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楼钥

朝代:(宋)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蒙(早夭)、楼㴋、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干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展开内容】
更 多

个人成就

藏书

  楼钥学宗朱熹,性喜藏书,祖父楼郁家中藏书万余卷,筑东楼于月湖畔,藏书楼名“东楼”。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贯通经史,酷嗜典籍,如诸子百家、音训小学诸书,悉究其渊奥。聚书逾万卷。凡精椠著本、刻本、抄本,必一一收藏,皆手自校雠,甚至动员奴婢亦参与校书之事,称善本者颇多。至晚年为得潘景宪的八十二篇《春秋繁露》一书,仍转辗访求,得而后快,是当今传世的唯一之本,《崇文总目》中所载只30篇。历几十年之聚集,东楼藏书逾万卷。内有楼钥随使金时所撰《北行日录》和深得世人推崇的楼钥名著《攻媿集》一百二十卷。时东楼经常接待读者:“客有愿传者,辄欣然启帙以授。”(光绪《鄞县志》)。“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见观未见书。”(楼钥诗句,王应麟札)。藏书乐于出借给他人观览,有愿抄录者,则欣然启帙以授。其“东楼”藏书,与同邑藏书家史守之称为“南楼北史”。藏书印有“四明楼钥”。到了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东楼藏书终随改朝换代而渐渐散失。至明末更全数败落,旧宅多归王家墩汤氏所有。

文学

  楼钥因长期供职于内廷,擅长内外制及书奏启札之类应用文字。他博通经史,讲求实学,在训诂小学诸方面能纵贯古今,论述大多可信。其题跋文字尤以原原本本、证据分明而为后世所重。《北行日录》为其早年作品,按日记叙使金时行程见闻,反映了中原残破及人民生活的状况,表现了伤时忧国的情绪。

  他的诗中也有这种感情的流露,如“中原陆沉久,任责岂无人”(《泗洲道中》)、“膏腴满荆棘,伤甚黍离离”(《灵壁道中》)。其写景咏怀之佳作,古体诗多雄奇壮美,如《大龙湫》、《连云亭望海中诸山》等,而近体诗则工于声偶,往往流丽,如“行尽杉松三十里,看来楼阁几由旬”(《同王原庆知道游天童》)、“一百五日麦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风”(《山行》)之句,皆为后人激赏。但饯送酬答,与人唱和而风格平庸的作品,为数也不少。

  所著《攻媿集》,原为120卷,流传中有所散佚,清四库馆臣复删去“青词”数卷,编定为今本112卷。前14卷为古、今体诗,以下为状札、表笺、奏议、外内制、序记书启、墓志等应用文,末两卷为《北行日录》。有武英殿聚珍版本,《四部丛刊》影印聚珍本及《丛书集成》本。

【展开内容】
  • 黄云满坞沙田稻,白雪漫山荠菜花。|路人缙云频借问,碧香酒好是谁家。
  • 崇朝辛苦上孱颜,泥径初平意暂闲。|苍岭东头移野步,眼前便得处州山。
  • 宴坐萧斋不作劳,谓予何事走蓬蒿。|从容试问今年几,手植黄杨三丈高。
  • 山遶澄江江遶城,水云径接海冥冥。|万家曲折在吾目,一郡登临属此亭。|今日诗题随处有,几番醉眼望中醒。|风流郑老知何在,回首苍茫岛屿青。
  • 自言几载不闻琴,屡听清弹苦契心。|少待庭柯蝉噪静,为师更作醉翁吟。
  • 禁路岧嶤欲问津,抗章便自乞闲身。|闵劳剧部皇情厚,寓直中奎宠数新。|飞挽正资经济手,典刑终念老成人。|赤松未许长为伴,归取青毡继颍滨。
  • 甬东曾幸拜苏天,外府官僚复备员。|前辈风流真在眼,名公谈笑辱忘年。|浙江相对一巵酒,婺港欲行双桨船。|门键马衔难作远,西风停立但茫然。
  • 水余枯枿尚栖苴,催促征夫趁晓鸦。|细路缭山穿乱石,轻舆掠树得飞花。|柔桑弥望两三里,修竹深藏四五家。|径处不容行客恋,可怜一步一天涯。
  • 秘甚先天学,谁传陆士龙。|上方留自近,天岂不相容。|契托君家厚,情惟我辈钟。|慇懃训犹子,他日使追踪。
  • 少日游山不要归,老来腰脚不相宜。|羡君胜具了无倦,踏雪寻幽更一奇。
影相集珍
  • 雕花银镜精品
  • 飞天神马金带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明清雕字古玉
  • 青铜飞天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