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钥
个人成就
藏书
楼钥学宗朱熹,性喜藏书,祖父楼郁家中藏书万余卷,筑东楼于月湖畔,藏书楼名“东楼”。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贯通经史,酷嗜典籍,如诸子百家、音训小学诸书,悉究其渊奥。聚书逾万卷。凡精椠著本、刻本、抄本,必一一收藏,皆手自校雠,甚至动员奴婢亦参与校书之事,称善本者颇多。至晚年为得潘景宪的八十二篇《春秋繁露》一书,仍转辗访求,得而后快,是当今传世的唯一之本,《崇文总目》中所载只30篇。历几十年之聚集,东楼藏书逾万卷。内有楼钥随使金时所撰《北行日录》和深得世人推崇的楼钥名著《攻媿集》一百二十卷。时东楼经常接待读者:“客有愿传者,辄欣然启帙以授。”(光绪《鄞县志》)。“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见观未见书。”(楼钥诗句,王应麟札)。藏书乐于出借给他人观览,有愿抄录者,则欣然启帙以授。其“东楼”藏书,与同邑藏书家史守之称为“南楼北史”。藏书印有“四明楼钥”。到了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东楼藏书终随改朝换代而渐渐散失。至明末更全数败落,旧宅多归王家墩汤氏所有。
文学
楼钥因长期供职于内廷,擅长内外制及书奏启札之类应用文字。他博通经史,讲求实学,在训诂小学诸方面能纵贯古今,论述大多可信。其题跋文字尤以原原本本、证据分明而为后世所重。《北行日录》为其早年作品,按日记叙使金时行程见闻,反映了中原残破及人民生活的状况,表现了伤时忧国的情绪。
他的诗中也有这种感情的流露,如“中原陆沉久,任责岂无人”(《泗洲道中》)、“膏腴满荆棘,伤甚黍离离”(《灵壁道中》)。其写景咏怀之佳作,古体诗多雄奇壮美,如《大龙湫》、《连云亭望海中诸山》等,而近体诗则工于声偶,往往流丽,如“行尽杉松三十里,看来楼阁几由旬”(《同王原庆知道游天童》)、“一百五日麦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风”(《山行》)之句,皆为后人激赏。但饯送酬答,与人唱和而风格平庸的作品,为数也不少。
所著《攻媿集》,原为120卷,流传中有所散佚,清四库馆臣复删去“青词”数卷,编定为今本112卷。前14卷为古、今体诗,以下为状札、表笺、奏议、外内制、序记书启、墓志等应用文,末两卷为《北行日录》。有武英殿聚珍版本,《四部丛刊》影印聚珍本及《丛书集成》本。
-
渊明事晋肯臣刘,仁杰忠良不附周。|见说三贤参羽士,盍将吴簿配苹羞。
-
清德曾瞻启庆碑,孙曾清更畏人知。|祇缘一介弗轻取,坐使斯民不忍欺。|濑水家传御书卦,宣城手写送行诗。|典刑尚继金銮旧,马氏一门谁白眉。
-
题舆再到海东涯,嗜学深于入幕时。|一字未通终不置,五行俱下尚嫌迟。|情亲端有卜邻意,别后空劳望月思。|老我无因可重见,祝君来此拥旌麾。
-
老穉团栾鲤在庭,文姬为鼓玉琴声。|起来同作悲风曲,倍觉先秋月影清。
-
麟川僊馆翠琅玕,荷子携来白鹤山。|未效葛陂龙种化,绝胜湘浦泪痕斑。|裁为拄杖一寻许,巧作轻舆四尺悭。|儿子门生俱努力,病夫欲过虎谿还。
-
中川累石势嵯峩,城上遥岑耸翠螺。|旧说夕阳无限好,此中最得夕阳多。
-
藻翻数尾已如生,妙绝鱼儿作队行。|不是深知濠上趣,未应笔底得纵横。
-
相家小有四明山,更葺桃源渺莽间。|四面楼台相映发,一川烟水自弯环。
-
窗前惊见一枝斜,照眼英英十数花。|千载简斋僊去后,何人更著好诗夸。
-
垂上青云去,如何乘贰车。|轻为千里别,时寄几行书。|剸剧才无滞,传家学有余。|当涂足知己,应不费吹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