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叶梦得

朝代:(宋)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展开内容】
更 多

文学成就

  叶梦得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其词集第一首〔贺新郎〕词,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播于歌者之口,正代表他早期词作的格调。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集中所存,大抵属此,如毛晋所说“不作柔语□人”(《石林词跋》)。可见他随着社会的巨变而学习苏轼词风,用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如〔念奴娇〕“云峰横起”就完全模仿苏轼“大江东去”,并用原韵。〔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更将苏诗组织入词。他写景是“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念奴娇〕),咏怀是“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水调歌头〕),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苏轼词的豪放,原本包括沉雄与清旷两个方面,叶梦得也有不少清旷之作,如“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江城子〕),“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浣溪沙〕)。当然他的成就尚不能与苏轼比肩。恰如王灼所言,在苏派词人中晁补之、黄庭坚是学苏而得其七八分者,而叶梦得则得六七分(《碧鸡漫志》卷二)。

  叶梦得兼善诗文。其诗如翁方纲所评:“深厚清隽,不失元□诸贤矩□。”(《石洲诗话》卷四)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石林燕语》10卷与《避暑录话》2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足以资考证,补史缺。又有《石林诗话》2卷。方回说它“专主半山,阴抑苏黄”(《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实则“其所评论,往往深中□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四库全书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总集》100卷,《建康集》10卷,《审是集》8卷。今仅存《建康集》8卷。其词当时即单集刻行。《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词》1卷。流传有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叶德辉《石林遗书》本。《全宋词》据紫芝漫抄本 增补,共辑存词102首。


生平

家庭背景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其从祖父为北宋名臣叶清臣(《避暑录话·卷下》:“曾从叔祖司空道卿,庆历中受知仁祖,为翰林学士。”)四世祖叶参为咸平四年进士,官至广禄卿。母亲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

仕宦生涯
  叶梦得“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癖不穷”,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时官翰林学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十二年移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十二年移知福州。晚年隐居家乡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
  宋徽宗即位后,先后任婺州教授,议礼武选编修等官。入京后与当权丞相蔡京交往密切,用蔡京荐,召对,言:“自古帝王为治,广狭大小,规模各不同,然必自先治其心者始。今国势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诱之以货利,或陷之以声色,则所谓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尝不颠倒易位,而况求其功乎?”上异其言,特迁祠部郎官,累迁翰林学士。
  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宋史有传。


藏书故实

  绍兴十年(1140)为资政殿学士、兼福建安抚使。后辞官归,退居湖州光山石林别馆。学问洽博,工文词,间有感怀国事之作。其文词风格接近苏轼。好蓄书,宣和五年(1123)筑别馆于石林谷,建藏书楼以贮书,藏书总量逾10万卷以上,史称“极为华焕”,与宋宣献同称两大藏书家。皇统七年(1147),其家遇火,藏书楼荡为瓦砾,10万卷藏书化为灰烬。次年遂忧病卒。他提倡建公共藏书楼,以供众人阅读。他建“紬书阁”,取太史公金匮石室之意,以藏公用之书,列藏书目录于左方,具有公共藏书馆之性质。作有《紬书阁记》,专记其藏书之故实。
【展开内容】
  • 端居探幽奇,自谓略已遍。|昨登西山巅,雄绝昔未见。|溪湖莽吞吐,云物纷百变。|乃知十年间,尚或遗胜践。|巢成輙弃去,我岂秋社燕。|为吾课童仆,开辟尽二面。|莫言羊肠险,径小烦屡转。|杖藜不用扶,吾脚犹尔健。
  • 稍喜胡尘欲渐清,离宫双阙照层城。|不惊巷陌铜驼没,自愧儿童竹马迎。|衰谢讵堪仍簿领,病慵久已废杯行。|三山不动潮头过,汹汹江流自不平。
  • 老罢那知力已疲,君恩误遣出车诗。|金汤自巩中原地,熊虎空高大将旗。|江海百神朝魏阙,风云千里护彤墀。|白头再启征西将,深愧甘棠咏去思。
  • 自我离山间,忽已两改月。|饥人不忘食,未坐先已说。|家僮挟书至,惊起慰愁绝。|推寻到鸡犬,问讯穷曲折。|此生岂多为,一壑万虑灭。|可能复大错,更铸八州铁。|汝归马蹄轻,初不恨触热。|殷勤报松竹,吾岂成久别。
  • 生长在山间,从翁守蓬户。|人言膏粱子,粗免污纨袴。|官居无多恋,暂止复遽去。|家法恐未传,此心良已素。|义禅晚从我,似识此间趣。|西岩郁嵚岑,久断俗子路。|聊持山中节,为我主留务。|封陲际湖海,云月皆所部。
  • 倦飞归鸟正思还,叩户聊分半日闲。|胜事漫同谈栗里,佳时休笑负龙山。|簿书已老无余力,香火朝真有旧班。|他日尚期能过我,试穷千嶂共追攀。
  • 老木参天拱十围,何妨桃李间相依。|却怜韩令功如许,不为山丹少霁威。
  • 叶底黄鹂一再鸣,故知久住识人情。|习家池馆元无禁,应笑山公自懒行。
  • 早时物望冠陈留,晚悟禅心更不流。|安用前身真阮籍,久知此道得孙休。|千年会有归来鹤,万事元同不系舟。|邂逅一庵随地有,不妨衲被对蒙头。
  • 解作江山一月留,仲文儒雅更风流。|欲知爵跃心能喜,正爱蝉连语不休。|筑室君方论并舍,归山我已办扁舟。|交亲四海今余几,万事伤心付白头。
影相集珍
  • 鎏金卧犬兽雕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明清雕字古玉
  • 雕花银镜精品
  • 人兽互戏盘云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