的摩崖题刻有三处,其中宋熙宁戊申(公元1068年)一处为最早,有“郑獬,张侵、僧文莹同游。熙宁戊申九月六日。”
-
旧爱霓裳曲,翻闻薤露歌。|贤人今已矣,天道竟如何。|泉下一抔尽,人间万事多。|空余幕中客,写泪剧悬河。
-
社稷方为系,乾坤岂不容。|庙堂遗剑履,风雨失蛟龙。|汉将莲花幕,周人马鬣封。|小羌犹慢礼,先折太阿锋。
-
湖上千条柳,山翁旧日栽。|自从春水绿,不见相车来。|明月何须好,余花忽更开。|平生歌舞地,零落湿苍苔。
-
付托神灵器,子孙千万年。|果为天下福,遂得圣人传。|已定无疆业,方成顾命篇。|明朝无一事,脱屣或登仙。
-
四海一明鉴,舟车万里通。|名王花赐绶,战士锦韬弓。|孝武曾疲战,明皇亦召戎。|争如四十载,终始太平中。
-
恭俭同尧舜,忧勤固损年。|悲风来万国,白日下中天。|薄葬遵周室,初陵兆洛川。|至仁推庙号,百世不能迁。
-
歌舞西陵望,衣冠渭北游。|应从天上乐,不为世间留。|龙去鼎湖晚,雁飞汾水秋。|群臣泪横臆,空拜翠云裘。
-
曾从西池幸,宫花落未稀。|日随黄繖转,云绕赭袍飞。|临水楼台在,伤心歌管非。|都门旧行处,却望寿山归。
-
平生负高节,至死寸心丹。|明主虽容进,孤臣岂易安。|神归嵩岳黑,人哭洛川寒。|不识平津面,临风亦涕汍。
-
大策三千字,朝廷耳目醒。|高名动牛斗,直气破雷霆。|美行皆成法,闲谈尽可铭。|悲哉真玉树,风雨一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