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楼钥

朝代:(宋)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蒙(早夭)、楼㴋、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干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展开内容】
更 多

个人成就

藏书

  楼钥学宗朱熹,性喜藏书,祖父楼郁家中藏书万余卷,筑东楼于月湖畔,藏书楼名“东楼”。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贯通经史,酷嗜典籍,如诸子百家、音训小学诸书,悉究其渊奥。聚书逾万卷。凡精椠著本、刻本、抄本,必一一收藏,皆手自校雠,甚至动员奴婢亦参与校书之事,称善本者颇多。至晚年为得潘景宪的八十二篇《春秋繁露》一书,仍转辗访求,得而后快,是当今传世的唯一之本,《崇文总目》中所载只30篇。历几十年之聚集,东楼藏书逾万卷。内有楼钥随使金时所撰《北行日录》和深得世人推崇的楼钥名著《攻媿集》一百二十卷。时东楼经常接待读者:“客有愿传者,辄欣然启帙以授。”(光绪《鄞县志》)。“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见观未见书。”(楼钥诗句,王应麟札)。藏书乐于出借给他人观览,有愿抄录者,则欣然启帙以授。其“东楼”藏书,与同邑藏书家史守之称为“南楼北史”。藏书印有“四明楼钥”。到了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东楼藏书终随改朝换代而渐渐散失。至明末更全数败落,旧宅多归王家墩汤氏所有。

文学

  楼钥因长期供职于内廷,擅长内外制及书奏启札之类应用文字。他博通经史,讲求实学,在训诂小学诸方面能纵贯古今,论述大多可信。其题跋文字尤以原原本本、证据分明而为后世所重。《北行日录》为其早年作品,按日记叙使金时行程见闻,反映了中原残破及人民生活的状况,表现了伤时忧国的情绪。

  他的诗中也有这种感情的流露,如“中原陆沉久,任责岂无人”(《泗洲道中》)、“膏腴满荆棘,伤甚黍离离”(《灵壁道中》)。其写景咏怀之佳作,古体诗多雄奇壮美,如《大龙湫》、《连云亭望海中诸山》等,而近体诗则工于声偶,往往流丽,如“行尽杉松三十里,看来楼阁几由旬”(《同王原庆知道游天童》)、“一百五日麦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风”(《山行》)之句,皆为后人激赏。但饯送酬答,与人唱和而风格平庸的作品,为数也不少。

  所著《攻媿集》,原为120卷,流传中有所散佚,清四库馆臣复删去“青词”数卷,编定为今本112卷。前14卷为古、今体诗,以下为状札、表笺、奏议、外内制、序记书启、墓志等应用文,末两卷为《北行日录》。有武英殿聚珍版本,《四部丛刊》影印聚珍本及《丛书集成》本。

【展开内容】
  • 庾岭梅花暖,贤侯惠爱深。|精神虽满腹,抚字亦劳心。|九转竟难遇,二毛何遽侵。|伤哉东逝水,无复大江阴。
  • 淮甸争钱币,夔城辩戍兵。|诏归南郡近,公去北门轻。|避宠若将浼,求闲竟不成。|亦齐无适莫,一笑老于行。
  • 庙乏著靴鬼,梦中言更明。|起家尤感励,为吏极廉平。|荐口声名重,朝行去就轻。|奏篇真确论,何日遂施行。
  • 冰玉心相照,谁云内举私。|深居无浪出,清节畏人知。|尚忆紫芝宇,无慙有道碑。|填空雨黄叶,西望不胜悲。
  • 交友俱名士,仪曹礼意周。|使华临夏口,诗兴共南楼。|喜得江山助,还同汗漫游。|更烦贤宅相,相与发潜幽。
  • 盛德不容赞,多言可柰何。|大圭元不琢,古井竟无波。|前辈苦凋谢,后生谁琢磨。|同庚适斋老,托体共山阿。
  • 鴈塔深论契,鹓班试著行。|参亡闻易箦,越吊后除丧。|支郡难留邓,佳城久梦方。|吁嗟德浮位,回施与诸郎。
  • 剸剧最云间,题舆上越山。|洞庭王泽远,庾岭使星还。|中道趋台治,名曹切近班。|阴功多及物,阳报看循环。
  • 大道知如路,一心长似斋。|耄期称不倦,胸次乐无涯。|孝谨古难及,友恭人自怀。|无瑕夜光璧,黄壤痛深埋。
  • 积善务增厚,求名惟恐多。|白圭宁有玷,古井竟无波。|议法资修定,监州极抚摩。|佳儿传素业,留眼看巍科。
影相集珍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精美青花瓷珍品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上古雕纹玉环
  • 飞天神马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