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钥
个人成就
藏书
楼钥学宗朱熹,性喜藏书,祖父楼郁家中藏书万余卷,筑东楼于月湖畔,藏书楼名“东楼”。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贯通经史,酷嗜典籍,如诸子百家、音训小学诸书,悉究其渊奥。聚书逾万卷。凡精椠著本、刻本、抄本,必一一收藏,皆手自校雠,甚至动员奴婢亦参与校书之事,称善本者颇多。至晚年为得潘景宪的八十二篇《春秋繁露》一书,仍转辗访求,得而后快,是当今传世的唯一之本,《崇文总目》中所载只30篇。历几十年之聚集,东楼藏书逾万卷。内有楼钥随使金时所撰《北行日录》和深得世人推崇的楼钥名著《攻媿集》一百二十卷。时东楼经常接待读者:“客有愿传者,辄欣然启帙以授。”(光绪《鄞县志》)。“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见观未见书。”(楼钥诗句,王应麟札)。藏书乐于出借给他人观览,有愿抄录者,则欣然启帙以授。其“东楼”藏书,与同邑藏书家史守之称为“南楼北史”。藏书印有“四明楼钥”。到了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东楼藏书终随改朝换代而渐渐散失。至明末更全数败落,旧宅多归王家墩汤氏所有。
文学
楼钥因长期供职于内廷,擅长内外制及书奏启札之类应用文字。他博通经史,讲求实学,在训诂小学诸方面能纵贯古今,论述大多可信。其题跋文字尤以原原本本、证据分明而为后世所重。《北行日录》为其早年作品,按日记叙使金时行程见闻,反映了中原残破及人民生活的状况,表现了伤时忧国的情绪。
他的诗中也有这种感情的流露,如“中原陆沉久,任责岂无人”(《泗洲道中》)、“膏腴满荆棘,伤甚黍离离”(《灵壁道中》)。其写景咏怀之佳作,古体诗多雄奇壮美,如《大龙湫》、《连云亭望海中诸山》等,而近体诗则工于声偶,往往流丽,如“行尽杉松三十里,看来楼阁几由旬”(《同王原庆知道游天童》)、“一百五日麦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风”(《山行》)之句,皆为后人激赏。但饯送酬答,与人唱和而风格平庸的作品,为数也不少。
所著《攻媿集》,原为120卷,流传中有所散佚,清四库馆臣复删去“青词”数卷,编定为今本112卷。前14卷为古、今体诗,以下为状札、表笺、奏议、外内制、序记书启、墓志等应用文,末两卷为《北行日录》。有武英殿聚珍版本,《四部丛刊》影印聚珍本及《丛书集成》本。
-
回首情亲处,相过濑水阳。|十年能几见,一疾痛云亡。|县郭山空秀,家园橘自霜。|主人今已矣,鸥鹭亦凄凉。
-
润屋公余事,能为人所难。|蓼莪遗恨在,夜雨旧盟寒。|家有书堪读,囊无钱为看。|情亲悲不那,望绝旐飞丹。
-
剸剧推才刃,临机妙斲轮。|传家得清白,满腹是精神。|未上金闺籍,空留花县春。|善人阳报在,兰玉正诜诜。
-
干蛊恢才刃,谁能货殖私。|人皆竞毫发,我独破藩篱。|风雨空残梦,池台怆昔时。|板舆临穴处,行道亦兴悲。
-
科目公余事,南宫第一人。|七闽新使节,三署旧儒臣。|倦拜方辞餽,哀良莫赎身。|家声知有继,仙桂两枝春。
-
由来风谊独穹然,坐享家肥不计年。|堕帻何妨分百万,指囷宁复问三千。|灵椿老去仁宜寿,玉树种成身已仙。|衮衮公侯殊未已,正应含笑入重泉。
-
壮岁崭头角,夷涂试著鞭。|群公争倒屣,诸老亦忘年。|论议倾朝誉,功名短世缘。|神伤贤伯仲,风雨夜无眠。
-
横浦云亡后,斯文付此贤。|命其随道丧,学又绝心传。|河洛湮来派,西州忆旧缘。|伤心耆老尽,挥泪对霜天。
-
好贤元不减缁衣,客到公家如所归。|二浙声名三鹗荐,四山风物一翚飞。|桑榆冉冉身先蜕,兰玉森森家正肥。|人有百身宁可赎,发棠谁复济齐饥。
-
寿夭固难问,吁嗟不忍言。|婴啼摧玉树,衰泪洒芳萱。|事契深群从,英才怆九原。|悲吟慙楚些,无地与招魂。